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未成年犯出狱后的社会适应研究

作 者: 王颖颖
导 师: 朱伯玉;牛喜霞
学 校: 山东理工大学
专 业: 社会学
关键词: 未成年犯 社会适应 社区矫正
分类号: C913.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54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我国正处在社会加速转型期,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以及如何有效地防治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但大部分研究者把视角放到未成年犯刑满释放后的表现上,相反却忽视了他们是否适应社会、是否被社会所认可等等,鲜有对未成年犯出狱后社会适应层面的探讨。传统的监禁性监狱矫正模式使个人与社会难以同步发展,使得未成年犯刑满释放后难以适应社会需要而重新走上犯罪道路。因此分析未成年犯出狱后社会适应情况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本文试图从社会学的角度,运用社会学和法学知识将未成年犯适应社会的过程看作一个行为系统,即未成年犯作为社会行为有机体中的一员,在刑满释放回归社会时需要实现目标达成功能、模式维持功能和社会系统整合功能。为此,本文重点分析了未成年犯出狱后心理、人际关系和经济的适应。心理适应上要转变未成年犯的自我认知和情感,满足社会归属感;人际关系适应上要排除社会交往中的阻力、发展社会支持网络促进正常的社会交往;经济适应上要获得良好的就业和生活保障。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真正适应社会。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7
导论  7-9
  一、问题的提出  7
  二、研究的意义  7-8
    (一) 理论意义  7-8
    (二) 现实意义  8
  三、本文的叙述逻辑  8-9
第一章 理论准备与研究设计  9-18
  一、理论准备  9-11
    (一) 国外未成年犯回归社会后的安置制度  9-10
    (二) 国内未成年犯出狱后社会适应的研究  10-11
    (三) 文献简评  11
  二、研究设计  11-18
    (一) 核心概念界定  11-13
    (二) 研究框架  13-16
    (三) 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  16-18
第二章 未成年犯出狱后的心理适应  18-27
  一、未成年犯出狱后心理适应的状况  18-19
  二、未成年犯出狱后心理适应的特点  19-21
    (一) 自我认知的边缘化  19-20
    (二) 家庭情感的不确定  20-21
    (三) 社会归属的游离化  21
  三、未成年犯出狱后心理适应的障碍  21-24
    (一) 认知失调,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  21-22
    (二) 普遍的回归不适感与少数的恋狱感并存  22-23
    (三) 被贴上"标签",难以继续社会化  23-24
  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公众接纳度  24-27
    (一) 普及科学知识,提高认知能力  24-25
    (二) 进行受挫康复力锻炼,提高挫折容忍力  25
    (三) 制度上消除污点,提高社会公众宽容度  25-27
第三章 未成年犯出狱后的人际关系适应  27-36
  一、未成年犯出狱后人际关系适应的状况  27-28
  二、未成年犯出狱后人际关系适应的特点  28-30
    (一) 家庭支持特殊  28
    (二) 社会安置欠缺  28-29
    (三) 人际交往单一  29-30
  三、未成年犯出狱后人际关系适应的障碍  30-32
    (一) 缺乏家庭支持网络,再次社会化难度大  30-31
    (二) 落实社会安置、后续帮教难度大  31-32
    (三) 社会排斥感强烈,重新犯罪可能性增强  32
  四、营造良好的改造环境,推行社区矫正  32-36
    (一) 社区管理是矫正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33
    (二) 家庭参与是矫正工作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33-34
    (三) 个性化教育模式是矫正工作取得成功的最好形式  34
    (四) 认知技能训练是矫正工作取得成功的主要内容  34-36
第四章 未成年犯出狱后的经济适应  36-43
  一、未成年犯出狱后经济适应的状况  36-37
  二、未成年犯出狱后经济适应的特点  37-39
    (一) 就业困难  37-38
    (二) 生活艰难  38-39
    (三) 理想难以实现  39
  三、未成年犯出狱后经济适应的障碍  39-41
    (一) 自身素质差,在择业竞争中处于劣势  39-40
    (二) 家庭经济依赖感重,闲散游荡于社会中  40
    (三) 嫉妒心强,仇富心重  40-41
  四、进行社会安置和择业帮助,使其顺利重返社会  41-43
    (一) 从制度上完善就业援助系统,增加就业机会  41-42
    (二) 从实际上加大执行机构和帮教机构的工作落实度  42
    (三) 从心理上改善,提高刑释人员的自身建设  42-43
结语  43-44
注释  44-46
参考文献  46-48
附录:访谈资料  48-51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51-52
致谢  52

相似论文

  1.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社会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B844.2
  2. 我国缓刑适用中的问题研究,D924.1
  3. 社区矫正检察监督体系构建,D926.34
  4. 美国高校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研究,G642
  5. 论当前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与展望,D926.8
  6. 论我国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的法律问题及对策,D926.8
  7. 甘肃省D区少年司法制度实践状况调查报告,D926
  8. 江西省社区矫正对象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TP311.52
  9. 中学生的自主性及其与社会适应不良行为的关系研究,B844.2
  10. 中庸实践思维、心理弹性与社会适应的关系,B849
  11. 缓刑执行中的检察监督问题研究,D926.3
  12. 中重度智力障碍儿童适应能力以及体育康复现状的调查研究,G764
  13. 多民族混合学校中学生的心理地位、人际交往能力对社会适应性的影响,B844.2
  14. 我国未成年犯缓刑制度的构建,D924.13
  15. 老年人犯罪宽宥化研究,D924
  16. 我国假释适用实证研究,D924.13
  17. 缓刑制度研究,D924.1
  18. 未成年犯的刑事责任研究,D924.1
  19. 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在安置帮教工作中合作关系研究,D632.9
  20. 定向运动的特殊训练对中度智障成年人注意、记忆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G826
  21. 职业教育评价与职业教育改革的研究,G719.2

中图分类: > 社会科学总论 > 社会学 > 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 > 青少年问题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