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稻褐飞虱抗性监测及综合治理技术应用

作 者: 尹丽
导 师: 任新国
学 校: 湖南农业大学
专 业: 植物保护
关键词: 褐飞虱 抗性 监测 杀虫剂 筛选
分类号: S435.112.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5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属同翅目飞虱科,是具有国际性、长距离迁飞性和暴发性特点的重要害虫。近年,褐飞虱在我国发生面积逐年加重。对褐飞虱的治理,目前仍是依靠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作好褐飞虱对杀虫剂的抗药性监测对于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在室内采用点滴法测定了湘西南(东安)、湘中(长沙)、湘北(岳阳)褐飞虱对吡虫啉、噻嗪酮的毒力。结果表明,各地褐飞虱对供测药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其中湘北(岳阳)褐飞虱对吡虫啉的抗药性指数达到了42倍,证实已产生了高水平的抗性。田间施药观察监测结果表明,湘南(东安)褐飞虱种群对吡虫啉从2003年的敏感性下降,到2006年产生中等水平抗性,其结果与室内毒力测定一致,田间监测方法简便可行,适合于基层植保部门采用。田间药效试验初步筛选出治理抗性褐飞虱的理想药种,噻嗪酮控制飞虱的发生效果最好,但前期速效性差;氟虫腈防治飞虱的速效性较好,但对后期飞虱发生的控制效果差;毒死蜱.甲维盐乳油防治飞虱的速效性较好;吡虫啉类药剂(艾美乐和蚜虱净)对飞虱的控制效果较差;当前褐飞虱对吡虫啉、噻嗪酮均产生抗性,褐飞虱对吡虫啉抗药性产生的速度较快,建议控制使用,但噻嗪酮使用年限长于吡虫啉,间接证明褐飞虱对噻嗪酮抗药性产生的速度慢,目前可轮换使用以便延缓抗药性的发展。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多参数水质在线监测系统软件设计,TP3
  2. 传感器网络中渐变事件监测研究,TP212.9
  3.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及其在可穿戴计算机上的应用,TP202
  4. 拟南芥热激因子HSFA1d响应甲醛胁迫的作用研究,Q945.78
  5. 珊瑚共附生可培养真菌菌群多样性及其生物活性研究,R284
  6.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及生活质量的影响,R544.1
  7. 二化螟抗药性监测及对呋喃虫酰肼的抗性风险评估,S435.112.1
  8. 基于随机森林的植物抗性基因识别方法研究,Q943
  9. 氯虫酰胺的合成研究,TQ453.2
  10. 氟虫酰胺的合成工艺研究,TQ453.2
  11. 地黄内生菌的分离鉴定和产梓醇菌株的筛选及其发酵研究,TQ461
  12. 二化螟温州种群Cry1Ab抗性基因频率的F2检测及氨肽酶N基因CsAPN3的克隆,S435.112.1
  13. 褐飞虱海藻糖酶特征分析及外源化合物的抑制作用,S433.3
  14. 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风险评估,S433
  15. 弯孢属种分子鉴定体系的建立及其在疑难种上的应用,Q949.32
  16. 马铃薯甲虫对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及其机理,S435.32
  17. 小菜蛾PxGABARα1基因突变与氟虫腈抗性的关系,S433.4
  18. 基于ArcGIS Server的农区水质遥感反演信息系统构建研究,S127
  19. 褐飞虱和稻纵卷叶螟为害后水稻的光谱特征,S435.112
  20. 褐飞虱抗药性监测、对噻嗪酮的抗性风险评估及生化机理研究,S435.112.3
  21. 二化螟温州种群Cry1Ab抗性基因频率的F2检测及氨肽酶N基因CsAPN2的克隆,S435.112.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病虫害及其防治 > 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禾谷类作物病虫害 > 稻病虫害 > 虫害 > 稻虱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