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长期规律性运动对人体体表温度分布与变化调节的影响

作 者: 张飞
导 师: 刘一平
学 校: 福建师范大学
专 业: 运动人体科学
关键词: 红外热成像技术 长期规律性运动 体表温度 分布 变化调节
分类号: G80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本文通过实验研究,观察长期规律性运动对不同环境温度、安静状态下人体体表温度分布特征和运动过程中体表温度变化调节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按照纳入标准选取65名大学生志愿者,分为四组(运动型男性组、运动型女性组、非运动型男性组、非运动型女性组),利用医用红外热成像仪检测受试者不同环境温度、安静状态下体表各部位温度的分布,同时选取运动型男性和非运动型男性两组受试对象,进行中小强度运动负荷的运动(50W、100W),观察运动过程中体表温度的变化。另外测量了受试者基础代谢率和体成分等相关指标,为本文的机制探讨提供依据。结果:(1)不同环境温度下受试者体表温度分布特征均大致表现为额面部、腋窝、颈前和项部最高,其次为躯干部,到四肢逐渐下降,手掌和手背最低。男女体表温度的比较研究中发现,除腋窝、颈前和额面部三个部位男女之间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各部位均差异较大,其中手掌和手背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1),剩余部位均为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1);(2)人体各部位体表温度在不同环境温度下差异较大,主要表现为常温下额面、颈前、项部和腋窝四个部位的体表温度值显著低于低温(P<0.01),胸前、胸背和腹前三个部位无显著性差异,剩余各部位均为常温高于低温(P<0.01);(3)由于长期规律性运动,运动型人群在不同环境温度、安静状态下四肢体表温度显著高于非运动型人群(P<0.01),颈前区、项部、腋窝、膝前、胭窝和躯干部位两种人群无显著性差异,而非运动型人群手部和额面部体表温度显著高于运动型人群(P<0.01);(4)常温下受试对象体表温度的变化均表现为:准备活动过程中,腋窝部位体表温度显著上升,其他部位均显著下降(P<0.01);正式运动过程中,上肢、下肢、躯干三个部位体表温度均持续下降,腋窝部持续上升,额部温度运动开始时逐步下降,之后开始上升,直至运动结束。且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各部位体表温度变化也越快;运动结束后,各部位体表温度均逐渐恢复至安静水平;(5)由于长期规律性运动,两组受试对象体表温度变化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准备活动时,运动型男性体表温度变化幅度显著小于非运动型男性(P<0.01);运动开始时,运动型男性体表温度反应程度弱(P<0.0 1);恢复过程中,运动型男性体表温度恢复速度显著快于非运动型男性(P<0.01)。结论:长期规律性运动会引起人体体表温度分布和变化调节的改变,主要表现为:不同环境温度、安静状态下,运动型人群四肢体表温度显著高于非运动型人群,手部和额部温度显著低于非运动型人群,其他部位无较大差异;运动过程中,运动型人群相比非运动型人群具有较强的维持体表温度恒定的能力。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2-4Abstract  4-6中文文摘  6-8目录  8-10第1章 绪论  10-26  1.1 引言  10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0-11  1.3 研究现状  11-24    1.3.1 体表温度的生理学基础及其影响因素  11-15    1.3.2 体表温度检测工具—红外热成像技术及其在运动医学领域的应用  15-19    1.3.3 人体体表温度分布的研究  19-21    1.3.4 运动过程中人体体表温度变化的研究  21-24  1.4 问题的提出  24-26第2章 研究方法  26-30  2.1 文献资料法  26  2.2 实验法  26-28    2.2.1 实验步骤与技术路线图  26-27    2.2.2 实验对象与分组  27    2.2.3 材料与方法  27-28  2.3 数理统计法  28-30第3章 研究结果  30-52  3.1 实验前受试对象基本情况  30-31  3.2 受试对象体表各部位平均温度分布及性别差异分析  31-35  3.3 受试对象两种环境温度下体表各部位平均温度比较  35-37  3.4 不同组别受试对象体表各部位平均温度比较  37-39  3.5 常温下运动过程中体表温度变化特征统计分析  39-49  3.6 人体体表温度分布与身体成分的相关性分析  49-52第4章 分析与讨论  52-58  4.1 体表温度分布  52-55    4.1.1 受试对象体表温度分布特征  52-54    4.1.2 长期规律性运动对体表温度分布的影响  54-55  4.2 体表温度的变化及长期规律性运动对其影响  55-58第5章 研究结论、研究创新点及其不足与展望  58-60  5.1 研究结论  58-59  5.2 研究创新点  59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59-60附录 人体体表解剖学分区  60-62参考文献  62-70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科研成果  70-72致谢  72-74个人简历  74-76

相似论文

  1. Ad-Hoc网络多信道MAC层协议的信道分配问题的研究,TN929.5
  2. 海杂波建模及其对ISAR成像的影响,TN957.54
  3. 分布式系统的故障注入方法研究,TP338.8
  4. 并行分布式网络模拟器PDNS容错技术的研究,TP302.8
  5. 二维粗糙表面光散射特性模拟与实验研究,TP391.41
  6. 基于测量的Internet链路延迟建模,TP393.4
  7. 面向海量邮件的检索系统研究与实现,TP393.098
  8. 外来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对入侵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S451
  9. 基于对数正态分布异方差模型的统计推断,O212.1
  10. 含分布式电源的微电网控制策略研究,TM61
  11. 江苏省降雨侵蚀力研究,S157.1
  12. 基于移动Agent的分布式网络通信机制的研究,TP393.02
  13. 河南卫矛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花粉形态及地理分布研究,Q944
  14. 江苏省陆栖濒危脊椎动物分布格局及优先保护区研究,Q948.2
  15. 北部湾口四种中上层鱼类耳石形态学、分布、生物学及资源评估,S932.4
  16. 求解Worst-case CVaR优化的光滑化算法及其应用,O224
  17. 镉、铬及铅在日本无刺楤木中积累、分配及其对叶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S792
  18. φ38脉冲筛板柱液滴直径分布的研究和模拟,TQ028.3
  19. 聚合物片材加热过程的温度分布与控制技术研究,TQ320.6
  20. 江苏省小麦孢囊线虫的发生调查及其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S435.12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体育 > 体育理论 > 体育基础科学 > 运动生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