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K市W区普通公务员激励机制研究

作 者: 刘文娟
导 师: 段万春;孙永河
学 校: 昆明理工大学
专 业: 工商管理
关键词: 县级普通公务员 激励 激励机制
分类号: D630.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县级政府是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地区级政府与乡镇政府、村联系的中间环节,是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行政区域。县级普通公务员是我国公务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激励机制不仅能调动县级普通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其整体素质和能力,更能优化并有效开发基层人力资源、进一步提高基层政府的行政效能。激励是公务员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直接关系着行政组织的绩效与活力。目前国内对于公务员激励机制的研究尚处于宏观层面,对于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的研究还很不完善,难以对基层公务员真正发挥激励作用,以至于影响了基层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以K市w区普通公务员及其激励机制作为研究对象,首先综述了相关激励理论基础及其研究,进而通过问卷调查法对K市W区普通公务员的从政动机、积极性影响因素、需求以及对现行激励措施的评价等方面进行调查,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研究,揭示K市w区普通公务员激励机制在薪酬福利、学习培训、职务晋升、考核机制、监督奖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六个方面对造成K市W区普通公务员激励不足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对公务员“经济人”假设的忽视;薪酬体系缺乏绩效导向;培训制度缺乏针对性;晋升制度缺乏竞争性;考核制度缺乏可操作性;惩戒和监督缺乏执行力度。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及理论,借鉴发达国家有益的激励经验,提出建构K市W区普通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对策:帮助公务员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建立合理灵活的薪酬制度;完善以人为本的培训机制;构建科学竞争的晋升机制;优化注重实绩的考核机制;加大负激励的惩戒力度;重视行政文化的激励作用。通过完善K市W区普通公务员激励机制,加大K市w区普通公务员的受激励程度,促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进一步激发K市w区普通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也有利于保障其合法权益,推进W区行政组织的改革和发展。

全文目录


摘要  3-4Abstract  4-8第一章 绪论  8-12  1.1 选题背景  8-10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0    1.2.1 研究目的  10    1.2.2 研究意义  10  1.3 本研究的创新点  10-12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12-20  2.1 理论基础  12-15    2.1.1 X理论、Y理论和超Y理论  12-13    2.1.2 期望理论  13    2.1.3 公平理论  13-14    2.1.4 强化理论  14-15  2.2 国内外公务员激励相关文献综述  15-20    2.2.1 国外关于公务员激励相关文献综述  15-17    2.2.2 我国关于公务员激励相关文献综述  17-20第三章 K市W区普通公务员激励机制的现状分析  20-40  3.1 K市W区情况简介  20-24    3.1.1 W区综合情况介绍  20-21    3.1.2 W区人力资源现状概括  21-24  3.2 W区普通公务员激励机制现状的问卷调查  24-40    3.2.1 调查问卷的设计和样本结构  24-26    3.2.2 数据统计分析  26-40第四章 K市W区普通公务员激励不足的原因剖析  40-47  4.1 对公务员"经济人"假设的忽视  40-41  4.2 薪酬体系缺乏绩效导向  41-42  4.3 培训制度缺乏针对性  42-43    4.3.1 "大培训"格局尚未形成  42    4.3.2 缺乏系统的教育培训  42    4.3.3 培训方式不能满足普通公务员的实际需求  42-43  4.4 晋升制度缺乏竞争性  43-44  4.5 考核制度缺乏可操作性  44-45  4.6 惩戒和监督缺乏执行力度  45-47第五章 完善K市W区普通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对策  47-56  5.1 帮助公务员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47-48  5.2 建立合理灵活的薪酬制度  48-49  5.3 完善以人为本的培训机制  49-50  5.4 构建科学竞争的晋升机制  50-52    5.4.1 进一步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晋升激励机制  50-51    5.4.2 实行职务晋升与职级晋升相结合的"双梯制"晋升激励机制  51-52  5.5 优化注重实绩的考核机制  52-53  5.6 加大负激励的惩戒力度  53-54    5.6.1 单纯使用正激励,有其局限性  53    5.6.2 对负激励的认识存在偏差  53    5.6.3 有效发挥负激励机制的激励作用  53-54    5.6.4 注重"正负激励兼施"  54  5.7 重视行政文化的激励作用  54-56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56-57  6.1 研究结论  56  6.2 研究展望  56-57致谢  57-58参考文献  58-61附录  61-64

相似论文

  1. 网络语音传输丢包的恢复技术,TN912.3
  2. 新生代农民工激励机制研究,F272.92
  3. 公共部门中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的探研,F272.92
  4. 对初中数学课堂学习即时性评价的认识与探索,G633.6
  5. 关于完善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的研究,D630.3
  6. 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问题研究,G647.38
  7. 论平梁烟草公司激励性薪酬制度的构建,F272.92
  8. 对公务员进行有效激励的对策研究,D630.3
  9. 山东XH学院教师激励机制构建研究,G647
  10. 西安民办高校IU学院专职教师激励机制研究,G647.2
  11. 天津市人才发展现状与激励机制研究,C964.2
  12. 潍坊职业学院教师绩效考核体系优化研究,G717.2
  13. 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的研究,G717.2
  14. 深圳超越五金塑胶公司员工激励研究,F426.72
  15. 保健品行业绩效管理的研究,F426.82
  16. 化工建设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研究,F426.7
  17. 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师激励机制的现状及对策研究,G647.2
  18. 激励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G641
  19. 青海油田技术服务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策略研究,F426.22
  20. 青海油田劳动服务公司员工激励机制研究,F426.22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国家行政管理 >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 人事管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