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北京密云水源涵养林蓄积潜力与改造模式研究

作 者: 蒋航
导 师: 李亚光;齐实
学 校: 北京林业大学
专 业: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关键词: 水源涵养林 改造模式 优化配置 立地类型
分类号: S727.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59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北京水源地密云水库上游经过20余年大规模的封山育林,在丘陵区、低山区和中山区大面积恢复植被方面都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在密云水源涵养区依然存在大量的低质低效次生林,林分难以发挥应有的水源涵养效果,同时森林蓄积量也较低。因此,通过人为措施定向更新使其逐渐演替形成高效水源涵养林,已成为当务之急。在调查密云水库上游密云县境内植被现状的基础上,根据二类小班调查的GIS数据对水源涵养林现状特点进行了分析,做出了不同优势树种在不同海拔、坡度、坡向、土层厚度分布的趋势分布。根据立地分类主导因子原则和科学实用的原则,将密云水源涵养林立地类型划分为3个立地类型小区、9个立地类型组、15个立地类型,并用GIS软件做出密云水源涵养林区立地类型图。在立地分类的基础上,用不同立地类型林分的最大蓄积量对密云的蓄积潜力进行了估算,得出密云水源涵养林林分可以增加的蓄积量的值为2.3×107m3,可为生产提供指导作用。为了确定宏观上的密云不同林种的理想分布面积和比例,用层次分析法对水源涵养林结构进行了调整配置,调整后的面积大小为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灌木林,分别为54571.5hm2、33960.8hm2、20025.2hm2、8548.8hm2。针对密云中低山几种立地类型的不同水源涵养林,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抚育改造模式,以及通过人为抚育方式可以达到的目标。本文还创新性地提出了低强度时空交错抚育改造方法,可有效地在抚育过程中起到减少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的作用。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1 引言  8-18
  1.1 研究背景  8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8-9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9-16
    1.3.1 森林涵养水源功能机理研究  9-11
    1.3.2 水源涵养林经营技术研究  11-13
    1.3.3 低功能次生林更新改造研究  13-16
  1.4 国内外研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16-18
2 研究区概况  18-24
  2.1 地理位置  18-19
  2.2 地形地貌  19
  2.3 土壤  19
  2.4 气象条件  19-20
  2.5 水文条件  20
  2.6 植被类型  20-21
  2.7 社会经济状况  21
  2.8 研究地点概况  21-24
    2.8.1 云蒙山林场  21-22
    2.8.2 雾灵山林场  22
    2.8.3 白龙潭林场  22-24
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24-30
  3.1 研究内容  24
  3.2 研究方法  24-27
  3.3 技术路线  27-30
4 密云水源涵养林现状及其分布规律  30-42
  4.1 密云水源涵养林现状  30-33
    4.1.1 水源涵养林优势树种  30-31
    4.1.2 水源涵养林龄组状况  31-32
    4.1.3 水源涵养林林分郁闭度  32-33
    4.1.4 森林自然度  33
  4.2 密云水源涵养林空间分布  33-40
    4.2.1 密云水源涵养林的海拔分布  33-35
    4.2.2 密云水源涵养林的坡度分布  35-37
    4.2.3 密云水源涵养林的坡向分布  37-38
    4.2.4 密云水源涵养林的土层厚度分布  38-40
  4.3 小结  40-42
5 密云立地类型分类和蓄积量潜力分析  42-50
  5.1 立地类型分类原则和方法  42-44
    5.1.1 分类原则  42-43
    5.1.2 立地类型划分标准  43-44
  5.2 立地类型划分结果  44-46
  5.3 立地类型图的生成  46-47
  5.4 立地类型和蓄积量统计  47-48
  5.5 林分蓄积量潜力分析  48
  5.6 小结  48-50
6 密云水源涵养林植被类型的调整配置  50-54
  6.1 构造层次模型  50
  6.2 计算判断矩阵  50-52
  6.3 密云水源涵养林植被类型优化结果  52-53
  6.4 小结  53-54
7 水源涵养林改造模式  54-64
  7.1 水源涵养林存在问题分析  54-55
  7.2 水源涵养林改造  55-62
    7.2.1 主要人工调控方式  55-56
    7.2.2 低强度时空交错抚育方法  56-58
    7.2.3 示范标准地  58-62
  7.3 小结  62-64
8 结论与讨论  64-66
  8.1 结论  64-65
  8.2 讨论  65-66
参考文献  66-70
个人简介  70-71
导师简介  71-72
第二导师简介  72-73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73-74
致谢  74

相似论文

  1. 山东协和职业技术学院后勤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研究,G717
  2. 甘肃电力公司电力资源外送策略研究,F426.61
  3.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TV213.4
  4. 双转型背景下珠三角地区“三旧”改造规划研究,TU984.114
  5. 燃气轮机冷热电联供系统性能及运行优化研究,TU18
  6. 证券投资组合选股与优化策略应用研究,F830.91
  7. 网络计划技术在DCS工程项目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应用研究,TU721.3
  8. 上海港港作拖轮配置规划分析研究,F552
  9. 论公安机关侦查权的优化配置,D925.2
  10. 兰州市南北两山土壤微生物区系特征及多样性研究,S154.3
  11. 城市再生水系统优化配置的研究,X703
  12. 工程施工企业多项目管理中资源优化配置方法研究,F284
  13. 基于全年负荷的冷热电联供系统优化分析,TU995
  14. 一般性历史建筑的改造模式研究,TU984.114
  15. 湖南主要观赏竹经营模式研究,S795
  16. 山东省土壤侵蚀敏感性分区评价及措施配置研究,S157
  17. 试论福州市区警力资源的优化配置,D631.1
  18. 基于多目标GA的灌区水资源优化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TP311.52
  19. 基于精明增长的铜山县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F301
  20. C市土地招商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F127
  21. 我国城市公共资源优化配置研究,F299.2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林业 > 造林学、林木育种及造林技术 > 各林种、各类特殊地区的造林 > 防护林 > 水源涵养林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