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大豆农艺和品质性状遗传模型分析与QTL定位

作 者: 位艳丽
导 师: 梁慧珍;陈彦惠
学 校: 河南农业大学
专 业: 作物遗传育种
关键词: 大豆 农艺性状 品质性状 遗传模型分析 QTL
分类号: S565.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研究利用大豆RIL群体,采用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大豆重要农艺性状品质性状进行多世代联合遗传分析;应用已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进行各性状QTL定位研究。本研究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大豆重要农艺和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利用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大豆Jinf RIL群体的重要农艺和品质性状进行遗传模型分析,结果表明:(1)大豆百粒重和产量的遗传规律符合3对主基因遗传模型(F);(2)大豆底荚高度、株高、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荚粒数、蛋白质以及脂肪含量等多个性状遗传规律均符合2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E)。遗传参数估算结果表明,(1)大豆百粒重和产量的遗传主要受主基因控制,同时对环境影响比较敏感;(2)底荚高度、主茎节数、脂肪含量等三个性状主要受多基因控制;(3)株高、有效分枝数、荚粒数、蛋白质含量等多个性状遗传受主基因+多基因控制。2、大豆重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QTL定位研究本研究利用Jinf RIL群体2009和2010两年的表型数据,结合遗传连锁图谱,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株高、主茎节数等8个农艺性状和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等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相关QTLs 39个。(1)2009年检测到百粒重QTLs 4个,分别位于连锁群a1,d1a和m上,两个主效QTLs遗传贡献率大于10%;底荚高度QTLs 2个,遗传贡献率分别是11.08%和9.7%,分别位于连锁群b2和c2上;一粒荚相关QTLs有2个,分别位于连锁群b2和k2上,表型解释率分别是12.18%和7.43%;检测到1个三粒荚QTL,位于a2连锁群上,表型解释率10.71%;检测到3个与蛋白质含量有关的QTL,其中位于连锁群g和连锁群h2的QTL,遗传贡献率分别是10.03%、10.92%,位于连锁群b2上的蛋白质含量QTL表型解释率8.81%,与satt416的距离仅1.59cM;与脂肪含量有关的QTLs有2个,分别位于连锁群d1a和n上,可以解释表型变异的14.93%。(2)2010年数据分析结果:检测到百粒重QTLs 3个,分别位于a1、e和j3上,其中位于连锁群a1上的QTL和检测到的2009年QTL位置一致,是遗传稳定性较好的位点;底荚高度QTLs 4个,分别在连锁群b2、h1、j2和k3上;株高相关QTL 1个,位于连锁群b1上,表型解释率为14.48%;荚粒数分析中,二粒荚有关QTLs 2个,位于连锁群f1和n上,遗传贡献率分别是16.27%、7.19%;无效荚QTLs 2个,总共可以解释表型变异的19.43%;四粒荚有关QTLs 3个,分别位于连锁群c2、d2和i上,遗传贡献率分别是13.73%、9.22%和11.32%;主茎节数相关QTL 1个,位于连锁群b1上;有效分枝数相关QTL 1个,位于连锁群d2上,对表型解释率为14.48%;产量性状共检测到相关QTL 4个,分别位于连锁群a1、b1和c1上,遗传贡献率8.79%-18.47%不等,加性效应值分别为-9.81、-9.08、15.43和-10.15;检测到1个蛋白质含量QTL,位于c2连锁群上,距离sat062标记14.01cM、遗传贡献率达44.04%,初步认定是一主效QTL;检测到的2个脂肪含量相关QTLs分别与f3上标记satt144和h2上satt317紧密连锁,遗传贡献率分别是6.17%和6.54%;粒重比有关QTL 1个,位于连锁群h2上,在标记satt317和satt142之间,加性效应为负值,遗传解释率10.44%。3、表型相关性分析结果两年数据相关性分析结果比较一致的有:产量与株高、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三粒荚以及粒重比之间存在稳定的正相关关系。主茎节数和百粒重、底荚高度、株高等都存在显著正相关。底荚高度和三粒荚显著负相关。有效分枝数和荚粒数(四粒荚除外)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三粒荚与蛋白质含量具有显著负相关。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数据分析也发现有两年结果不一致甚至相反的现象,可能与某些数量性状对环境比较敏感有关。

全文目录


致谢  4-8摘要  8-10第一章 文献综述  10-25  1.1 我国大豆概况  10  1.2 遗传学数量性状遗传模型研究进展  10-12  1.3 QTL 定位的主要方法  12  1.4 分子标记的发展  12-13    1.4.1 基于DNA-DNA 杂交的分子标记  13    1.4.2 基于PCR 技术的分子标记  13    1.4.3 基于限制性酶切和PCR 的分子标记  13    1.4.4 基于单个核苷酸多态性的分子标记技术  13  1.5 遗传图谱的构建  13-17    1.5.1 作图群体  14-15    1.5.2 分子遗传图谱构建的理论基础  15    1.5.3 分子图谱的完善和整合  15-16    1.5.4 大豆遗传图谱的研究  16-17  1.6 大豆品质性状农艺性状的定位研究  17-22    1.6.1 大豆品质性状QTL 定位研究  17-21    1.6.2 大豆农艺性状的QTL 定位研究概况  21-22  1.7 大豆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相关性  22-23    1.7.1 大豆农艺性状与蛋白质含量的相关  22-23    1.7.2 大豆农艺性状与脂肪含量的相关  23    1.7.3 大豆农艺性状与其异黄酮含量的相关  23  1.8 大豆QTL 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23-25第二章 引言  25-26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26-30  3.1 亲本选择  26  3.2 分离群体的构建  26  3.3 性状测定方法  26  3.4 数据分析方法  26  3.5 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  26-28    3.5.1 模型分析软件  27    3.5.2 模型选择依据与检验方法  27    3.5.3 AIC 准则  27    3.5.4 适合性检测  27    3.5.5 混合遗传模型类型及遗传参数  27-28  3.6 QTL 定位分析方法  28-30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30-49  4.1 亲本及RIL 群体各性状的变异  30-32  4.2 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32-36    4.2.1 2009 年各性状相关性分析结果  32    4.2.2 2010 年各性状相关性分析结果  32-36  4.3 大豆各性状的遗传模型构建  36-40  4.4 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结果  40-41    4.4.1 百粒重  40    4.4.2 底荚高度  40    4.4.3 株高  40-41    4.4.4 主茎节数  41    4.4.5 有效分枝数  41    4.4.6 荚粒数  41    4.4.7 产量  41  4.5 蛋白质、脂肪含量性状的遗传分析结果  41-42    4.5.1 蛋白质含量  41-42    4.5.2 脂肪含量  42  4.6 大豆各性状QTL 定位  42-49    4.6.1 基于2009 年RIL 群体各性状表型数据的QTL 定位  42-44    4.6.2 基于2010 年RIL 群体各性状表型数据的QTL 定位  44-49第五章 讨论和结论  49-55  5.1 利用RIL 群体进行遗传模型分析的优点和意义  49  5.2 QTL 的检测效率  49-50  5.3 遗传模型与 QTL 的关系  50  5.4 数量性状的表型与 QTL 位点之间的关系  50-51  5.5 QTL 的分布规律和可靠性  51-52  5.6 定位 QTL 的利用和研究设想  52-53  5.7 结论  53-55参考文献  55-64英文摘要  64-65

相似论文

  1. 大豆疫霉RXLR效应分子靶标的筛选,S435.651
  2. 大豆品种对腐竹品质的影响及其品质评价体系的初步构建,TS214.2
  3. 粳稻穗角性状的遗传分离分析和QTL定位及关联分析,S511.22
  4. 发芽大豆多肽富集工艺及富肽豆乳开发研究,TS214.2
  5. 大豆品种对北豆腐品质的影响及其品质评价方法的研究,TS214.2
  6. 基因表达谱数据聚类分析方法比较与大豆疫霉基因的网络构建,S435.651
  7. 大豆细菌性斑点病原物的分离鉴定及其两个Ⅲ型效应因子的克隆与功能研究,S435.651
  8. 农杆菌介导GmWRKY21基因转化大豆的研究,S565.1
  9. 部分小麦品种醇溶蛋白和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组成及其对品质的作用,S512.1
  10. 小麦茎腐病抗性鉴定及QTL初步定位,S512.1
  11. 氮肥施用时期对小麦产量形成及品质调控研究,S512.1
  12. 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野生大豆自然居群的遗传特征、群体分化及其与栽培大豆遗传关系研究,S565.1
  13. 烤烟连作对土壤理化特性及烟叶品质的影响,S572
  14. 大豆(Glycine max L. Merr.)籽粒大小和形状的QTL定位和驯化研究,S565.1
  15. 苏麦3号矮秆密穗突变体NAUH164的遗传分析及突变座位的分子标记定位,S512.1
  16. 大豆杂种优势及其遗传基础研究,S565.1
  17. 玉米产量性状QTL定位与株型性状相关基因克隆,S513
  18. 大豆叶茸毛着生状态与筛豆龟蝽抗性的关联及基因定位,S565.1
  19. 粳稻RIL群体产量QTL定位,S511.22
  20. 叶绿素缺乏对大豆叶片光能分配及耐光抑制特性的影响,S565.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油料作物 > 大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