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法经济学研究

作 者: 李奥楠
导 师: 魏益华
学 校: 吉林大学
专 业: 法经济学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外部性 政府规制 激励机制
分类号: F205;F1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4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低碳经济是促进能源革命与生产技术革命的契机,是一种可以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最优经济模式。尽管低碳经济有可能被发达国家作为遏制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工具,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低碳经济本身的理念与倡导是善意的,是一种能够让社会成本达到正外部性的经济模式。所以,作者认为,如中国能够抓住低碳经济的精髓结合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通过制度的约束与政府规制,把握好中国的后发优势,相信低碳经济可以成为造福中国人民子孙后代的一项政策。本文结合了法经济学视角对低碳经济在我国如何发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在分析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中的制度缺陷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低碳发展经验,从激励机制设立、政府如何干预、产业结构调整等角度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提出了若干制度建议。文章共分五部分。在绪论部分,交代了低碳经济提出的国际背景与国内背景,阐述过量碳排放对中国环境与世界环境的一系列影响,结合近年来中国发生的极端气候事件总结出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第一部分运用社会成本与外部性理论、环境经济学与公共管理理论、政府规制与产权理论以及技术创新理论对低碳经济进行了经济理论分析,认为低碳问题就是环境的负外部性问题,解决该问题的最佳路径就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政府规制。第二部分中着重分析了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中国的低碳经济属于刚刚起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许多障碍需要克服:如中国能源资源禀赋所产生的能源结构问题;能源技术水平低下所产生的技术创新问题以及一系列的制度缺陷都是中国政府需要面对与亟待解决的。第三部分以英国、美国、日本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发达国家为例,通过分析他们低碳经济相关的的政策法规总结出经验,为中国实施低碳经济提供参考和借鉴。最后,笔者通过前文的论述分析提出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途径及制度建议。认为中国在“无悔”减排目标的设定下,首先应提出能源战略方针;其次确立今后的低碳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最后,政府制定相关制度法规过程中应以经济激励政策为主,通过分析中国目前的经济现状并对比碳税与碳交易的特点得出结论——碳税在中国短期发展转型过程中具有更高的效率优势。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Abstract  6-10
绪论  10-19
第1章 低碳经济的理论依据  19-25
  1.1 社会成本与外部性理论  19-21
  1.2 环境经济学与公共管理理论  21-22
  1.3 政府规制与产权理论  22-23
  1.4 技术创新理论  23-25
第2章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25-33
  2.1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25-27
    2.1.1 中国能源与环境现状  25-26
    2.1.2 低碳经济在中国发展的情况  26-27
  2.2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障碍  27-29
    2.2.1 中国能源禀赋带来的能源结构约束  27-28
    2.2.2 中国时下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与低碳经济模式的矛盾  28
    2.2.3 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难以控制  28-29
    2.2.4 中国能源技术水平对低碳经济带来的障碍  29
  2.3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制度缺陷  29-33
    2.3.1 对原有制度的路径依赖  29-31
    2.3.2 环境管理制度的不完善  31-33
第3章 国外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分析及经验借鉴  33-39
  3.1 英国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经验  33-35
    3.1.1 征收气候变化税  33-34
    3.1.2 碳基金  34
    3.1.3 气候变化协议  34
    3.1.4 排放贸易机制  34-35
    3.1.5 低碳技术创新  35
  3.2 美国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经验  35-36
  3.3 日本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经验  36-39
第4章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途径及制度建议  39-55
  4.1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途径  39-44
    4.1.1 中国能源利用战略的出发点  39
    4.1.2 中国“无悔”的低碳经济目标  39-41
    4.1.3 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途径  41-44
  4.2 确立当前情况下适合中国的经济激励政策  44-49
    4.2.1 经济激励手段的选择  44-45
    4.2.2 碳税与碳排放交易的对比  45-46
    4.2.3 碳税在中国短期发展转型过程中具有更高的效率优势  46-49
  4.3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制度建议  49-55
    4.3.1 强化政府干预促进低碳经济经济共同发展  49-50
    4.3.2 建立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  50-51
    4.3.3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51-52
    4.3.4 培养发展低碳经济的意识  52-55
结论  55-56
参考文献  56-60
致谢  60

相似论文

  1. 新生代农民工激励机制研究,F272.92
  2. 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探讨,X24
  3. 论我国行政垄断行业的规制改革,D035
  4. 公共部门中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的探研,F272.92
  5. K市W区普通公务员激励机制研究,D630.3
  6. 公共事业单位人力资本计量研究,D630.3
  7. 关于完善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的研究,D630.3
  8. 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问题研究,G647.38
  9. 山东XH学院教师激励机制构建研究,G647
  10. 西安民办高校IU学院专职教师激励机制研究,G647.2
  11. 重庆建设低碳城市的问题与对策研究,X321
  12.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视阈下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研究,A811
  13. 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森林经营权益融资创新研究,F326.2
  14. 天津市人才发展现状与激励机制研究,C964.2
  15. 化工建设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研究,F426.7
  16. 山东半岛风能发电引领低碳经济发展策略研究,F426.61
  17. 低碳经济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及对策,F205
  18. 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师激励机制的现状及对策研究,G647.2
  19. 青海油田劳动服务公司员工激励机制研究,F426.22
  20. 基于能源效率视角的重庆经济发展转型研究,F206
  21. SZU公司E部销售人员激励机制研究,F272.92

中图分类: > 经济 >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 中国经济 > 经济建设和发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