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锁骨下动脉损伤不同时间再通血对周围神经及肌肉的影响

作 者: 朱稷兴
导 师: 邵新中;于亚东
学 校: 河北医科大学
专 业: 外科学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损伤 缺血再灌注损伤 神经传导速度 最大运动诱发电位的波幅 热辐射缩足反射潜伏期 Na+-k+ATPase浓度 乙酰胆碱酯酶浓度 运动终板
分类号: R654.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上肢动脉高位损伤后,由于肩关节网等上肢侧支循环不能发挥有效的供血作用,使上肢呈不全缺血的表现,如上肢苍白、疼痛、麻木、脉搏完全消失。临床上可以见到,锁骨下动脉高位损伤,前臂可出现温度降低,肌力减弱,耐力降低,肌肉可出现部分坏死,渐进性纤维化等缺血表现,上肢周围神经也可呈现缺血及损伤的表现。目前我们已经对完全缺血以及再灌注损伤后,周围神经、肌肉的病理变化过程取得了深入的了解,但是神经和肌肉在部分缺血环境中的病理变化过程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所以我们根据大鼠与人上肢神经、血管结构的相似性建立上肢不全缺血模型。观察不同时间段再通血后的变化,通过对周围神经的神经电生理检查,了解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周围神经的影响;通过对上肢热辐射缩足反射潜伏期的测定,了解上肢部分缺血后感觉神经的变化;取材后,通过对肌肉有氧及无氧代谢酶学的检测,了解肌肉缺血的程度及代谢水平;通过对肌肉的组织形态学观察,了解肌肉变性纤维化的程度,通过对乙酰胆碱酯酶测测定了解运动终板功能的变化。通过以上研究,探讨上肢动脉高位损伤后周围神经及肌肉损伤的病理过程,对临床上手术时机的选择以及对患者预后的评估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方法:⑴材料:①实验动物: SD大鼠(河北医科大学动物实验室提供)30只,清洁级,雌雄不限,体重250-300g。②器材:VIKINGQUEST型肌电仪,BME-410C型热痛刺激仪(光源为12 V/35 W卤素灯)。⑵方法:a试验动物的处理:随机分为6组,每组5只,分别标记为ABCDEF组。AB组为对照组,CDEF组为实验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大鼠腹腔麻醉后,于左侧锁骨下做切口,暴露锁骨下动脉第2段,对大鼠周围神经及肌肉作电生理检查、生化酶学检测和组织形态学观察。B组为假手术组,同法暴露锁骨下动脉第2段,在神经与动脉间放置血管夹,30小时后对大鼠周围神经及肌肉作电生理检查、生化酶学检测和组织形态学观察,CDEF组分别阻断锁骨下动脉第2段6、12、18、24小时后再通,后分别对各组大鼠周围神经及肌肉作电生理检查、生化酶学检测和组织形态学观察。b对每组大鼠周围神经及肌肉作电生理检查、生化酶学检测和组织形态学观察前行热辐射缩足反射潜伏期的测定。⑶指标检测:a.用VIKINGQUEST型肌电仪(三院肌电图室提供),用不同强度电流,波宽0.2mS的单个方波脉冲刺激自锁骨下至肘部长度2cm正中神经,记录潜伏期、最大运动诱发电位的波幅。b应用BME-410C型热痛刺激仪(光源为12 V/35 W卤素灯)测定热辐射缩足反射潜伏期。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作为统计数值。c生化酶学检测:用生化法检测肌肉组织中Na+-k+ATPase的浓度,以了解肌肉组织缺血的程度及有氧、无氧代谢的水平。用生化法检测肌肉组织中乙酰胆碱酯酶的浓度,以了解是否存在运动终板的改变。d组织组织形态学观察:①肌肉标本采用HE法,在40倍视野下观察视野肌细胞的排列、形态、着色、肿胀、坏死以及肌细胞间白细胞的浸润等;②肌肉标本采用MASSON染色法,在40倍视野下观察视野内肌肉组织中纤维化的程度以及纤维组织的增生程度等。e.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1.5作统计处理,对潜伏期、最大诱发肌电位的波幅、热辐射缩足反射潜伏期、Na+-k+ATPase的浓度、乙酰胆碱酯酶的浓度,的相应指标作单因素方差分析,有显著性差异者进行两两比较。结果:1 .AB两组大鼠各项指标均未见明显差异,可以排除手术操作及血管夹对神经的影响。2 .神经电生理结果:C组与对照组的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未见明显差异,DE组两组之间神经传导速度未见明显差异,而DE两组神经传导速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F组神经传导速度低于ABC组和DE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12小时及12小时以后再通的各组大鼠神经传导速度逐渐降低。DEF组各组之间最大运动诱发电位的波幅未见明显差异,而明显低于对照组及C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12小时再通的各组大鼠最大运动诱发电位的波幅降低,以后呈稳定趋势。3.热辐射缩足反射潜伏期:ABCD组各组之间热辐射缩足反射潜伏期未见明显差异。18小时开始延长,E组于前四组结果相比明显延长,并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24小时结果明显长于E组和ABCD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自E组开始大鼠前足的感觉较正常组迟钝。4. Na+-k+ATPase浓度:ABCDE组各组之间Na+-k+ ATPase的浓度未见明显差异,F组结果较前五组有明显下降,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肌肉曾出现过能量代谢的障碍,并在18小时内呈可逆性改变。5.乙酰胆碱酯酶浓度:各组之间乙酰胆碱酯酶浓度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说明运动终板在数量及功能上没有明显的改变。6.肌肉染色结果:HE染色肌肉组织均呈现正常形态,着色亦未见明显差异,并未观察到肌肉组织的坏死,萎缩的病理变化。MASSON染色肌肉组织均呈现正常形态。结论:1.锁骨下动脉损伤后再通时间对神经传导速度及最大运动诱发电位的波幅有明显影响,超过12小时后,30天后测量会有明显降低,并且神经传导速度呈进行性降低趋势。2.锁骨下动脉损伤后再通时间对感觉神经有影响,12小时内再通前足感觉在30天内可恢复正常,18及24小时再通,前足感觉迟钝30天内不能回复正常。3.锁骨下动脉损伤对前臂肌肉出现能量代谢有影响,缺血时间超过24小时,Na+-k+ATPase浓度降低在30天内不能回复到正常。4.大鼠上肢在阻断锁骨下动脉后再通时间在24小时以内,运动终板的功能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8
英文摘要  8-12
研究论文 锁骨下动脉损伤不同时间再通血对周围神经及肌肉的影响  12-39
  前言  12
  材料与方法  12-18
  结果  18-21
  附图  21-26
  附 表  26-32
  讨论  32-35
  结论  35-36
  参考文献  36-39
综述  39-47
   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的形成病因、诊断及治疗  39-43
  参考文献  43-47
致谢  47-48
个人简历  48

相似论文

  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预移植1周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损伤的修复作用,R542.22
  2. 腺苷介导的侧脑室吗啡预处理对缺血后心肌保护作用,R542.22
  3. 万胜化风丹的急性肝肾毒性及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R285.5
  4. Nrf2-ARE通路在离体鼠心缺血/吡那地尔后处理中作用的研究,R96
  5. 乙醛脱氢酶2在法舒地尔心肌保护中的作用探讨,R54
  6. 冷水游泳训练对糖尿病大鼠外周神经功能及结构的影响,R587.1
  7. 自体冷血心脏停搏液对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肌MMP-2影响,R726.5
  8. 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CA1区Ngb与Caspase-3的相关性研究,R741
  9. 丁苯酞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R743.33
  10. 外源性PCr抗动物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脑源性MODS实验研究,R965
  11. 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鼠肺EGR-1表达的影响,R363
  12. 地塞米松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骨骼肌及运动终板修复作用的研究,R651.3
  13.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R285.5
  14. 抑制Ppif基因的表达减轻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363
  15. 缺血再灌注期间大鼠心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单羧酸转运蛋白(MCT1)表达水平的研究,R614
  16. 缓激肽β2受体拮抗剂在大鼠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R655.3
  17. 一氧化碳释放分子CORM-2对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R699.2
  18. 纤维介素在脑急性缺血再灌注微循环障碍中的作用研究,R743
  19. 冬凌草甲素预处理对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R657.3
  20. 舒芬太尼后处理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肝细胞凋亡的影响,R965
  21. 舒芬太尼后处理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时肺组织损伤的影响,R965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外科学 > 外科学各论 > 心脏血管和淋巴系外科学 > 周围血管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