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新型多孔型磷酸钙骨水泥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作 者: 罗毅
导 师: 李奇
学 校: 南方医科大学
专 业: 骨外科学
关键词: 多孔结构 磷酸钙骨水泥 骨粘合剂 生物相容性 可降解性
分类号: R318.0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3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研究背景骨缺损的修复重建是现代骨科治疗领域的热点之一,对骨移植材料的选择,除要具有来源广泛,易于携带,使用方便,成骨活性良好的特点外,还必须适应各种各样的骨缺损类型,具有可塑形和粘接功能,这点对于提高骨缺损的修复,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骨移植修复材料主要分两大类:生物材料和人工材料,具体材料多种多样,由于每种材料的性能和特点不同,实际应用中各有优缺点,因此联合采用两种以上的材料往往可以取长补短,达到理想效果。磷酸钙骨水泥(Calcitun Phosphate cement,CPC)又称羟基磷灰石骨水泥(Hydroxyapatite cement,HA),是一种具有生物学活性的新型非陶瓷型羟基磷灰石类人工骨材料,具有众多优点:具有自固化特点,可以任意塑形,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可降解性和骨传导性,这种骨水泥可以与骨组织紧密结合,CPC在固化过程中不产生热量,对周围组织不产生任何损伤。但是,CPC骨水泥的降解速度较慢、骨爬行替代时间较长。因此,改进CPC降解速度的研究是一个重要课题。CPC降解速度缓慢的原因与其结构有关,CPC虽然最大程度上模仿了天然骨的矿物相,但却结构致密,缺乏天然骨的孔隙结构,从而限制了新生骨向材料内部长入,因此,促进CPC降解与吸收也就成为当前CPC研究的热点之一。CPC植入体内会发生被动和主动两种方式的吸收。材料在体液条件下有一定的离散率,被动吸收程度依赖于水泥终成分,受材料的多孔性、离子置换、晶体特征以及水泥组织界面的PH值影响。主动吸收则与破骨细胞的细胞活性有关。研究显示吸收率和病人的性别、年龄、新陈代谢、社会习惯、材料植入部位、材料成分及几何学特征等许多因素有关。外科医生或者材料工程师很难控制病人因素,唯有通过改变材料的几何学特征和组成来促使其降解。Ooms等发现CPC植入后24周才吸收了20%。一般认为大孔隙有利于细胞渗入、骨内生和移植物的固定。因此增加孔隙尤其是增加大孔隙成为促CPC吸收的一个研究方向,许多实验表明磷酸钙的乳化技术,即添加适当大小的高溶性晶体:甘露醇、蔗糖等方法都可以制作大孔隙CPC。本实验研究材料——新型多孔型磷酸钙骨水泥(Porous Calcitun Phosphate cement,PCPC)是在普通磷酸钙骨水泥的基础上通过添加甘露醇配制而成,其孔隙率为44%,大孔率为18%,凝固时间为38min,抗压强度为8MPa。目的研究新型多孔磷酸钙骨水泥(PCPC)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探讨其降解和成骨性能,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采用浸提法制备PCPC浸提液;在小鼠腹腔内注射PCPC浸提液进行急性毒性试验,观察小白鼠一般状况(呼吸状态、进食及活动情况)和死亡情况;在豚鼠脊柱两旁作皮内注射PCPC浸提液进行致敏试验,观察注射点有无红斑、水肿、硬结及焦痂等形成情况;在兔血液中加入PCPC浸提液采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溶血试验,观察PCPC是否具有溶血作用;自兔耳缘静脉缓慢注入PCPC混悬液(PCPC:0.9%氯化钠溶液=100 g/l)进行热原试验,观察PCPC是否具有致热性;通过新西兰兔股骨髁部骨内埋植试验观察PCPC在骨内的成骨活性和组织相容性。结果该材料原液对稀释兔血的溶血率<5%,无溶血现象,材料原液未引起小鼠急性毒性反应、新西兰白兔热原反应及豚鼠过敏反应。骨内植入后无明显炎症反应,在不同时期的HE染色光镜下观察,在实验组(PCPC)可明显发现新生的编织骨不规则的分布于骨缺损中,成骨细胞蓝染,衬于新生骨小梁边缘,其间可见少量的巨噬细胞。骨小梁的长入分布与材料的孔隙空间一致,材料逐渐被新生骨小梁分割包绕,中央区开始出现小量的新生骨小梁,成骨活跃,边缘区逐渐可见到成熟骨组织,并出现骨髓腔结构,骨组织逐渐改建,趋于成熟。而对照组(CPC),2周时骨—骨水泥材料界面整齐,无新骨生长。4,8,12,16周材料的边缘区有新骨生长,并随时间呈递增趋势,材料的中央区未见新骨组织。扫描电镜下观察:在低倍扫描电镜下发现,该新型PCPC的孔径在200-400μm之间分布,大部分孔隙与孔隙之间有90μm左右小孔道贯通,类似松质骨结构。在骨内植入4周时高倍扫描电镜下观察,在骨-骨水泥交接面可见新生骨小梁沿着PCPC的孔隙伸长入其内部,两者之间紧密结合,表明该PCPC具有较好的骨传导性。16周时,PCPC密度明显减低,说明其降解反应仍继续进行;其间可见网状结构的骨小梁形成,二者之间未见透亮线,表明已牢固结合,达成生物学铆定。随着骨水泥降解反应的逐步进行,新生骨组织的增多,其周围钙盐沉积、钙化,并进一步形成骨组织。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认为PCPC无毒性、无致敏、无致热和无溶血作用,植入后无炎症反应,可以与骨组织生物结合。上述结果均达到生物材料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检测标准,证明该新型PCPC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传导性和可降解性,多孔结构的存在明显加快了材料的降解,并为新骨组织的长入提供了有利条件,使材料早期获得稳定,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全文目录


摘要  3-6
ABSTRACT  6-12
前言  12-13
新型多孔型磷酸钙骨水泥(PCPC)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13-41
  材料与方法  13-20
  结果  20-23
  讨论  23-29
  结论  29-30
  参考文献  30-33
  附图和说明  33-41
附录一: 综述  41-56
附录二: 发表的论文  56-57
附录三: 论文统计合格证明  57-58
致谢  58-59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59-60

相似论文

  1. 组织工程化类金刚石涂层瓣膜构建及其体内植入的初步研究,R654.2
  2. 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支架材料复合大鼠成骨细胞培养的实验研究,R318.08
  3. 基于绿色化学理念的纳米硫化镉的合成及应用,O614.242
  4. 超普轻量型补片(UPP)生物相容性的研究,R656.2
  5. 新型四氰合金属基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吸附性能研究,O631.3
  6. 活性自由基聚合用于材料表面生物相容性修饰的研究,O631.3
  7. 钛合金/聚氨酯涂层的构建及生物相容性研究,R318.08
  8. 基于多孔结构提高LED出光效率的研究,TN312.8
  9. 丝裂霉素—改性壳聚糖缓释膜片的制备、性质及生物学评价,R779.6
  10. NiTi形状记忆合金表面激光反应合成制备多孔涂层的研究,TG178
  11. 树状大分子稳定的硫化铋纳米颗粒的合成、表征及其CT成像应用,O614.532
  12. 基于新型三肽衍生物扩链剂聚氨酯的合成,TQ323.8
  13. 含糖聚合物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在酶固定化中的应用,TB383.2
  14. 两亲接枝共聚膦腈的纳米毒性的初步研究,R943
  15. 新型乳酸/甘油聚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研究,R318.08
  16. Mg-Zn-(β-TCP)复合材料生物相容性评价,R318.08
  17. 宫腔粘连治疗装置生物相容性研究,R318.08
  18. 改良磷酸钙骨水泥修复兔桡骨缺损的实验研究,R318.08
  19. 兔眼移植重组人Ⅲ型胶原基组织工程角膜的实验研究,R779.6
  20. 体外循环及人工心肺支持系统管路肝素涂层制备方法及最佳条件的筛选,R654.1
  21. 具有微/纳多孔结构NiO的制备及其电化学和催化性能研究,TB383.4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 医用一般科学 > 生物医学工程 > 一般性问题 > 生物材料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