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汉魏六朝道教仙传故事类型研究

作 者: 陈俊荣
导 师: 韩云波
学 校: 西南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 汉魏六朝 仙传故事 类型 传承
分类号: I207.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8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汉魏六朝道教仙传的研究,学界多从宗教角度立论,从文学立场进行研究的著作相对较少,即使有涉猎者,也涉及不深。本文站在文学的立场,从叙事角度出发,从汉魏六朝道教仙传小说中抽取出修仙型、济世型、游仙型三类故事范型,并对这三种故事范型的结构模式、构建的艺术手段及所蕴涵的文化价值作一探讨。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是“修仙型故事”,第二章是“济世型故事”,第三章是“游仙型故事”,第四章是“结语”。第一章先分析了服食外物成仙、积善修德成仙及其它方法成仙三种主题故事的结构模式,然后逐步分析修仙型故事在故事的构建过程中所体现出的艺术手段。修仙故事作为仙道小说最重要的故事范型,它的存在不是一个孤立的点,而是一个具有传承延续性的逻辑链。魏晋时期是中国古小说形成的雏形阶段,所以,这个时期形成的修仙故事从结构模式到思想内容,都为后代同类故事提供了构建模式。第二章分析济世型故事中救治人身疾病、拯救自然灾害及涤除妖邪鬼怪三种主题故事的结构模式,可归纳为某人身患重病或某地发生灾难,道教仙人施法予以拯救。济世型故事的内容是以身怀道术的异人为中心而展开的,此类故事虽因时代、作者的不同而千差万别,但是所有故事的构建都遵循两点:一是以本领高强的人为主要行动元,二是以救济苍生、惩恶扬善为思想旨归。汉魏六朝时期,仙传小说大盛,这一时期故事构建的艺术手段成为此类故事情节的固定模式。后来历代作家在创作新故事时都是以这一时期的结构模式为故事核,以作者所处的时代文化为新的结构元素,从而创作出形态各异的济世故事。第三章分析游仙型故事中误入仙境及仙人引导进入仙境两种主题故事的结构模式。中国游仙思想源远流长,先秦时期就出现许多游仙作品,道教成立之后将这种游仙思想吸纳进来,形成了具有道教特色的游仙故事。汉魏六朝仙传中的游仙故事乃是后世游仙小说的滥觞之作,并且为后代此类故事的创作提供了一种叙事范式。当然,游仙类故事的传承不是按部就班,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作者在故事构建过程中以“游仙”为故事核,以时代背景及创造意图为线,通过塑造人物形象、设置故事情节贯穿首尾,从而凸显其思想主旨。随着游仙思想及游仙文学的兴盛,游仙型故事的基本结构成为游仙文学最常见的叙事范型之一,并且随时代的变化其“行动元”也跟着不断变化,从而使故事情节越来越丰满。第四章是对全文的总结。道教仙传长期以来虽然只作为研究宗教的材料,但是,在透过道教观念的同时,我们更应看到其作为一种文学作品所具有的独特文学价值和美学意蕴。修仙型、济世型及游仙型三类故事,对于后世文学以及民族精神文化均影响深远。从外在的结构模式到内在的人生观、价值观都为后世文学树立了典范,后世同类作品的出现,是一种变异了的适应社会发展的理想的延续。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9
绪论  9-16
  第一节 本文缘起  9-11
  第二节 关于本文的一些基本概念  11-14
    一、名称术语  12-13
    二、研究对象  13-14
  第三节 关于本文的结构  14-16
第一章 修仙型故事  16-30
  第一节 修仙型故事的结构模式  17-22
    一、服食外物成仙  17-19
    二、积善修德成仙  19-21
    三、其它修仙方法  21-22
  第二节 故事构建的艺术手段  22-27
    一、"天人合一",人事与自然事物相比附,借此修长生成仙之道  23-24
    二、笃行孝悌,坚守忠信,为善斥恶,创造成仙契机  24-27
  第三节 修仙型故事的文化价值  27-30
第二章 济世型故事  30-43
  第一节 济世型故事的结构模式  31-35
    一、救治人身疾病  31-32
    二、拯救自然灾害  32-33
    三、涤除妖邪鬼怪  33-35
  第二节 故事构建的艺术手段  35-41
    一、仙真救世,演绎传奇  35-37
    二、巫道合流,济世救人  37-41
  第三节 济世型故事的文化价值  41-43
第三章 游仙型故事  43-59
  第一节 游仙类故事的结构模式  44-48
    一、误入仙境  44-45
    二、仙人引导进入仙境  45-48
  第二节 故事构建的艺术手段  48-56
    一、现实社会的反动与皈想——误入仙境  48-52
    二、施动者(仙人)与受动者(有仙缘者)间的互动——神仙引导  52-56
  第三节 游仙型故事的文化价值  56-59
结语  59-61
参考文献  61-66
致谢  66-67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67

相似论文

  1. 建筑遮阳方式研究,TU226
  2. 金源文化影响下的阿城街区建筑改造设计研究,TU984.114
  3. 多厅影院空间架构研究,TU242.2
  4. 新世纪高层建筑形式表现研究,TU971
  5. 钢在建筑中的技术表现力研究,TU-0
  6. 乌岩岭保护区黄腹角雉栖息地植被类型及植食性食物研究,Q958
  7. 孔光一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清宣法为主辨治小儿外感咳嗽的临床研究,R249.2
  8. 词汇附带习得方式下通过阅读习得词汇的研究,G633.41
  9. 武夷山不同类型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动态研究,S153.6
  10. 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地方高校传承问题的探究,G122
  11. 医药类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结构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F275
  12. 模拟土壤环境对土壤可培养细菌多样性的影响,S154.3
  13. 土壤环境功能区划研究,X321
  14. 太湖地区水稻土有机碳空间表征尺度效应研究,S158
  15. 延边不同类型土壤微生态环境及其对烟叶质量影响研究,S572
  16. 基于遗传算法和粗糙集的聚类算法研究,TP18
  17. 关帝山不同植被恢复方式对土壤碳、氮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S154.4
  18. 全职母亲的依恋类型与教养方式的研究,B844.5
  19. 全职母亲人格类型(MBTI)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B844.2
  20. 农耕体育文化传承的变迁与当代危机,G807.4
  21. 西南地区民族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G852.9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小说 > 古代小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