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荀子理想社会思想研究

作 者: 白玉良
导 师: 李禹阶
学 校: 重庆师范大学
专 业: 专门史
关键词: 荀子 理想社会 道德 
分类号: B222.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68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先秦是中国思想史的黄金时代。诸子百家从对当时社会转型期产生的种种矛盾的分析和认识出发,曾对人类向往的美好前程进行了种种的描述,提出了具有不同特点的美好世界的理想蓝图,并为后世理想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以战国末期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历史背景,重点结合荀子的思想,同时借鉴儒家以及同时代其它学派的理想社会思想,建构了荀子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思维与存在,精神与自然界,人与天的关系问题,是全部哲学最核心的问题。在对待人与天的关系问题上,荀子主张“天人之分”:一方面“天”具有客观性,它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依托;另一方面,荀子也认为“天”生万物,包括人在内的纲常伦理也是天的产物,因此,天不变道亦不变,每个等级的人都应该谨守本分,做好本职,才能使整个社会安定有序。人性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质属性,它是在一定社会制度和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荀子反对道德先验论,他认为,人性生来是恶的,只有通过师法教化,努力学习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才能成为善的人,甚至是至人、圣人,因此荀子的性恶论与孟子的性善论殊途同归。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①荀子以天人之分、化性起伪为理论基础,以治秩序的重建为重心,把才智卓越、道德高尚的圣人与君子确立为理想人格的目标。礼是荀子核心思想的核心内容。荀子认为,“礼”是一种承自先王的既定的标准尺度,它既是道德的标准,又是法的标准,政治的标准。荀子所讲的礼,包括了封建等级制度、道德规范和礼节仪式等方面的内容。荀子还进一步把“礼”说成是“法之大分”,即认为“礼”是“法”的基本条件,也是“法”的纲领,这就给“礼”赋予了“法”的内容。他认为理想政治就是礼与法并举,才能更好为封建地主阶级服务。人是社会组织最基本的细胞。荀子理想社会中的人是怎么塑造成的呢?荀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第一、学行结合;第二、治气养心;第三、礼乐并用。通过这三种方法塑造出符合儒家道德规范和封建社会需求的人。在对理论进行阐述之后,荀子进入了现实社会。君与臣是保证社会有效运转不可或缺的角色。荀子探讨了君主与人臣的标准和职责以及君臣关系。荀子关于君臣关系的探讨既着眼于现实政治,又着力塑造理想君臣关系,将现实与理想结合起来,对中国之后两千年的封建君臣关系产生了深刻影响。仓廪足而知礼义。荀子就分配、社会分工、生产、消费、租税政策乃至对外经济关系等经济问题进行了阐述。它们都围绕着“富国”亦即主要是国家财政这一中心议题而发。君臣都应该以富国富民为己任,国富、民富而后国强。荀子的理想社会与先秦时期思孟学派、道家、墨家的理想社会相比,无论是从社会结构模式、社会管理方式、社会控制手段还是社会分配原则都有其鲜明的特色。总之,笔者认为,与一般思想家的理想社会思想不同,荀子理想社会的构想并不是乌托邦模式的,而是建立在封建经济基础上的,是战国末期新兴地主阶层孜孜以求的社会模式。这一追求“礼治”的社会构想在战国末期的残酷斗争中诞生,在动荡的社会转型期重新建立了新的社会秩序。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1
1 绪论  11-14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1
    1.1.1 问题的提出  11
    1.1.2 研究意义  11
  1.2 研究现状  11-14
2 荀子理想社会的模式  14-24
  2.1 引言  14-15
  2.2 荀子理想社会的现实依据  15-16
  2.3 荀子理想社会的理论基础  16-24
    2.3.1 天道的人文价值与理想社会  16-18
    2.3.2 理想社会中的人性和人格  18-24
3 荀子理想社会模式的构成与实践方式  24-34
  3.1 理想社会中的与法  24-26
  3.2 理想社会中的教化修身  26-28
  3.3 理想社会中的君与臣  28-32
    3.3.1 论君  28-29
    3.3.2 论臣  29-30
    3.3.3 君臣关系  30-32
  3.4 理想社会中的民生政策  32-34
4 荀子理想社会的特色  34-40
  4.1 与思孟学派理想社会相比的特色  34-36
  4.2 与先秦道、墨家学派理想社会相比的特色  36-40
    4.2.1 老子与小国寡民  36
    4.2.2 庄子与建德之国  36-37
    4.2.3 墨子与“尚同”的理想社会  37-40
5 荀子理想社会思想的评价  40-42
6 结束语  42-43
参考文献  43-45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45-46
致谢  46

相似论文

  1.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2. 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研究,D648
  3. 手机媒体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G641
  4. 高职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研究,G711
  5. 论康德的科学观,B516.31
  6. 道德榜样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效性研究,G641
  7. 工学结合模式下中职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研究,G711
  8. 浅析冯友兰人生境界说,B26
  9. 荀子生态伦理思想研究,B222.6
  10. “综合社会契约论”研究,B82-05
  11. 幼儿文学的德育功能探析,G611
  12. 黑尔的普遍规定主义思想研究,B82-09
  13. 江泽民职业道德思想与医药类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研究,G711
  14.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伦理研究,B82-05
  15. 两型社会建设中企业家的道德责任研究,B82-053
  16. 关于当前新闻传媒道德的几点思考,B82-05
  17. 常家道德教育的方法及其当代启示,D648
  18. 《无名的裘德》中的家庭伦理解读,I561.074
  19. 周礼全意义理论研究,B812
  20. 以人为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中的引导作用,D648
  2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银行员工职业道德培养研究,D648.1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中国哲学 > 先秦哲学(~前220年) > 儒家 > 荀子(荀况,公元前313~前238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