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当代中国的人性发展与大众审美趣味的变化

作 者: 毛卓尔
导 师: 杜卫
学 校: 浙江师范大学
专 业: 文艺学
关键词: 当代中国 人性发展 大众趣味 审美品位 变化
分类号: C91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23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改革开放的伟大创举,不仅为中国经济的恢复发展打开了局面,更在深层的思想、文化领域酝酿了变革。而此时大众文化的传入就恰好为那些漂泊迷茫的灵魂准备了实验和游戏的场所。新时期的人们更沉醉于俗世的欢乐,切实的利益,眼前的幸福,感官的愉悦;更执着地去找寻服从于自身意志的个性、趣味、爱情和表白;更重视私己的空间、时间;也更困惑地在认识和追求“自由”。当代中国人的这种观念转变,这种对感觉、情感和欲求的重视,以及忠于自身需求的行为——都折射出中国人人性构成的巨大变化,反映出人的感性机能的复苏和情感能力的发展,预示出当代人对生命本质的意识和关怀。同时,感性的活跃也迅速影响和改变了当代中国人的趣味观念、生活态度。这表现在国人对世俗事物的关注和享受上;表现在人们对“快感”日益疯狂的追求上;表现在人们对“逐新”、“逐变”的“流行时尚”的热爱和跟踪;也表现在当代人逐渐生发的环保意识里。总之,新时期大众趣味的这些转向充分印证了当代中国人人性变革的重大实践,体现了中国人在思想意识领域进行反思、探索和改造的不懈努力。然而,当代人从政治传声筒的角色解放出来,却又迅速改变了初衷,摇身一变成为商品社会的奴婢。在资本的扩张使我们的日常感性生活纳入市场的运作过程之后,感性经验的性质已经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感性已不再具有当年的革命性和解放性的功能,它所代表地倒是某些占有经济文化资本的社会集团的要求和利益。于是,审美化的现实将人们带到了一个光怪陆离的形象世界,它使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受到美的渗透,使人悦耳悦目,却终难企及悦心悦意、悦志悦神的审美境界。同时,当代人的美学趣味也转移到了“身体”上,人们深陷欲望的游戏不能自拔,却往往陷入娱乐透支后的身心疲乏和性感聚焦后的精神空幻。此外,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深深渗透进普通人的意识,它成为当代大众趣味的又一构成部分。消费主义的形态把人的生活仅囿于消费行为本身,使人只能消极地享用和占有,使人的目光很难超越周围发生的局部事件,从而弱化了人的创造力和反抗力,把人塑造成了一种疏于思考,被动接受和麻木从众的“单向度”生物。总之,当代中国人的人性发展状况是与当代中国大众审美趣味的发展紧密相连的,国人人性结构的微妙变动迅即反映在大众审美需要和生活趣味的更迭上,而大众审美行为、审美心理的变化发展同样也印证和补充着当代中国人人性的嬗变。人性的问题始终是一个形而上的抽象问题,要对它进行具体而量化的分析是不现实的,但它又确实渗透于人们的言行交流中、表现在人们的价值追求、审美趣味和生活理想等等方面。因此,研究当代大众审美趣味的问题就在于能更清晰地探索和发现当代人生命存在的真实情况,在于能剖析和纠正人性发展遭遇的现实处境和不良倾向,在于能思考和建设多种有益于人类自身健康合理发展的可能性。本文旨在通过呼吁人们对“大众趣味”进行改造,通过呼吁教育者苦心孤诣、知识分子思想开路、整个社会普遍关注、国家政策积极引导,来营造一种健康有益的文化进取精神和素质提升意识,使之最终反向地影响和作用于“人性的生成”。因为只有国民们在关于“趣味”的习惯和方式上做出相应的纠正和调整,只有文化建设者创作出反映时代追求,具有人性深度、真实感人的文艺作品,并在具体的社会文化心理层面作出良好的示范和不懈的导引,只有整个社会的文化氛围普遍升腾出一种“主动变革”和“自觉提升”的要求——当代的大众审美趣味领域才能焕发出人性的生机和旺盛浓郁的生命力,才能深刻地影响和作用于当代中国人的思想意识,改变其人性结构的分布,使之重新找到方向。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8
目录  8-9
一、感性解放氛围中的大众趣味发展  9-24
  (一) 新时期大众感性的觉醒  9-12
  (二) 新时期以来大众审美趣味的发展  12-24
    1. 大众趣味的世俗化倾向  13-15
    2. 大众趣味崇尚快乐  15-19
    3. 大众趣味的“逐新”、“逐变”特点  19-21
    4. 大众生态意识的觉醒  21-24
二、感性狂欢语境下的大众趣味镜像  24-44
  (一) 感性解放遭遇的两难处境  24-28
  (二) 感性泛滥情境下衍生出的当代中国的大众审美趣味  28-44
    1. 眼睛的美学—大众“读图”趣味的兴起  28-32
    2. 身体的神话—对当代大众“身体”趣味的批判  32-37
    3. 消费的政治学—对大众“消费”趣味的剖析  37-44
三、推进和改善当代人的感性发展,提升大众审美趣味品位  44-58
  (一) 兼以历史和人文的视野看待当代人的“感性解放”  44-48
  (二) 鼓励大众审美趣味的多元发展:创造、整合优秀的文化资源,为提高当代人的审美素质提供条件  48-58
    1. 提倡多元趣味的“对话”,扩展大众文化选择的空间  48-50
    2. 整合、利用各种文化的优势,提升大众审美趣味的品位  50-53
    3. 发展教育,丰富大众的审美意识,提高大众的审美能力  53-58
四、结语  58-60
参考文献  60-63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63-64
致谢  64-65

相似论文

  1. 城市湖泊的甲烷排放时空变化及其与水文水质关系,X524
  2. 中山市区域性推进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G451.1
  3.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变化分析,R542.22
  4. 社会消费方式变迁下的服装终端空间变化之研究,TS941.1
  5. 烤烟成熟和调制期间颜色参数变化及烤前晾制对其质量的影响,S572
  6. 近五年世界优秀女排接发球进攻战术打法的动态研究,G842
  7. 添加乳酸菌和米糠对水稻秸青贮品质动态变化的影响,S816.53
  8. 传播学视域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B27
  9. 长沙现代大学区位变化研究,G649.2
  10. 长期规律性运动对人体体表温度分布与变化调节的影响,G804.2
  11. 风鹅腌制工艺改进及其品质变化规律的研究,TS251.55
  12. 江淮地区近30年农业气候资源与稻麦生产潜力的演变特征,S162
  13. 江淮历代小麦主栽品种生产力与氮肥效率的比较研究,S512.1
  14. 小麦生产力的基因型与气候效应模拟,S512.1
  15. 水土流失治理区马尾松林生物量遥感研究,S791.248
  16. 福州鼓山马尾松年轮α-纤维素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S791.248
  17. 英语语音意识,句法意识与工作记忆对英语阅读理解之预测力的动态变化,G633.41
  18. 基于同化能力杂种优势早期评价的桃光合特性研究,S662.1
  19.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研究,D61
  20. 关帝山不同植被恢复方式对土壤碳、氮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S154.4
  21. 红壤小流域木薯花生间作系统的生态功能研究,S533

中图分类: > 社会科学总论 > 社会学 >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 个人(社会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