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假单胞菌和大肠杆菌在冷却猪肉中生长预测模型的建立

作 者: 姜英杰
导 师: 彭增起
学 校: 南京农业大学
专 业: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
关键词: 冷却猪肉 预测模型 假单胞菌 大肠杆菌 微生物预测软件
分类号: TS25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242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冷却猪肉在我国大中城市已经逐步成为生鲜肉消费的主流。冷却猪肉在生产、运输和贮藏过程中因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导致产品的的腐败变质,一直是困扰生产者的一个重要问题。借助微生物预报技术,无需进行传统的分析检测就可快速地对冷却的货架期和安全性做出评估。本研究调查了屠宰分割后猪肉的初始菌相,并分离得到冷却猪肉中主要腐败微生物菌株,建立了猪肉中假单胞菌大肠杆菌的生长预测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成计算机应用软件,即形成三级模型。该软件为冷却猪肉质量评估提供了一种快速方法,可用于指导肉类企业的生产。研究结果分述如下。1、对屠宰分割后猪肉的主要腐败微生物菌群进行了分离和初步鉴定。结果发现,冷却猪肉的初始菌相变化差异很大,肠杆菌和假单胞菌为优势菌。2、将假单胞菌接种到无菌的猪背最长肌上,托盘包装后分别在4、7、10、13和16℃贮藏。用Statistica软件拟合不同温度下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修正的Gompertz方程能很好地描述不同温度下假单胞菌在猪肉上的生长动态。温度对(最大比生长速率)μmax和(迟滞期)Lag的影响,采用平方根模型(Belehradek)描述呈现良好线性关系。用贮藏在8℃和12℃下假单胞菌的生长实测值,验证了恒定温度下模型的有效性;为了验证波动温度下模型的有效性,引入了EGT(等同生长时间)的概念,通过偏差因子和准确因子的计算,表明建立的模型可有效地预测4-16℃范围内假单胞菌在猪肉中的生长。3、将大肠杆菌接种到无菌的猪背最长肌上,托盘包装后分别在4、7、10、13和16℃贮藏。用Statistica软件拟合不同温度下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修正的Gompertz方程能很好的描述7-16℃下大肠杆菌在猪肉中的生长。温度对μmax和Lag影响,采用平方根模型描述呈现良好线性关系。用贮藏在8℃和12℃下大肠杆菌的生长实测值验证所建立的模型,结果表明所建立模型是有效的。4、通过计算机编程,将所建立的一级模型和二级模型包装成计算机应用软件,形成三级模型,即“微生物预测软件”。微生物预测软件微生物预测软件分为两大系统:查询系统和预测系统。目前,微生物预测软件包含假单胞菌、大肠杆菌、小肠炎耶尔森氏菌和混合微生物4个预测模型。

全文目录


摘要  7-8
ABSTRACT  8-10
缩略语  10-11
引言  11-12
文献综述  12-34
  1.冷却猪肉中的腐败微生物  12-17
    1.1 微生物与肉品变质  12
    1.2 冷却猪肉的初始菌相  12-13
    1.3 冷却猪肉储藏过程中菌相变化及影响因素  13-15
    1.4 冷却猪肉的SSO  15-17
  2.预测微生物学  17-24
    2.1 预测微生物学的概念及由来  17-18
    2.2 预测模型  18-22
      2.2.1 一级模型  19-20
      2.2.2 二级模型  20-21
      2.2.3 三级模型  21-22
    2.3 波动温度下预测模型的建立  22-24
    2.4 模型的有效性  24
  3.预测微生物学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24-25
  4.预测微生物学的研究展望  25-26
  参考文献  26-34
第一章 冷却猪肉屠宰分割后初始菌相的研究  34-44
  1.材料与方法  34-36
    1.1 材料  34-35
      1.1.1 原料来源  34
      1.1.2 培养基  34
      1.1.3 试剂  34-35
    1.2 实验方法  35-36
      1.2.1 样品处理  35
      1.2.2 分析方法  35
      1.2.3 分离纯化  35
      1.2.4 菌种鉴定  35-36
  2.结果与分析  36-40
    2.1 冷却猪肉中各种菌的分离与鉴定  36-40
      2.1.1 菌种的个体形态与菌落形态  36-37
      2.1.2 生理生化鉴定结果  37
      2.1.3 镜检结果  37-39
      2.1.4 API鉴定结果  39-40
    2.2 初始菌相构成分析  40
  3.讨论  40-42
  4.结论  42
  参考文献  42-44
第二章 假单胞菌在猪背最长肌上生长预测模型的建立  44-56
  1.材料与方法  44-47
    1.1 材料  44
    1.2 菌种的活化  44
    1.3 样品处理  44-45
    1.4 微生物计数和培养基  45
    1.5 数学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45-47
      1.5.1 初级模型的建立  45
      1.5.2 二级模型的建立  45
      1.5.3 模型的可靠性评价  45-47
  2.结果与分析  47-52
    2.1 一级模型的建立  47-49
    2.2 二级模型的建立  49-50
    2.3 模型的验证  50-52
  3.讨论  52-53
  4.结论  53-54
  参考文献  54-56
第三章 大肠杆菌在猪背最长肌上生长预测模型的建立  56-66
  1.材料与方法  56-58
    1.1 材料  56
    1.2 菌种的活化  56
    1.3 样品处理  56-57
    1.4 微生物计数和培养基  57
    1.5 数学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57-58
      1.5.1 初级模型的建立  57
      1.5.2 二级模型的建立  57
      1.5.3 模型的可靠性评价  57-58
  2.结果与分析  58-62
    2.1 一级模型的建立  58-60
    2.2 二级模型的建立  60-61
    2.3 模型的验证  61-62
  3.讨论  62-63
  4.结论  63-64
  参考文献  64-66
第四章 微生物预测软件的建立与说明  66-72
  1.软件的建立  66
  2.软件的应用界面及功能简介  66-72
全文结论  72-73
致谢  73-74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74

相似论文

  1. 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和试剂盒的研制,S154.3
  2. 军曹鱼生长激素基因(GH)的克隆和表达,Q786
  3. 丁香假单胞菌番茄致病变种和烟草致病变种egfp标记突变体的构建,S436.412
  4.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基因的表达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S852.65
  5. 鸡源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其毒力相关基因分布特征分析,S852.61
  6. 腐生葡萄球菌M36耐有机溶剂脂肪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Q78
  7. 酸模根际产铁载体矿物分解细菌的分离筛选及其与矿物相互作用,Q93-33
  8. 冷却猪肉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及货架期预测模型研究,TS251.4
  9. 枇杷果实采后品质变化及硬度预测模型研究,TS255.4
  10. 洋葱假单胞菌S31脂肪酶的分离提取及其在食品中应用,TS201.25
  11. 广西桂林漓江流域水生态健康评价预测模型研究,X826
  12. 基于小麦群体指标及氮营养状况的籽粒产量和品质预测研究,S512.1
  13. 黄淮和南方地区大豆育成品种籽粒性状遗传构成的分子标记解析及等位变异优选,S565.1
  14. 灵芝异戊二烯焦磷酸异构酶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特性的研究,S567.31
  15. 基于光温的温室春石斛兰生长与外观品质预测模型研究,S682.31
  16. 水氮耦合对日光温室标准切花菊‘神马’外观品质影响的预测模型,S682.11
  17. 番茄果实采后品质特性变化及预测模型研究,S641.2
  18. 杨梅果实采后腐烂指数及货架期预测模型研究,S667.6
  19. 江苏省动物源大肠杆菌耐药性的监测及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的探讨,S854
  20. 巴氏鲜奶中优势腐败微生物的菌相分析与生长预测模型的研究,TS252.1
  21. 两株拟除虫菊酯类农药降解菌的降解粗酶降解特性初探,X592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轻工业、手工业 > 食品工业 > 屠宰及肉类加工工业 > 基础科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