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影响的实证研究

作 者: 贾丽桓
导 师: 牛彦秀
学 校: 东北财经大学
专 业: 会计学
关键词: 股权激励 非效率投资 投资行为
分类号: F276.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作为企业最为重要的财务决策,投资决策一直备受关注。按照理论分析,企业经营者应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选择净现值大于或等于零的投资项目。然而,现实世界中,企业的投资行为却不尽人意,非效率投资频现报端。非效率投资具体表现为:企业经营者选择净现值为负的投资项目,造成过度投资;或者放弃净现值为正的投资项目,造成投资不足。无论是过度投资还是投资不足,都不利于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均会给企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寻求有效措施抑制非效率投资迫在眉睫。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是造成企业非效率投资的重要原因。20世纪50年代,为解决委托代理问题,股权激励应运而生。被西方商界喻为“黄金手铐”的股权激励,旨在通过授予经营者一定比例的股份,实现经营者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的紧密联结。然而,2002年美国的安然、世通及安达信等知名公司财务丑闻的接续曝光,股权激励遭遇空前质疑,“黄金手铐”沦为“万恶之源”。而后,微软和花旗干脆放弃认股权计划,戴尔公司更大量减少股票期权的发放,人们开始对股权激励进行重新审视。20世纪90年代初,股权激励逐渐被引入我国,但直至2005年底《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的出台才使其在我国的实施有章可依。近年,随着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实施股权激励,针对股权激励的理论研究日渐丰硕。国内现有文献多集中探讨股权激励与企业业绩、股权激励与企业价值的关系,研究股权激励对企业非效率投资影响的文献寥寥无几。然而,股权激励在我国的实施能否实现其有效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初衷,对企业的非效率投资又会产生何种影响值得关注,并兼具理论和实践意义。从理论方面看,在投资决策背景下进行理论研究,有助于拓宽股权激励有效性的研究视角。从实践方面看,正确客观地看待股权激励,有助于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进而指导我国企业股权激励的实践。基于此,本文针对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包括如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首先说明文章的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然后对非效率投资、股权激励、股权激励对非效率投资影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文献综述及评述以明确本文的研究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框架、研究方法及可能的创新点。第二部分,相关理论及假设提出。首先对文中重要概念进行界定,其次对股权激励及非效率投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第三部分,实证研究设计。首先说明实证研究的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其次分别构建非效率投资回归模型及股权激励影响非效率投资回归模型,最后对模型中相关变量的选取进行说明。第四部分,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首先对回归模型中涉及的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及相关性分析,然后分别对非效率投资模型及股权激励对非效率投资影响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并对回归结果进行分析。第五部分,研究结论及建议。首先总结本文实证研究结论,然后针对实证检验所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最后阐述文章的不足及后续研究的展望。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为如下三方面:第一,研究视角新颖。国内外现有文献多从企业业绩角度出发探讨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而置于投资决策背景下进行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的研究较少,本文对此进行研究。第二,研究内容全面。以往文献对企业过度投资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但对投资不足关注较少。本文实证研究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对其非效率投资起到何种影响,分别针对投资不足和过度投资两种具体表现展开研究,研究较为全面。第三,研究数据时效性较强。现有文献对股权激励的实证研究仍多采用2009年之前的数据;然而,随着股权激励在我国的发展,需要及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跟踪研究。本文采用2009年至2011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具有较强的时效性。

全文目录


摘要  2-4
ABSTRACT  4-9
1 绪论  9-22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9-12
    1.1.1 研究背景  9-11
    1.1.2 选题意义  11-12
  1.2 文献综述  12-20
    1.2.1 非效率投资文献综述  12-15
    1.2.2 股权激励文献综述  15-17
    1.2.3 股权激励对非效率投资影响的文献综述  17-18
    1.2.4 文献评述  18-20
  1.3 研究框架、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20-22
    1.3.1 研究框架  20-21
    1.3.2 研究方法  21
    1.3.3 本文的创新点  21-22
2 相关理论及假设提出  22-30
  2.1 相关理论  22-26
    2.1.1 股权激励及非效率投资的内涵  22-23
    2.1.2 理论基础  23-26
  2.2 假设提出  26-30
    2.2.1 非效率投资的假设提出  26-27
    2.2.2 股权激励对非效率投资影响的假设提出  27-30
3 研究设计  30-38
  3.1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30
    3.1.1 样本选取  30
    3.1.2 数据来源  30
  3.2 非效率投资回归模型的设定及变量选取  30-34
    3.2.1 回归模型的设定  31
    3.2.2 变量选取及说明  31-34
  3.3 股权激励对非效率投资影响的回归模型设定及变量选取  34-38
    3.3.1 回归模型的设定  34-35
    3.3.2 变量选取及说明  35-38
4 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38-52
  4.1 非效率投资程度的回归检验及分析  38-42
    4.1.1 描述性统计及相关性分析  38-40
    4.1.2 非效率投资回归结果分析  40-41
    4.1.3 非效率投资状况及其程度的确定  41
    4.1.4 稳健性检验  41-42
  4.2 股权激励对非效率投资影响的回归检验及分析  42-52
    4.2.1 描述性统计及相关性分析  42-45
    4.2.2 股权激励对投资不足影响的回归检验与分析  45-47
    4.2.3 股权激励对过度投资影响的回归检验与分析  47-48
    4.2.4 基于股权性质的股权激励对投资不足影响的回归检验与分析  48-49
    4.2.5 稳健性检验  49-52
5 研究结论及相关建议  52-56
  5.1 研究结论  52-53
    5.1.1 上市公司过度投资与投资不足并存  52
    5.1.2 股权激励仅对投资不足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52-53
  5.2 相关建议  53-55
    5.2.1 应完善激励考核体系  53-54
    5.2.2 应延长股权激励的有效期  54
    5.2.3 应加强股权激励的法制建设  54
    5.2.4 应改革国有上市公司管理人员任用制  54-55
  5.3 研究局限性  55-56
参考文献  56-63
后记  63-64

相似论文

  1. 贫困地区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研究,G78
  2. 优惠政策对农产品加工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F832.51
  3. 公允价值应用与上市公司投资行为异化关系的实证研究,F832.51;F224
  4. 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性质之研究,F276.6
  5. 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关系实证研究,F276.6;F224
  6. 上市公司现金持有动机对投资行为影响分析,F832.51;F224
  7. 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与经营绩效关系研究,F276.6
  8.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现状及效用研究,F832.51;F224
  9.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研究,F276.6
  10.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约束对投资的影响性研究,F832.51;F224
  11. 投资者情绪与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的实证分析,F832.51;F224
  12. 中国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制约机制研究,F224
  13. 股权激励对我国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F224
  14. 金字塔式股权结构下家族企业的非效率投资,F832.51
  15. 投资者情绪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F276.6
  16. 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行为对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F832.51
  17.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研究,F832.51
  18. 成长性视角下股权激励对企业投资影响的实证研究,F832.51;F224
  19.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应的实证研究,F832.51;F224
  20.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问题研究,F832.51
  21. 中国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与债务约束,F832.51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企业经济 > 各种企业经济 > 公司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