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栝楼种质资源收集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作 者: 李慧慧
导 师: 高燕会
学 校: 浙江农林大学
专 业: 林木遗传育种
关键词: 栝楼 亲缘关系 农艺性状 ISSR 组织培养
分类号: S567.23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4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为葫芦科栝楼属多年生草质藤本,国内主要分布在浙江、安徽、河南、江西、山西等地。为此,本研究结合形态学、分子生物学以及组织解剖学对从浙江、安徽、山西、江西、河南等不同产地的栝楼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旨在为选育栝楼的新品种提供依据,同时建立组织培养再生体系,通过主要农艺性状ISSR分子标记、组织解剖学以及组织培养的研究,其结果如下:1、不同采集地栝楼的主要农艺性状(栝楼种子的纵径、横径及纵横比、百粒重)群体间和群体内均存在显著差异。根据不同产地叶片苗期形态特征可将栝楼划分为3大类型:第一种类型叶浅绿大,卵状心形边缘具疏齿,为安徽野生类型;第二种类型为叶深绿,卵状心形边缘具疏齿,锐尖,为食籽型栝楼;第三种类型叶深绿,裂片菱状卵状心形稍圆边缘具疏齿,叶大油亮光滑,属于药食两用型栝楼。2、本研究建立了栝楼ISSR-PCR反应体系,筛选出的15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112个位点,多态性位点101个,多态性比率为90%。依据ISSR标记数据建立了栝楼的遗传距离和遗传相似系数矩阵,构建其分子树状图。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34份栝楼种质可分为食籽型栝楼、药食两用型栝楼和野生型3大类,说明栝楼种质之间存在着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这与传统的分类结果基本一致。3、本研究通过对栝楼的叶片、茎段和叶柄进行组织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采集地叶片、茎和叶柄的组织解剖结构性状是比较稳定的,这与不同地区的叶片的形态描述是不相同的,与传统的分类结果不一致。4、以栝楼的叶片、茎段和带芽茎段为外植体,通过不同的生长激素对栝楼愈伤组织诱导、丛生芽诱导以及生根的影响,从而建立起栝楼的组织培养再生体系,栝楼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和带芽茎段的丛生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均为MS+3.0 mg·L1 6-BA,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0-0.5 mg·L1NAA。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引言  9-10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0-16
  1.1 栝楼的遗传育种  10-11
  1.2 栝楼的繁育和栽培技术  11-12
  1.3 栝楼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12-13
    1.3.1 栝楼果实营养成分  12
    1.3.2 栝楼种籽成分  12-13
    1.3.3 天花粉蛋白  13
  1.4 栝楼分子生物学的研究  13-14
  1.5 栝楼组织细胞学研究  14-15
  1.6 存在问题及研究的目的意义  15-16
第二章 不同种植地区栝楼主要农艺性状的研究  16-24
  2.1 材料与方法  16
    2.1.1 实验材料  16
    2.1.2 实验方法  16
      2.1.2.1 苗期生长情况调查  16
      2.1.2.2 形态观察  16
  2.2 结果与分析  16-23
    2.2.1 栝楼苗期株高生长量的观测  16-17
    2.2.2 不同采集地栝楼形态变异规律的研究  17-23
      2.2.2.1 不同采集地栝楼苗期叶片形态变异规律  17-18
      2.2.2.2 栝楼群体间种子性状变异特征  18-20
      2.2.2.3 栝楼群体内种子性状变异特征  20
      2.2.2.4 食籽和药食两用栝楼种子性状与产地之间的关系  20-21
      2.2.2.5 栝楼群体种子性状聚类分析  21-23
  2.3 讨论  23-24
第三章 基于 ISSR 的栝楼遗传多样性分析  24-32
  3.1 材料与方法  24-26
    3.1.1 实验材料  24
    3.1.2 实验方法  24-26
      3.1.2.1 栝楼基因组DNA 的提取  24
      3.1.2.2 ISSR-PCR 体系的建立  24-25
      3.1.2.3 ISSR-PCR 扩增和产物检测  25
      3.1.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5-26
  3.2 结果与分析  26-30
    3.2.1 栝楼ISSR-PCR 扩增体系的建立  26-27
      3.2.1.1 正交试验的直观分析  26
      3.2.1.2 栝楼ISSR-PCR 退火温度选择  26-27
    3.2.2 栝楼ISSR-PCR 扩增产物的多态性分析  27-29
    3.2.3 聚类分析  29-30
  3.3 讨论  30-32
第四章 不同产地栝楼组织解部学的研究  32-40
  4.1 材料与方法  32-33
    4.1.1 实验材料  32
    4.1.2 实验方法  32-33
  4.2 结果分析  33-38
    4.2.1 不同产地栝楼叶片切面结构  33-34
    4.2.2 不同产地栝楼茎的切面结构  34-35
    4.2.3 不同产地叶柄的切面结构  35-38
  4.3 讨论  38-40
    4.3.1 不同材料的石蜡切片制作的异同  38-39
    4.3.2 对不同栝楼材料的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39-40
第五章 栝楼组织培养再生培体系的建立  40-47
  5.1 材料与方法  40-42
    5.1.1 实验材料  40
    5.1.2 实验方法  40-42
      5.1.2.1 栝楼无菌培养体系的建立  40
      5.1.2.2 愈伤组织诱导培养  40-41
      5.1.2.3 不定芽的诱导培养  41
      5.1.2.4 栝楼小植株的生根培养  41-42
  5.2 结果与分析  42-46
    5.2.1 无菌培养体系的建立  42
    5.2.2 不同浓度的6-BA 与NAA 对栝楼外植体诱导的影响  42-44
    5.2.3 不定芽培养基的筛选  44-45
    5.2.4 生根培养基的筛选  45
    5.2.5 炼苗移栽  45-46
  5.3 讨论  46-47
第六章 结论  47-49
参考文献  49-54
附录  54-55
个人简介  55-56
致谢  56

相似论文

  1. 牡丹EST-SSR引物开发及其亲缘关系分析,S685.11
  2. 光调控对花烛组织培养及试管苗光合特性的影响,S682.14
  3. 能源植物绿玉树快速繁殖研究,Q949.93
  4. 大豆农艺和品质性状遗传模型分析与QTL定位,S565.1
  5. 竹黄及其分离真菌的遗传多样性分析,S567.39
  6. 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致病力分化及遗传多样性研究,S435.121
  7. 21个荷花品种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S682.32
  8. 蝴蝶兰新品种‘恒巨双龙’花梗离体培养技术的研究,S682.31
  9. 黄淮麦区禾谷孢囊线虫ITS分子特征及遗传多样性分析,S435.121
  10. 烤烟连作对土壤理化特性及烟叶品质的影响,S572
  11. 栽培花生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遗传分析与QTL定位研究,S565.2
  12. 豆梨组织培养过程中玻璃化形成机制及其恢复技术研究,S661.2
  13. 菊属及其近缘属植物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初步研究,S682.11
  14. 利用DNA分子标记研究梨、樱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S661.2
  15. 高效节能组培系统的研发及在园林植物组培中的应用,S688
  16. 大豆花叶病毒保存方法及安徽省大豆主产区SMV株系动态变化的研究,S435.651
  17. 高丛蓝莓组培体系及种子萌发率的建模研究,S663.9
  18. 光环境调控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Q945
  19. 滨梅繁殖技术初步研究,S685.99
  20. 花粉介导获得转基因玉米植株及转基因玉米杂交后代农艺性状研究,S513
  21. 离子束介导大豆DNA转入番茄的初步研究,S641.2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药用作物 > 草本 > 多年生 > 其他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