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隐孢子虫致病性和种系发育研究

作 者: 陈玉霞
导 师: 张龙现;宁长申
学 校: 河南农业大学
专 业: 预防兽医学
关键词: 鸵鸟 鹌鹑源隐孢子虫 贝氏隐孢子虫 流行病学 交叉感染 致病性 种系发育
分类号: S852.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3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隐孢子虫是一种能够引起人和动物腹泻的重要寄生性原虫,由其引起的隐孢子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原虫病。因此,研究隐孢子虫的致病性种系发育具有重要意义。应用饱和糖溶液漂浮法和齐尼二氏抗酸染色法(Zieal-Neelsen staining method)对河南省鸡、鸭、猪、奶牛及奶牛场职工的隐孢子虫感染率进行了调查,除鸡为阴性结果之外,23群鸭群体感染率69.57%(16/23);8个猪场113头个体样品阳性率17.7%(20/113);7个奶牛场按10%的比例采集70个样品,样品阳性率为40%(28/70);在另一项试验中,采集郑州亚伟奶牛场184头个体样品,阳性率22.3%(41/184),粪便中卵囊密度鸭和猪相对较低,奶牛粪便中卵囊密度相对较高。没有发现奶牛场职工隐孢子虫感染利用鹌鹑源火鸡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meleagridis)分别感染雏鸡、雏鸭、雏鸵鸟和小白鼠研究其致病性。结果能成功感染雏鸡、雏鸭和小白鼠,但不能感染雏鸵鸟。受试的2组雏鸡主要在感染后13天出现强烈的腹泻症状,但非免疫抑制组比免疫抑制组症状稍轻,此外,免疫抑制组的鸡出现了多个排卵囊高峰;感染相同剂量的2个试验组雏鸭的排卵囊显露期均较雏鸡短,非免疫抑制组雏鸭的排卵囊规律呈一过性,2组雏鸭均未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免疫抑制组小白鼠出现多个排卵囊高峰,显露期持续24d,正常组小白鼠的排卵囊规律呈一过性。根据肠黏膜涂片,抗酸染色观察发现主要虫体寄生于雏鸭的回肠;通过病理组织学切片和电镜观察发现虫体主要寄生于雏鸡的回肠和小白鼠的十二指肠,但均主要引起肠绒毛的大量脱落,黏膜上皮细胞肿胀,炎性细胞浸润。本次试验证明鸭为鹌鹑源C.meleagridis的新宿主,但敏感性较低;鹌鹑源C.meleagridis不感染非洲雏鸵鸟。发现鹌鹑源C.meleagridis在鹌鹑、鸡和鸭体内寄生部位与小鼠体内有明显差异。鸵鸟源贝氏隐孢子虫在鸵鸟体内发育的结构特征是值得探讨的一个命题,借助电镜技术对试验感染鸵鸟组织样品进行了详细观察。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大量呈球形虫体嵌于鸵鸟法氏囊粘膜表面,本试验观察到2种破裂后的带虫空泡,一种底部带有明显呈球形的残体,另一种残体不明显或无残体;带虫空泡通过底部的梳状结构与粘膜上皮细胞相连。透射电镜显示,各期虫体均寄生于粘膜上皮微绒毛包围融合所形成的带虫空泡之中,虫体和宿主细胞质接触处,形成致密带。早期滋养体的核较大,有核仁,在靠近底部区域存在大脂滴;中期滋养体粗面内质网发达,营养器发达,并且在营养器与致密带之间有一明显均质的条带,此时虫体核不明显,均匀分布于虫体内。早期裂殖体的带虫空泡外膜成锯齿状,可清晰看到7个裂殖子;中期裂殖体,裂殖子呈短粗的香蕉形,粗面内织网非常发达,残体内含有大量的淀粉颗粒。本试验首次较为系统的报道了鸵鸟源贝氏隐孢子虫在鸵鸟体内的内生发育的超微结构。在基于18SrRNA基因全序列绘制的进化树上北京鸡源、河南鸭源、宁夏鸡源3个分离株与贝氏隐孢子虫之间的同源性分别为为100%、99.9%,、99.7%;3个禽源分离株形成一个单系群。因此3个禽源隐孢子虫分离株均为贝氏隐孢子虫(C. baileyi)。

全文目录


致谢  5-6
摘要  6-7
文献综述  7-22
实验一 河南省部分地区畜禽隐孢子虫流行病学调查  22-32
  1 引言  22
  2 材料与方法  22-23
  3 结果与分析  23-29
  4 结论与讨论  29-32
实验二 鹌鹑源火鸡隐孢子虫生物学特性研究  32-40
  引言  32
  1 材料与方法  32-34
  2 结果与分析  34-37
  3 结论与讨论  37-40
实验三 鸵鸟贝氏隐孢子虫在鸵鸟体内发育的超微结构观察  40-50
  引言  40
  1 材料与方法  40-41
  2 结果与分析  41-42
  3 结论与讨论  42-50
实验四 禽源隐孢子虫基于1851RNA 基因全序列的种系发育分析  50-55
  引言  50
  1 材料与方法  50-52
  2 结果与分析  52-53
  3 结论与讨论  53-55
参考文献  55-61
ABSTRACT  61-62

相似论文

  1. 稻瘟病菌转录因子Moswi6的功能研究,S435.111.4
  2. 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RNA2编码基因的功能研究,S435.121
  3. 鸡源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其毒力相关基因分布特征分析,S852.61
  4. 梨火疫病菌致病相关基因crp与tatC的克隆及功能分析,S436.612
  5.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hrp基因簇部分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S436.5
  6. 水稻黄单胞菌clp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S435.111.4
  7.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致病相关基因筛选及luxR基因功能分析,S436.5
  8. 西瓜噬酸菌致病相关基因hisA及hisC的功能研究,S436.5
  9. 栗疫病菌凋亡抑制蛋白基因Cpbirl的功能研究,S436.64
  10. 双组分系统基因MoSLN1和MoSKN7在稻瘟病菌生长发育与致病过程中的功能研究,S435.111.41
  11.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中受DSF调控的鞭毛基因和天冬酰胺合成酶基因的功能分析,S435.111.4
  12. 河南省樱桃谷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FNC抗DHBV体内试验研究,S858.32
  13. 脊尾白虾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在江苏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控对策,S945
  14. 江苏地区白斑综合征分子流行病学调查,S945.1
  15. 我国11株H5N2亚型AIV的基因特征及对禽的致病性研究,S852.65
  16. 栗疫病菌凋亡抑制蛋白基因Cpbir1的功能研究,S436.64
  17. 芜湖地区猪“高热病”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控,S858.28
  18. 金华地区猪圆环病毒病流行学调查,S858.28
  19. IHHN、TS的流行病学调查和TSV结构蛋白VP1、VP3相互作用的研究,S945
  20. 1130例肾内科住院患者疾病构成比分析,R692
  21. 合肥市手足口病流行状况及高危人群危险因素分析,R725.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 动物医学(兽医学) > 兽医基础科学 > 家畜寄生虫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