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羊肉食用品质评价技术研究

作 者: 杨远剑
导 师: 张德权
学 校: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专 业: 食品科学
关键词: 羊肉 食用品质 评价 感官 质构 近红外光谱
分类号: TS251.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5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转变,我国羊肉消费量正逐年上升,2009年我国羊肉产量达到389万吨,居世界首位,净进口量近6万吨。尽管我国是羊肉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但我国并不是羊肉加工强国。羊肉加工业发展缓慢,羊肉产品良莠不齐,产品混杂,90%的产品没经过分级,优质不优价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建立一种快速、无损、在线的羊肉食用品质评价方法,并实现在线分级,对于促进我国羊肉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采用感官评价方法,结合质构仪和近红外光谱技术,对羊肉食用品质评价指标进行了筛选,建立了羊肉食用品质感官评价和客观评价方法,科学地表征羊肉的食用品质,为羊肉食用品质智能分级奠定了基础。具体研究如下:(1)参照GB/T16861-1997,采用感官评价结合M值、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方法对羊肉的食用品质评价指标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羊肉食用品质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外观、质构和风味三个方面,其中,外观主要由湿润度来评价,质构主要由硬度、嫩度、多汁性来评价,风味主要由肉香味和膻味来评价;相关性分析表明,湿润度与多汁性有较强的相关性(R=0.62),硬度和肉香味均与嫩度有较强的相关性(R分别为-0.72,-0.57),即多汁性中包含了湿润度的信息,嫩度中包含了硬度和肉香味的信息,为此,最终确定膻味、嫩度和多汁性为评价羊肉食用品质的评价指标。(2)为采用质构分析仪(TPA)代替感官评价,以减少感官评价人为因素带来的误差,采用相关分析法对羊肉食用品质的感官评价指标和TPA测量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膻味与TPA的硬度和弹性的相关性一般(R=0.42,-0.42),感官评价的嫩度和多汁性与TPA测定的弹性相关性显著(R=0.64,0.69)。采用回归分析建立了感官分析指标的预测模型,三个模型方差检验均显著(P<0.05),方差解释率分别为43.66%,54.57%,73.41%,预测准确度为多汁性>膻味>嫩度。(3)为实现羊肉膻味、嫩度、多汁性的快速预测,以67个羊肉样品近红外光谱为校正集,应用OPUS软件,采用交叉检验分别建立膻味、嫩度、多汁性的预测模型,用23条光谱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膻味预测模型的R~2达到0.60,方差检验显著(p<0.05);嫩度预测模型的R~2达到0.67,方差检验显著(p<0.05);嫩度预测模型的R~2达到0.73,方差检验显著(p<0.05)。(4)为实现对羊肉食用品质级别的判定,以52个羊肉样品的感官评价得分值为建模对象,采用费歇尔(Fisher)线性判别方法建立羊肉食用品质级别判定的分类器,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一级羊肉的正确识别率达到90.91%,二级羊肉的正确识别率达到80%,三级羊肉的正确识别率达到87.5%。将质构仪测量与近红外光谱预测的羊肉膻味、嫩度、多汁性带入分类器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预测羊肉的级别时,近红外光谱法无论是在精确性还是在适用性上都要优于质构分析法。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1
第一章 绪论  11-17
  1.1 前言  11
  1.2 羊肉食用品质研究现状  11-13
  1.3 羊肉食用品质评价方法现状  13-16
  1.4 结语  16-17
第二章 羊肉食用品质评价指标筛选  17-24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7-20
    2.1.1 试验材料、仪器  17
    2.1.2 试验方法  17-19
    2.1.3 数据分析方法  19-20
  2.2 结果与分析  20-23
    2.2.1 M 值法初步筛选羊肉食用品质评价指标  20-21
    2.2.2 主成分分析法筛选羊肉食用品质指标研究  21-22
    2.2.3 羊肉食用品质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22-23
  2.3 结论  23-24
第三章 羊肉食用品质质构测定与感官评定的相关性  24-30
  3.1 材料与方法  24-26
    3.1.1 试验材料、仪器  24
    3.1.2 试验方法  24-26
    3.1.3 数据分析方法  26
  3.2 结果分析  26-28
    3.2.1 不同方法的测定结果  26-27
    3.2.2 仪器测定与感官评定的相关性  27
    3.2.3 仪器测定与感官评定回归模型的建立  27
    3.2.4 感官评定预测模型的验证  27-28
  3.3 结论  28
  3.4 讨论  28-30
第四章 近红外光谱预测羊肉食用品质指标  30-38
  4.1 材料与方法  30-31
    4.1.1 试验材料  30
    4.1.2 试验仪器  30
    4.1.3 羊肉食用品质评定  30
    4.1.4 羊肉近红外光谱扫描  30
    4.1.5 数据处理  30-31
  4.2 结果与分析  31-37
    4.2.1 羊肉膻味、嫩度、多汁性的测量范围  31
    4.2.2 羊胴体背长肌的近红外漫反射吸收光谱特性  31-32
    4.2.3 最佳主成分数的确定  32-33
    4.2.4 光谱预处理方法选择  33-34
    4.2.5 近红外光谱建模区间选择  34
    4.2.6 模型参数的确定  34-35
    4.2.7 预测模型的建立  35-36
    4.2.8 模型的检验  36-37
  4.3 结论  37-38
第五章 羊肉食用品质分级模型的建立  38-42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8-39
    5.1.1 试验材料、仪器  38
    5.1.2 试验方法  38
    5.1.3 数据分析方法  38-39
  5.2 结果与分析  39-41
    5.2.1 羊肉食用品质级别判别模型的建立  39-40
    5.2.2 羊肉食用品质级别判别模型的验证  40-41
  5.3 结论  41
  5.4 讨论  41-42
第六章 全文结论  42-44
  6.1 结论  42
  6.2 创新点  42
  6.3 建议  42-44
参考文献  44-50
附录一  50-52
附录二  52-53
附录三  53-57
致谢  57-58
作者简历  58

相似论文

  1. 基础教育改革中过程性评价平台的构建与完善,G521
  2. 基于信息熵的课堂观察量化评价模型研究,G632.4
  3.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评价方法的实施研究,G633.67
  4. 基于感兴趣信息的高光谱图像压缩技术研究,TP391.41
  5. 城市商品住宅开发风险分析与应对研究,F293.35
  6. 冬青属植物资源收集与无性繁殖技术研究,S184
  7.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8. 云南省人力资本空间网络结构关键效率因素研究,F249.27
  9. 高校科技创新环境评价研究,G644
  10. 黑龙江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研究,G644
  11. 我国高校BOT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研究,G647
  12. 葡萄籽原花青素制备工艺及真菌毒素检测,TQ461
  13. 市级旅游用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X820.3
  14. 山野菜石参营养成分与品质分析,S647
  15. 论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评价改革,G633.3
  16. 黄磷储罐区安全评价方法研究,TQ126.317
  17. 女性乒乓球服的热湿舒适性研究,TS941.15
  18. 孔光一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清宣法为主辨治小儿外感咳嗽的临床研究,R249.2
  19. 课堂互动对高中生英语口语能力影响的行动研究,G633.41
  20. 以形成性评价促进初中生英语核心词汇复用能力提高的行动研究,G633.41
  21. 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在学科建设中的应用,G642.4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轻工业、手工业 > 食品工业 > 屠宰及肉类加工工业 > 产品标准与检验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