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多民族混合学校中学生的心理地位、人际交往能力对社会适应性的影响

作 者: 卢婧
导 师: 杨玲
学 校: 西北师范大学
专 业: 应用心理学
关键词: 多民族混合学校 中学生 心理地位 人际交往能力 社会适应性
分类号: B84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88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我国多民族共存、各民族平等的社会大环境下,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的社会适应问题,一直是社会心理学关注的重点之一,而社会适应中最基本的内容就是人际适应。多民族聚居地区的生存环境,影响着各族青少年的心理地位,即对本民族和其他民族的基本情感态度,也影响着各族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已有研究表明,心理地位特征可以从心理层面上影响个体的人际交往,而人际交往又是个体适应社会所必经的重要过程。青少年时期的人际交往经历对个体的心理健全、情感发展和社会适应技能的习得都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本研究针对西北民族地区中学生社会适应性展开研究,主要包括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两部分。质性研究通过调查西北少数民族学生在青少年阶段的人际适应经历和人际关系变化,为后续开展对民族地区中学生社会适应问题的研究奠定基础。量化研究选取了甘南藏族自治州、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和兰州市7所各类民族学校的有效被试734名,探讨了西北民族地区中学生的心理地位、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性在背景变量上的差异,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旨在分析不同地域环境、民族分布的学校类型对中学生社会适应方面造成的影响。综合研究结果,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多民族混合学校中学生的心理地位、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性优于单一少数民族学校;藏汉合校学生的心理地位、人际交往能力优于维汉合校;藏汉合校与兰州市普通中学学生的心理地位、人际交往能力处于同一水平;兰州市中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总体上优于民族地区中学生。(2)在心理地位、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性方面,男生优于女生;城镇生源优于农村生源;有班干部经历者优于无班干部经历者;独生子女优于非独生子女。初一、高二的心理地位优于其他年级;初一、高一年级的人际交往能力表现相对较好。(3)心理地位、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性显著相关;心理地位能够预测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性,其中,他人概念能更好地预测人际交往能力,自我概念能更好地预测社会适应性;人际交往能力能够预测社会适应性;人际交往能力在心理地位对社会适应性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0
1.引言  10-11
2.文献综述  11-30
  2.1.心理地位  11-16
    2.1.1.心理地位的界定  11-13
    2.1.2.心理地位与人际距离  13-16
  2.2.人际交往能力  16-18
    2.2.1.人际交往  16
    2.2.2.人际交往能力的界定  16-17
    2.2.3.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17-18
  2.3.社会适应性  18-21
    2.3.1.适应  18
    2.3.2.社会适应  18
    2.3.3.社会适应性的界定  18-19
    2.3.4.社会适应的理论建构  19-21
      2.3.4.1.起始比较环节  19-20
      2.3.4.2.心理发动环节  20
      2.3.4.3.内容操作环节  20
      2.3.4.4.适应评价环节  20-21
    2.3.5.社会适应的评价  21
  2.4.多民族混合学校  21-24
    2.4.1.多民族混合学校的界定  21-22
    2.4.2.多民族混合学校相关研究  22-24
  2.5.青少年社会适应的相关理论  24-28
    2.5.1.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  24-25
    2.5.2.发展情境论  25-26
    2.5.3.文化差异理论  26
    2.5.4.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引导机制  26-28
      2.5.4.1.亚社会认同机制  26-27
      2.5.4.2.社会比较机制  27
      2.5.4.3.角色引导机制  27
      2.5.4.4.社会学习机制  27-28
  2.6.心理地位、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  28-30
    2.6.1.心理地位与人际交往的研究  28-29
    2.6.2.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的研究  29-30
3.问题提出  30-33
  3.1.现有研究的问题与启示  30-32
  3.2 研究意义  32-33
    3.2.1.现实意义  32-33
    3.2.2.理论意义  33
4.研究构想  33-36
  4.1.研究目的  33-34
  4.2.研究假设  34
  4.3.研究流程  34-36
5.研究一:质性研究  36-41
  5.1.研究目的  36
  5.2.研究方法  36-37
    5.2.1.研究对象  36
    5.2.2.研究工具  36-37
    5.2.3.施测方式  37
  5.3.结果分析与讨论  37-41
6.研究二:量化研究  41-72
  6.1.研究目的  41
  6.2.研究方法  41-43
    6.2.1.研究对象  41-42
    6.2.2.研究工具  42-43
    6.2.3.施测与数据处理  43
  6.3.结果与分析  43-64
    6.3.1.研究工具的信效度检验  43-45
      6.3.1.1.心理地位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43-44
      6.3.1.2.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44-45
      6.3.1.3.中学生社会适应性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45
    6.3.2.背景变量上的比较研究  45-54
      6.3.2.1.学校类型之间的比较  45-49
      6.3.2.2.年级之间的纵向比较  49-51
      6.3.2.3.心理地位的现状分析  51-52
      6.3.2.4.人际交往能力的现状分析  52-53
      6.3.2.5.社会适应性的现状分析  53-54
    6.3.3.心理地位、人际交往能力与社会适应性的关系研究  54-64
      6.3.3.1.心理地位与社会适应性  54-57
      6.3.3.2.心理地位与人际交往能力  57-59
      6.3.3.3.人际交往能力与社会适应性  59-61
      6.3.3.4.心理地位、人际交往能力与社会适应性的关系  61-64
  6.4.讨论  64-72
    6.4.1 学校类型差异讨论  64-67
    6.4.2.纵向年级差异讨论  67
    6.4.3.心理地位、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性的现状讨论  67-71
    6.4.4.心理地位、人际交往能力与社会适应性的关系讨论  71-72
7.研究结论与展望  72-75
  7.1.研究结论  72-73
  7.2.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73
  7.3.研究不足与展望  73-75
参考文献  75-82
  中文部分(按拼音排序)  75-79
  外文部分(按字母排序)  79-82
附录1  82-83
附录2  83-85
附录3  85-87
附录4  87-89
后记  89

相似论文

  1. 非智力因素对小凉山地区中学生化学学习的影响,H319
  2. 论中学生法制观念的培养,G631
  3. 当代中学生挫折教育的生命哲学审视,G631
  4. 广州市中学生英语课堂写作焦虑与写作成绩的相关研究,G633.41
  5. 词汇自主学习训练对高中生英语词汇能力的影响,G633.41
  6.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社会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B844.2
  7. 不同性别角色中学生的自我构念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B844.2
  8. 校服文化与中学生心理发展关系的研究,G635.5
  9. 体育锻炼与中学生乐观的关系研究,G804.2
  10. 当代中学生思想多样性与思想教育的一元导向,G631
  11. 三明市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G633.96
  12. 高中生英语阅读“思维导图”学习策略研究,G633.41
  13. 体育锻炼对肥胖高中生时间管理倾向和学业压力的影响,G633.96
  14. 锻炼坚持性对大、中学生身体自尊及社会性体格焦虑的影响,G633.96
  15. 中学生自我意识问题分析,G632.4
  16. 中学生周记在教育教学中的心理功用研究,G632.4
  17. 中学生反省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G632.4
  18. 网络对中学生学习影响的研究,G434
  19. 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形成环境研究,G631
  20. 高中学生宿舍管理的调查与研究,G637
  21. 十年间青海省撒拉族中学生体质状况的研究,G804.49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 > 青少年心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