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大学生攻击行为倾向与人际宽恕的关系研究

作 者: 梅亮
导 师: 詹启生
学 校: 天津大学
专 业: 应用心理学
关键词: 大学生 攻击行为倾向 人际宽恕
分类号: B8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1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大学时期是个人发展过程中非常关键的阶段。由于社会发展的不断变革所带来的新的问题和自身的个性缺陷使得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渐渐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的攻击性是大学生心理问题比较突出的表现之一。宽恕是个体对自我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的积极建构过程,对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性观和处世观,建设性地对待挫折和侵害者,抑制攻击性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Buss和Perry(1992)修订后的AQ攻击行为问卷、宽恕特质量表TFS(Trait Forgiveness Scale)与Hearland宽恕量表为研究工具,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调查分析大学生攻击行为倾向和人际宽恕的现状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大学生的攻击行为倾向整体处于中间水平,表现出较高攻击行为倾向的仅占整体的少数。(2)大学生的身体攻击与愤怒倾向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3)大学生的攻击行为倾向存在显著年级差异。(4)来自大城市的大学生的敌对倾向显著低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5)有恋爱背景的大学生的身体攻击与愤怒倾向显著高于没有恋爱背景的大学生。(6)专科大学生的攻击行为倾向显著高于本科大学生。(7)大多数大学生具有较高的宽恕水平,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宽恕水平有待提高。(8)大学生的情景宽恕水平存在显著的性别、专业、年级差异。(9)大学生的宽恕特质与情景宽恕水平都存在显著本专科差异。(10)大学生的宽恕特质与情景宽恕水平都与攻击行为倾向呈中等程度的负相关,并且与敌对、愤怒、身体攻击、言语攻击倾向都呈负相关。(11)大学生的宽恕特质与情景宽恕水平对攻击行为倾向有较强的负向预测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充实了大学生攻击行为倾向和人际宽恕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提高大学生的人际宽恕水平,预防大学生的攻击性行为提供一些帮助。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ABSTRACT  4-9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意义  9-24
  1.1 引言  9-10
  1.2 文献综述  10-22
    1.2.1 攻击性及攻击行为的研究  10-13
    1.2.2 人际宽恕的研究  13-20
    1.2.3 攻击行为倾向与人际宽恕的关系研究  20-22
  1.3 已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22
  1.4 研究的意义  22-24
    1.4.1 理论意义  22
    1.4.2 实践意义  22-24
第二章 研究方法与施测  24-26
  2.1 研究方法  24-25
    2.1.1 被试  24
    2.1.2 研究工具  24-25
  2.2 施测程序与方法  25-26
    2.2.1 培训主试  25
    2.2.2 施测  25
    2.2.3 数据的整理与统计分析  25-26
第三章 研究结果  26-42
  3.1 大学生攻击行为倾向的现状研究  26-34
    3.1.1 大学生攻击行为倾向的整体情况  26-27
    3.1.2 大学生攻击行为倾向的性别差异  27
    3.1.3 大学生攻击行为倾向的专业差异  27-28
    3.1.4 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大学生攻击行为倾向的差异  28-29
    3.1.5 大学生攻击行为倾向的年级差异  29-31
    3.1.6 不同家庭来源大学生攻击行为倾向的差异  31-32
    3.1.7 恋爱与否大学生攻击行为倾向的差异  32-33
    3.1.8 本专科大学生攻击行为倾向的差异分析  33-34
  3.2 大学生人际宽恕的特点  34-38
    3.2.1 大学生人际宽恕的整体情况  34
    3.2.2 大学生人际宽恕的性别差异  34-35
    3.2.3 大学生人际宽恕的专业差异  35
    3.2.4 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人际宽恕的差异  35-36
    3.2.5 大学生人际宽恕的年级差异  36-37
    3.2.6 不同家庭来源大学生人际宽恕的差异  37
    3.2.7 恋爱与否大学生人际宽恕的差异  37-38
    3.2.8 本专科大学生人际宽恕的差异  38
  3.3 大学生攻击行为倾向与人际宽恕的相关分析  38-42
    3.3.1 宽恕特质与情景宽恕水平高分组与低分组的攻击行为倾向及各维度得分情况差异研究  38-40
    3.3.2 大学生攻击行为倾向与人际宽恕的相关分析  40
    3.3.3 大学生攻击行为倾向与人际宽恕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40-42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  42-50
  4.1 大学生攻击行为倾向的现状研究  42-44
    4.1.1 大学生攻击行为倾向的性别差异  42
    4.1.2 大学生攻击行为倾向的专业差异  42
    4.1.3 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大学生攻击行为倾向的差异  42-43
    4.1.4 大学生攻击行为倾向的年级差异  43
    4.1.5 不同家庭来源大学生攻击行为倾向的差异  43
    4.1.6 恋爱与否大学生攻击行为倾向的差异  43-44
    4.1.7 本专科大学生攻击行为倾向的差异分析  44
  4.2 大学生人际宽恕的特点  44-47
    4.2.1 大学生人际宽恕的性别差异分析  44-45
    4.2.2 大学生人际宽恕的专业差异分析  45-46
    4.2.3 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人际宽恕的差异分析  46
    4.2.4 大学生人际宽恕的年级差异分析  46
    4.2.5 不同家庭来源大学生人际宽恕的差异分析  46
    4.2.6 恋爱与否大学生人际宽恕的差异分析  46-47
    4.2.7 本专科大学生人际宽恕的差异分析  47
  4.3 大学生攻击行为倾向与人际宽恕的相关分析  47-50
    4.3.1 大学生宽恕水平与宽恕特质对攻击行为倾向的影响  47
    4.3.2 大学生攻击行为倾向与人际宽恕的相关分析  47-49
    4.3.3 大学生攻击行为倾向与人际宽恕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49-50
第五章 研究结论  50-52
第六章 对策与建议  52-56
  6.1 教育建议与干预措施  52-54
    6.1.1 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宽恕水平  52-53
    6.1.2 关注特殊群体的攻击行为倾向问题  53-54
  6.2 本研究的不足  54-55
  6.3 今后努力的方向  55-56
参考文献  56-60
附录  60-63
发表论文与科研情况说明  63-64
致谢  64

相似论文

  1. 马洛—克罗恩社会赞许性量表的修订及相关研究,B841.7
  2.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科学信仰研究,G641
  3. 对体育类大学生学业自尊、身体自尊、内隐自尊以及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G807.4
  4.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研究,G645.5
  5. 大学生灵性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B844.2
  6.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党建工作研究,D267.6
  7. 新农村建设中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研究,D422.6
  8. 发展服务外包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探析,G647.38
  9. 以人为本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G641
  10.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培养路径,B844.2
  11. 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G641
  12. 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困惑与引领路径研究,G641
  13. 儿童期留守经历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研究,G641
  14. 当代大学生网络犯罪及对策研究,C913.5
  15. 大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及其改建策略,G642.4
  16. 网络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其对策研究,G206
  17. 大学生诚信教育探析,G641
  18. 大学生体育活动风险认知研究,G807.4
  19. 大学生野外生存训练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证研究,G807.4
  20. 德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作用分析,G647.38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心理学 > 心理学研究方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