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玉米再生体系的建立及SsBHMT基因遗传转化的初步研究

作 者: 张慧杰
导 师: 余爱丽;刘国振
学 校: 河北农业大学
专 业: 植物学
关键词: 玉米 植株再生体系 农杆菌 遗传转化 SsBHMT
分类号: S5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96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建立高效、稳定的玉米遗传转化体系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而良好的受体及植株再生体系是转化的重要前提。本试验对自交系综3、综31、连87、齐319、H04-36、旱21、Mo17以及连87与综3、综31、H04-36和齐319的杂交F1的幼胚的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愈伤组织培养受基因型的限制,也受培养基和诱导激素的影响;综31×连87的F1、综31、综3和齐319的Ⅱ型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高、植株再生能力较强,适宜作转化受体;Y6较适宜作综31×连87的F1、综31、综3和齐319的诱导培养基。同时摸索了玉米自交系连87、H04-36、综3、综31、旱21和齐319的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的条件,结果表明继代培养基中添加10mg/L的AgNO3、100mg/L的DTT和150mg/L的L-半胱氨酸,玉米成熟胚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高;获得自交系综3、综31和H04-36的再生植株共6株,初步建立了玉米成熟胚再生体系。另外对玉米幼胚和成熟胚组织培养反应进行比较,表明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率、愈伤组织性状和幼苗分化率优于成熟胚的;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分化率高的基因型其成熟胚的也相应较高,存在一定相关性,据此可利用成熟胚为外植体初步筛选玉米基因型,从而克服幼胚取材时间不便的障碍。农杆菌介导玉米萌动胚基因转化方法,试验操作相对简单,不依赖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快速得到转基因植株,是非常方便可行的遗传转化方法。本试验采用此方法将SsBHMT基因转化玉米萌动胚,首先对划胚方法进行了改良,将玉米种皮剥开后划胚,有效地控制了划胚的力度和深度,提高了转化率效率;然后筛选出最适农杆菌浸染时间为20min、浸染液中添加AS的最佳浓度为200μmol/L、抗性筛选剂PPT最适筛选浓度200mg/L;最后经PCR检测,初步确定获得了4株转基因植株。本研究初步建立了玉米遗传转化体系,为探讨SsBHMT基因对玉米生长发育、抗逆等方面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1 前言  9-21
  1.1 玉米组织培养植株再生研究进展  9-15
    1.1.1 玉米不同外植体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  9-12
    1.1.2 影响玉米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的因素  12-13
    1.1.3 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13-15
  1.2 玉米的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15-19
    1.2.1 玉米遗传转化的受体  15-16
    1.2.2 玉米遗传转化方法  16-18
    1.2.3 转基因玉米现状  18-19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9-21
2 玉米幼胚及成熟胚再生体系建立的研究  21-35
  2.1 材料和方法  21-24
    2.1.1 植物材料  21
    2.1.2 培养基  21
    2.1.3 玉米幼胚的获得及愈伤组织的诱导  21-22
    2.1.4 玉米成熟胚的获得及愈伤组织的诱导  22
    2.1.5 玉米茎尖、胚叶和下胚轴的获得及愈伤组织的诱导  22-23
    2.1.6 愈伤组织的分化、植株再生及幼苗移栽  23
    2.1.7 数据统计分析  23-24
  2.2 结果与分析  24-35
    2.2.1 不同基因型玉米幼胚在不同培养基上的愈伤组织诱导反应  24-27
    2.2.2 玉米幼胚愈伤组织的分化、生根、炼苗及移栽  27-28
    2.2.3 不同基因型玉米成熟胚的愈伤组织诱导反应  28-31
    2.2.4 玉米幼胚和成熟胚愈伤组织分化反应比较  31-33
    2.2.5 其他外植体愈伤组织的诱导  33-35
3 农杆菌介导的玉米遗传转化的初步研究  35-47
  3.1 材料和方法  35-41
    3.1.1 材料  35-37
    3.1.2 方法  37-41
  3.2 结果与分析  41-47
    3.2.1 玉米萌动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41-45
    3.2.2 玉米幼胚遗传转化初步研究  45-47
4 讨论  47-49
  4.1 幼胚再生体系的建立  47
  4.2 成熟胚再生体系的建立  47-48
  4.3 农杆菌介导玉米遗传转化  48-49
5 结论  49-50
参考文献  50-55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5-56
作者简历  56-57
致谢  57-58

相似论文

  1. 玉米秸秆层燃特性的试验研究,TK16
  2. 利用RNAi提高烟草对病毒的抗性及岷江百合遗传转化体系的初步构建,S435.72
  3. 玉米凝集素性质及其在PGPR筛选中的应用,S513
  4. 调和玉米油对肉仔鸡抗氧化应激、脂质代谢酶及免疫基因表达的影响,S831.5
  5. 密度和种植方式对夏玉米茎秆抗倒伏能力的影响,S513
  6. ABA和H2O2对干旱高温复合胁迫诱导的玉米sHSPs和抗氧化防护酶的作用,S513
  7. 玉米秸秆发酵基质混合配比对盆栽牡丹理化性状的影响,S685.11
  8. rd29A驱动RdreBlBI基因转化‘红颊’草莓的研究,S668.4
  9. 一个油菜菌核病抗病相关基因的功能初步分析,S435.654
  10. 两种赤眼蜂寄生行为的比较及种间竞争的研究,S476.3
  11. 中国玉米南方锈菌的分子遗传多样性和超微结构研究,S435.131.4
  12. 不同基因型玉米根叶衰老差异及调控研究,S513
  13. 玉米挥发性物质提取方法优化设计与应用,S513
  14. 高产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氮素的调控与管理,S512.1
  15. 弱光胁迫及光恢复对玉米幼苗生长发育及差异蛋白组分析,S513
  16. 施氮模式对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土壤硝态氮变化及产量的影响,S512.11
  17. 玉米抗倒伏有关性状遗传的初步研究,S513
  18. 玉米生态核雄性不育系春杂的鉴定与初步研究,S513
  19. 新疆紫草细胞的稀土生物学效应及遗传转化,S567.239
  20. 产γ-聚谷氨酸菌株的筛选及其生物有机肥的生物效应研究,TQ922.1
  21. 解磷菌K3的溶磷特性及其在不同土壤中定殖研究,S144.9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玉米(玉蜀黍)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