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大豆花叶病毒保存方法及安徽省大豆主产区SMV株系动态变化的研究

作 者: 李华伟
导 师: 智海剑
学 校: 南京农业大学
专 业: 作物遗传育种
关键词: 大豆花叶病毒 病毒保存 组织培养 安徽株系
分类号: S435.65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 SMV)病是一种世界性的大豆病害,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病毒的采集、保存和株系鉴定不仅是病毒本身研究的基础,同时也为大豆抗病育种和抗性鉴定提供了依据。以往我国学者对我国的大豆产区的SMV进行了大量的采集,并进行了株系鉴定,确立了各个大豆产区的流行株系,为大豆的抗病育种提供了技术支撑。SMV株系在长期保存过程中可能发生意外丢失、混杂以及生物学特性的改变。不断重复的繁殖也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寻求一种操作简便而又可长期保持病毒活力的保存方法一直是有关研究者追求的目标。另外,王修强等多个研究者在对我国东北、黄淮地区SMV株系鉴定时,对安徽大豆产区的SMV株系也曾进行分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大豆品种的更替,SMV株系可能发生变化。因此,本文开展了SMV不同保存方法的研究,以寻找适合SMV短期和长期保存的方法;并对安徽省北部大豆产区田间SMV株系变化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主要结果如下:(1)SMV常温、低温和超低温保存研究SMV在25℃、30℃、35℃保存环境下,不经过干燥处理的病样病毒的存活时间为5-6天,经过干燥处理的病样病毒的存活时间为8-9天。4℃保存环境下,不经过干燥处理的SMV存活时间为13天,经过干燥处理的病样保存15天后,发病率为40%左右。-20℃、-40℃、-80℃和-196℃不同保存方式比较表明,液氮保存效果最佳,-80℃、-196℃下保存15个月,发病率仍可达到80%,因此,它可作为长期保存SMV的保存方式。-20℃下保存1个月和-40℃下7个月时,发病率仍可达到75%,因此,它可作为短期内保存SMV的方式。三种保存温度下(-20℃、-40℃、-80℃)干燥处理的保存效果明显好于不经过干燥处理的保存效果。(2)组织培养保存SMV研究以侵染SMV的南农1138-2叶片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研究SMV的保存效果。结果表明,被感染的大豆叶片在MS培养基上可以产生愈伤组织。培养15天和25天后,利用愈伤组织块进行接种鉴定的发病率为100%。不同浓度的植物激素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差异明显。NAA和6 BA的浓度分别为0.2 mgl-1和2.0 mg-1时诱导效果最好。(3)安徽北部大豆产区SMV株系调查2009年在安徽北部的14个县市田间采集SMV大豆病叶样品208份,经过初步繁殖鉴定、单斑分离纯化、血清学检测,得到20份SMV分离物。采用王修强-杨雅麟-战勇(WYZ)等建立的鉴别寄主体系的10个大豆材料(南农1138-2,诱变30,8101,铁丰25,Davis, Buffalo,早熟18,Kwanggyo,齐黄1号,科丰1号)作为鉴别寄主。根据20个分离物在10个鉴别寄主上的症状反应结果划分株系。结果表明,跟安徽流行株系SC3、SC7、SC8类似分离物的分别占20%、30%和10%,说明安徽大豆花叶病毒流行株系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全文目录


目录  4-7摘要  7-9abstract  9-11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31  1 植物病毒病  11-20    1.1 植物病毒病的发展历史  11    1.2 植物病毒病的危害  11-12    1.3 植物病毒病的症状  12-13    1.4 植物病毒的检测  13-15    1.5 植物病毒保存的研究进展  15-20  2 大豆花叶病毒概述  20-28    2.1 大豆花叶病毒病的发现、性质和危害  20-21    2.2 大豆花叶病毒的寄主范围及在大豆上的症状  21-24    2.3 大豆花叶病毒的传播及流行  24    2.4 大豆花叶病毒株系划分研究进展  24-28  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28-31第二章 不同SMV保存方法的比较研究  31-43  1 前言  31  2 材料与方法  31-34    2.1 试验材料  31-32    2.2 试验方法  32-34  3 结果与分析  34-40    3.1 常温下SMV处理后致病力分析  34    3.2 低温下SMV处理后致病力分析  34-38    3.3 超低温处SMV后致病力分析  38-40    3.4 低温和超低温保存SMV效果比较  40  4 讨论  40-43第三章 愈伤组织培养保存SMV研究  43-51  1 前言  43  2 材料与方法  43-44    2.1 试验材料  43    2.2 试验方法  43-44  3 结果与分析  44-48    3.1 不同灭菌时间的愈伤诱导效果比较  44    3.2 愈伤组织SMV检测结果  44-45    3.3 植物激素对愈伤组织的影响  45-47    3.4 不同株系之间诱导愈伤组织差异  47-48  4 结论与讨论  48-51    4.1 植物激素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48    4.2 不同SMV株系诱导愈伤组织  48-49    4.3 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  49-51第四章 安徽大豆花叶病毒株系动态调查  51-63  1 前言  51  2 材料与方法  51-55    2.1 病样的采集与保存  51    2.2 病样的繁殖  51-52    2.3 病样的生物学纯化  52    2.4 SMV分离物的血清学检测  52-55  3 株系鉴定  55-56    3.1 试验材料  55    3.2 试验设计与方法  55    3.3 抗感划分标准  55-56  4 结果与分析  56-60    4.1 SMV分离物的鉴定  56-58    4.2 株系鉴定和动态变化比较  58-60  5 讨论  60-63第五章 全文讨论与结论  63-67  1 全文讨论  63-65    1.1 植物病毒保存研究  63-64    1.2 SMV病样纯化和血清鉴定的必要性  64    1.3 SMV株系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64-65  2 全文结论  65  3 本研究的创新点  65-67参考文献  67-73附录  73-75致谢  75

相似论文

  1. 光调控对花烛组织培养及试管苗光合特性的影响,S682.14
  2. 能源植物绿玉树快速繁殖研究,Q949.93
  3. 蝴蝶兰新品种‘恒巨双龙’花梗离体培养技术的研究,S682.31
  4. 豆梨组织培养过程中玻璃化形成机制及其恢复技术研究,S661.2
  5. 高效节能组培系统的研发及在园林植物组培中的应用,S688
  6. 大豆对大豆花叶病毒SC10株系抗性的遗传和抗性基因的定位及标记辅助选择,S565.1
  7. 高丛蓝莓组培体系及种子萌发率的建模研究,S663.9
  8. 光环境调控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Q945
  9. 滨梅繁殖技术初步研究,S685.99
  10. 低能N~+离子注入诱变的凤仙花突变体组织培养及其诱变机制分析,S681.1
  11. 地被植物勋章菊在苏州地区的引种及应用研究,S688.4
  12. 山核桃合子胚发育、体胚再生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S664.1
  13. 早春短命植物绵果荠植株再生体系建立,S567.239
  14. RNA干扰抑制草鱼呼肠孤病毒复制的细胞模型,S941
  15. 篦子三尖杉的组织培养及生物碱检测,S791
  16. 两种观赏竹的组织培养研究,S795
  17. 油茶组织培养初步研究,S794.4
  18. 毛背桂樱的繁育技术研究,S792.99
  19. 篦子三尖杉繁殖技术研究,S791
  20. 茶梨组织培养的初步研究,S792.99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病虫害及其防治 > 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经济作物病虫害 > 油料作物病虫害 > 大豆病虫害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