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颐和园古树组培快繁及端粒酶活性研究

作 者: 王雅群
导 师: 卢存福
学 校: 北京林业大学
专 业: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关键词: 颐和园 古树 组织培养 端粒酶 衰老
分类号: Q943.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87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古树名木是大自然经过漫长的历史变迁,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具有重要的科学、文化和经济价值。为了传承历史文化,留传历史园林植物的宝贵遗传种质资源,本文以北京颐和园古树嫩枝及叶片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试验研究,优化植物端粒酶活性测定方法,并研究了不同组织树木端粒酶的活性。以7种古树为材料,研究其组织培养的技术体系,主要结果:1、取颐和园西堤古柳外植体带有侧芽的茎条切段进行组织培养,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6-BA和NAA进行分化诱导,其中最适启动培养基为不添加任何激素的MS培养基(2.0%蔗糖);最适不定芽诱导培养基及激素配比为MS+6-BA0.8 mg/L+NAA0.2mg/L+3.0%蔗糖;不定根最适诱导培养基为1/2 MS+NAA0.2 mg/L+1.5%蔗糖;2、取古楸带有侧芽的嫩茎条切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其中最适启动培养基为MS+6-BA0.8 mg/L+NAA0.1 mg/L;最适分化培养基MS+6-BA1.8 mg/L+NAA0.3mg/L;不定根最适诱导培养基为1/2MS+IBA0.3 mg/L+NAA0.05 mg/L;3、取西府海棠当年新生嫩茎条切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其中最适不定芽启动培养基1/2MS+IBA0.3 mg/L+NAA0.05 mg/L,将无菌苗接种到分化培养基MS+6-BA1.0 mg/L,+NAA 0.1 mg/L和MS+6-BA1.5 mg/L+NAA 0.4 mg/L上交替培养,组培苗生长健壮且分化率高,不定根最适诱导培养基为1/2MS+IBA0.80 mg/L和1/2MS+NAA1.00 mg/L;4、其余古桑、玉兰、木瓜、柿树生根较困难或者褐化现象严重,完整的组培体系正在建立中。古树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走向衰老,而端粒长度、端粒酶活性与衰老密切相关。本文以人体宫颈癌细胞端粒酶活性测定技术为基础,优化了植物端粒酶活性测定方法,即21bp引物适合且使用量均为0.1μg,模板使用量最适为50ng-500ng,端粒DNA反应条件为26℃延长45min,PCR循环条件为:94℃/30s,65℃/30s,72℃/90s,循环33次。引物设计及实验结果表明,植物分生能力强的部位表现端粒酶活性;设计实验提高检测的灵敏度,排出了假阴性结果,改进的银染法使得实验结果更精确。作者对古楸树新生顶芽、组培苗以及古楸树愈伤组织的端粒酶活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衰老、树龄与端粒酶活性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6
缩略词表  6-10
1 引言  10-32
  1.1 古树衰老的原因及其保护复壮措施  10-12
    1.1.1 古树名木衰老的原因  10
    1.1.2 保护古树名木的意义  10-11
    1.1.3 促进古树复壮措施的探讨  11-12
  1.2 木本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12-18
    1.2.1 影响木本植物组织培养研究的有关因子及进展  13-17
    1.2.2 愈伤组织及胚状体的培养  17-18
    1.2.3 展望  18
  1.3 端粒和端粒酶及其与衰老关系研究进展  18-30
    1.3.1 端粒  18-19
    1.3.2 植物细胞端粒的结构和功能  19-22
    1.3.3 端粒酶  22-24
    1.3.4 端粒和端粒酶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调控作用  24-26
    1.3.5 衰老的生物学标志  26-27
    1.3.6 端粒和端粒酶与衰老  27-29
    1.3.7 结语和展望  29-30
  1.4 本研究的提出及意义  30-32
2 颐和园古树组织培养  32-56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32-33
    2.1.1 实验材料  32
    2.1.2 实验试剂  32
    2.1.3 材料处理  32
    2.1.4 实验方法  32-33
    2.1.5 培养条件及培养基  33
  2.2 结果与分析  33-56
    2.2.1 西提古柳的组培结果  33-38
    2.2.2 古楸树组织培养结果  38-43
    2.2.3 西府海棠组培培养结果  43-49
    2.2.4 木瓜组织培养结果  49-53
    2.2.5 玉兰组织培养结果  53-54
    2.2.6 柿树组织培养结果  54-56
3 一种优化的端粒酶活性测定方法  56-88
  3.1 人宫颈癌细胞Hela端粒酶的测定  57-67
    3.1.1 实验材料  57-58
    3.1.2 实验方法  58-67
  3.2 在植物材料中测定端粒酶活性的方法  67-70
    3.2.1 实验材料  67-68
    3.2.2 实验方法  68-70
  3.3 结果与分析  70-85
    3.3.1 提取液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  70
    3.3.2 端粒酶活性的测定结果  70-85
  3.4 讨论  85-88
4 树木不同组织及盐胁迫下端粒酶活性的变化  88-96
  4.1 实验材料  88-89
    4.1.1 仪器设备  88
    4.1.2 植物材料  88
    4.1.3 引物序列  88
    4.1.4 主要试剂  88-89
  4.2 实验方法  89-91
    4.2.1 植物端粒酶蛋白提取  89
    4.2.2 抽提液中蛋白含量的测定  89
    4.2.3 端粒酶活性测定-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反应  89-90
    4.2.4 PAGE-银染检测  90-91
  4.3 结果与分析  91-94
    4.3.1 提取液蛋白含量的测定  91
    4.3.2 古楸树不同年龄端粒酶活性比较  91-93
    4.3.3 盐胁迫下沙冬青端粒酶活性  93-94
  4.4 讨论  94-96
5 结论及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96-98
  5.1 结论  96-97
    5.1.1 颐和园古树的扩繁  96
    5.1.2 植物端粒酶活性测定方法优化  96
    5.1.3 古楸树不同树龄端粒酶活性比较  96-97
  5.2 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97-98
参考文献  98-106
附录Ⅰ  106-107
个人简介  107-108
导师简介  108-109
致谢  109

相似论文

  1. 光调控对花烛组织培养及试管苗光合特性的影响,S682.14
  2. 天然来源的抗衰老先导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及作用机理研究,R285.5
  3. 能源植物绿玉树快速繁殖研究,Q949.93
  4. 蝴蝶兰新品种‘恒巨双龙’花梗离体培养技术的研究,S682.31
  5. 不同基因型玉米根叶衰老差异及调控研究,S513
  6. 氮肥运筹对转基因棉Bt蛋白表达与降解的调控作用,S562
  7. 血红素加氧酶参与细胞分裂素对暗诱导小麦离体叶片衰老的缓解作用,S512.1
  8. 豆梨组织培养过程中玻璃化形成机制及其恢复技术研究,S661.2
  9. 高效节能组培系统的研发及在园林植物组培中的应用,S688
  10. 古树名木综合价值评价研究,S788
  11. 胚胎期母体暴露氰戊菊酯加速CD-1小鼠年龄相关性行为改变,R714.2
  12. 大豆花叶病毒保存方法及安徽省大豆主产区SMV株系动态变化的研究,S435.651
  13. 高丛蓝莓组培体系及种子萌发率的建模研究,S663.9
  14. 光环境调控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Q945
  15. 滨梅繁殖技术初步研究,S685.99
  16. 不同生长势古香樟外观形态与生理特性分析,S792.23
  17. 靶向人端粒G-四链体的有机小分子的设计合成和键合作用研究,TQ460.1
  18. 芜菁药材质量标准的初步研究,R284.1
  19. 藁本内酯对抗D-半乳糖和过氧化氢致氧化应激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R285.5
  20. 小鼠不同脑区NSF含量的年龄相关性改变及其与空间学习记忆的关系,R741
  21. 塞来昔布、丁酸钠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影响的实验研究,R735.35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植物学 > 植物细胞遗传学 > 植物细胞的离体培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