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山东省土壤侵蚀敏感性分区评价及措施配置研究

作 者: 田增刚
导 师: 刘霞;杜贞栋
学 校: 山东农业大学
专 业: 农业推广
关键词: 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 敏感性分析 治理措施 优化配置
分类号: S15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97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以处于典型北方土石山区的山东省为例,通过总结和分析近20年来山东省水土保持工作历程,探求出目前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分析山东省两次水土流失普查情况,分析目前山东省水土流失的变化情况。结合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分别依据降水(降雨侵蚀力)、风、土壤类型、地形坡度、植被覆盖、社会发展及人口密度等7个因素对区域土壤侵蚀敏感性的单因子和多因子综合分析,得出多因子影响下的山东省土壤侵蚀敏感分布。根据山东省水土保持工作三区划分情况,分析了各区的土壤侵蚀敏感性区域分布。最后结合工作实际情况,分区进行综合防治措施配置研究,同时进行了效益分析,并提出了保障措施建议。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掌握了山东省水土流失变化情况山东省水土流失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1999年山东省有35987km~2的水土流失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2.9%,其中轻度水土流失面积7881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22%;中度水土流失面积15961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44%;强度水土流失面积9749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27%;极强度水土流失面积2135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6%;剧烈水土流失面积261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1%。与1986年相比,13年间山东省水土流失面积显著减少,减少了27549km~2,其中水蚀面积减少19541km~2,风蚀减少8075km~2。表明自80年代以来实施的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工作有效地遏制了土壤侵蚀的发生与发展,明显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2、阐明了水土流失危害水土流失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耕地面积减少;土壤蓄水能力差,加剧水资源短缺形势;淤积河道,降低了水利工程使用寿命;加剧洪涝灾害,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和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恶化生态环境,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3、揭示了山东省土壤侵蚀敏感性分布土壤侵蚀敏感性分5级:弱敏感、轻度敏感、中度敏感、强度敏感和极敏感。通过对降水、风、土壤类型、地形坡度、植被覆盖、社会发展及人口密度等7个因素综合分析,得知,山东省土壤敏感性弱敏感区域面积仅为0.05km~2;轻度敏感区42034.52km~2,占27.29%;中度敏感区60576.64km~2,占39.32%;强度敏感区48920.86km~2,占31.76%;极敏感区2517.18km~2,占1.63%。鲁中南区无弱敏感区,轻度敏感区5186.85km~2,中度敏感区28883.74km~2,强度敏感区19817.32km~2,极敏感区595.33km~2;鲁东区无弱敏感区,轻度敏感区0.75km~2,中度敏感区15946.42km~2,强度敏感区23772.02km~2,极敏感区1907.79km~2;鲁西北区弱敏感区域面积0.05km~2,轻度敏感区36846.92km~2,中度敏感区15746.48km~2,强度敏感区5331.52km~2,极敏感区14.06km~2。4、优化配置了分区综合治理措施在分区分析评价自然情况、社会经济情况、水土流失情况和土壤侵蚀敏感性的基础上,提出分区治理方向和治理措施优化配置的原则和布局。对2009~2011年三年内拟开展治理的重点区域进行了治理措施优化配置,同时进行了效益分析,并从组织、政策、管理、投入、技术等方面提出了完善的保障措施建议。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8-10
Abstract  10-12
1 引言  12-20
  1.1 研究背景  12-13
  1.2 研究目的  13
  1.3 研究意义  13-14
  1.4 山东省水土流失工作区划分  14-16
  1.5 山东省水土流失治理概述  16-17
  1.6 水土保持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7-20
2 山东省概况  20-25
  2.1 自然概况  20-23
    2.1.1 地理位置  20
    2.1.2 地形地貌  20-21
    2.1.3 土壤植被  21-22
    2.1.4 气象水文  22-23
  2.2 自然资源  23-24
    2.2.1 土地资源  23-24
    2.2.2 水资源  24
  2.3 社会经济概况  24-25
    2.3.1 行政区划  24
    2.3.2 经济状况  24-25
3 水土流失及危害  25-33
  3.1 水土流失情况  25-31
    3.1.1 第一次普查情况  25
    3.1.2 第二次普查情况  25-29
    3.1.3 两次普查动态变化  29-31
  3.2 水土流失危害  31-33
4 山东省土壤侵蚀敏感性分区评价  33-50
  4.1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33-35
    4.1.1 研究方法  33
    4.1.2 数据来源  33-34
    4.1.3 技术路线  34-35
  4.2 单因子敏感性评价分析  35-43
    4.2.1 降雨因子敏感性分析  35-36
    4.2.2 风速因子敏感性分析  36-37
    4.2.3 土壤因子敏感性分析  37-38
    4.2.4 植被因子敏感性分析  38-40
    4.2.5 地形因素敏感性分析  40-41
    4.2.6 社会经济因子敏感性分析  41-42
    4.2.7 人口密度因子敏感性分析  42-43
  4.3 多因子敏感性评价分析  43-46
  4.4 分区敏感性评价分析  46-50
    4.4.1 分区敏感性面积比较  46-48
    4.4.2 分区敏感性评价  48-50
5 水土保持措施配置研究  50-74
  5.1 治理区遴选的依据  50
  5.2 治理区遴选  50-53
    5.2.1 鲁中南区  50-51
    5.2.2 鲁东区  51
    5.2.3 鲁西北区  51-52
    5.2.4 治理区选择适宜性评价  52-53
  5.3 治理区概况  53-59
    5.3.1 治理区自然概况  53-56
    5.3.2 社会经济概况  56
    5.3.3 土地利用概况  56-57
    5.3.4 水土流失及治理概况  57-59
  5.4 治理措施优化配置  59-68
    5.4.1 措施配置基本原则  59-60
    5.4.2 措施配置布局优化  60-64
    5.4.3 治理措施优化配置  64-68
  5.5 效益分析  68-70
    5.5.1 生态效益  68-69
    5.5.2 经济效益  69
    5.5.3 社会效益  69-70
  5.6 保障措施  70-74
    5.6.1 组织保障  70-71
    5.6.2 政策保障  71
    5.6.3 管理保障  71-72
    5.6.4 投入保障  72
    5.6.5 技术保障  72-74
6 主要研究结果与讨论  74-77
  6.1 主要研究结果  74-75
    6.1.1 掌握了山东省水土流失变化情况  74
    6.1.2 阐明分析了水土流失危害  74
    6.1.3 揭示了山东省土壤侵蚀敏感性分布  74-75
    6.1.4 优化配置了分区综合治理措施  75
  6.2 讨论  75-77
    6.2.1 土壤侵蚀敏感因子与敏感性分级  75-76
    6.2.2 资料选择与研究结果的关系  76
    6.2.3 土壤侵蚀敏感性和土壤侵蚀强度  76-77
参考文献  77-79
致谢  79-80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0-81
附图  81

相似论文

  1. 复合添加剂对SNCR脱硝过程的影响,X701
  2. 引入风险因素影响的商品混凝土信息指导价确定系统研究与建立,F407.92
  3. 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效益及机制研究,S157
  4. 南方丘陵区域土壤侵蚀的SWAT模拟,S157
  5. 山东协和职业技术学院后勤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研究,G717
  6. 集体化时代吕梁山区水土保持工作初探,S157
  7. 甘肃电力公司电力资源外送策略研究,F426.61
  8.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TV213.4
  9. 安徽省非法行医状况分析及治理措施研究,R197.1
  10. 基于谱分析法的LNG船疲劳可靠性分析,U661.4
  11. 燃气轮机冷热电联供系统性能及运行优化研究,TU18
  12. 闽北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及驱动机制,S157
  13. 水土保持自动监测信息系统研究与实现,TP311.52
  14. 证券投资组合选股与优化策略应用研究,F830.91
  15. 地源热泵系统模拟与优化,TU831.3
  16. 网络计划技术在DCS工程项目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应用研究,TU721.3
  17. 公路货物超限超载运输治理研究,U491
  18. 上海港港作拖轮配置规划分析研究,F552
  19. 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在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的应用研究,S157
  20. GIS技术支持下的小流域土壤侵蚀量研究,S157
  21. 论公安机关侦查权的优化配置,D925.2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业基础科学 > 土壤学 > 水土保持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