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新加坡国家认同教育研究

作 者: 刘光
导 师: 李学保
学 校: 中南民族大学
专 业: 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新加坡 国家认同 教育 措施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5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1965年,新加坡被迫脱离马来联邦独立,建国至今不到半个世纪,从一个资源贫乏的弹丸之地一跃成为繁荣昌盛、政通人和的现代化国家,较短的时间内竟然获得了“亚洲四小龙之一”、“花园城市”等美誉,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世人瞩目的奇迹。在二战后民族纷争、种族矛盾、宗教冲突频繁的东南亚,新加坡这个多民族、多文化、多宗教的国家独立后却一直能够保持种族和谐、社会安定、宗教互容。究其原因,和新加坡政府一直以来重视国家认同教育是分不开的。国家认同教育使新加坡人在内心深处认为新加坡是自己的国家,形成以建设发展新加坡为己任的意识,这种意识上升为一种社会安定的信念,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各民族和谐共处提供了精神保障。新加坡构建国家认同就是让民众自觉产生“我是新加坡人”的想法。政府用国内各个民族都能够认可的方式向国民反复灌输“我是新加坡人”的意识,使他们产生一种对新加坡的责任感和认同感,认为自己是新加坡的一分子,在内心认同这个国家,并为国家的繁荣而努力。国家认同教育的最终目在于保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各民族能够和谐相处。国家认同包括历史认同、文化认同、政治认同三个维度。立国初期,新加坡政府主要通过威权政治手段,短时间内强化国家认同,使民众产生“我是新加坡人”的意识。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发展,新加坡政府更加注重用文化认同来促进国家认同教育的发展,国家认同教育开始走“隐蔽性路线”。从新加坡推动国家认同教育的历史轴迹来看,立国之初,新加坡国内的三大主要民族族性特征明显,族群意识强烈,因而新加坡国家认同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弱化族群意识,增强国族认同;到了80、90年代,新加坡的国情发生变化,经过60、70年代的经济发展,新加坡民众基本上认同了新加坡政府,政治认同基本达成。为了应对“西化”,防止新加坡变成“伪西方社会”,新加坡政府适时地推行国家意识教育和共同价值观教育,在抵制西方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同时,促进民族间文化的融合。新加坡希望通过文化的整合形成新加坡文化来促进民众对国家的认同。论文共分为五大部分。在导论部分,主要阐述了研究新加坡国家认同的意义、研究方法、国家认同的概念界定及其相关理论。第一章则是阐述了新加坡国家认同教育的特殊性。新加坡是典型的移民社会,带来的是多元的族群认同,移民对这里没有感情,过客思想非常严重,因而对新加坡没有归属感和认同感。第二章主要是围绕新加坡国家认同教育的发展阶段展开叙述,从建国后至今共经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具有强烈的时代性。第一阶段是建国后为了生存和发展,新加坡政府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第二阶段,新加坡政府适时推行国家意识教育和亚洲价值观教育。第三阶段是从九十年代至今,共同价值观教育占据主要地位。第三章则是根据新加坡特殊国情而制定和实施的国家认同教育举措,这一系列举措以政府制定的生存政策、民族政策等为支撑。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来促进各民族间的感情的同时为发展新加坡而共同奋斗。第四章则是对新加坡国家认同教育的评析,在分享其经验的同时,提出新加坡国家认同教育存在的问题。最后在结语部分,简短阐述新加坡国家认同教育对中国的启示。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1
导论  11-21
  一、 国内外研究综述  11-14
  二、 研究意义与方法  14-16
  三、 国家认同及相关理论  16-21
    (一) 国家认同的概念及其内涵  16-18
    (二) 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关系  18-19
    (三) 新加坡的国家认同  19-21
第一章 新加坡的国家认同教育的特殊性  21-24
  一、 新加坡各族人民共同的历史记忆很少  21
  二、 在多元化中构建包容性的国家认同  21-22
  三、 超越族群认同,建立“新加坡人意识”  22-23
  四、 在全球化和对外开放中固守国家意识和价值  23-24
第二章 新加坡国家认同教育的历史进程  24-28
  一、 建国初期的 20 世纪 60 年代,以民族精神教育为主题  24-25
    (一) 激发人民对富裕生活的追求  24
    (二) 鼓励民众自力更生,勤劳刻苦  24-25
    (三) 提醒民众自强不息,共同进步  25
  二、 20 世纪 70-80 年代,重视亚洲价值观和国家意识教育  25-27
    (一) 坚守东方价值观  25-26
    (二) 强化“新加坡人”的国家意识  26-27
  三、 20 世纪 90 年代至今,强化共同价值观教育  27-28
第三章 新加坡国家认同教育的举措  28-40
  一、 加强历史和国情教育,催生“新加坡人”的国家认同  28-31
    (一) 新加坡立国后艰难的生存环境  28-29
    (二) 制定“生存政策”,强化生存危机意识  29-31
  二、 推行包容性的民族政策,强化种族和谐美德教育  31-36
    (一) 推行具有包容性的民族政策  31-33
    (二) 在多元社会中寻求统一:双语教育和居者有其屋政策  33-36
  三、 构建统一的文化观,淡化族群意识  36-37
  四、 以共同价值观作为培育国家意识的基础  37-40
第四章 新加坡国家认同教育的经验教训  40-46
  一、 新加坡国家认同教育的基本经验  40-42
    (一) 政府高度重视与积极推动  40-41
    (二) 国家认同教育必须立足于本国国情  41
    (三) 家庭和学校共同支持与参与  41-42
  二、 新加坡国家认同教育的教训  42-46
    (一) 未能完全形成多元主义的新加坡文化  42-43
    (二) 国家认同在面临外部因素冲击时仍表现出脆弱性  43-45
    (三) 伊斯兰恐怖主义活动也影响了族群关系和国家认同  45-46
余论:新加坡国家认同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46-50
  一、 以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为牵引,加强忧患意识教育  46-48
  二、 以和谐共生的民族关系为旨归,挖掘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48-50
参考文献  50-53
致谢  53-54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4

相似论文

  1. 碾压混凝土拱坝温度应力仿真分析与分缝设计研究,TV642.2
  2. 校园文化语境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研究,G633.2
  3.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4. 瑞丽市农村中学德育问题研究,G631
  5. 中职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研究,G633.6
  6. 调整云南高等教育结构的策略研究,G649.2
  7. 云南普通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研究,G649.2
  8. 文山师专教师教育一体化发展探究,G658
  9. 苗族传统文化与苗族教育的关系研究,G759.2
  10. 尼日利亚女子基础教育问题研究,G543.7
  11. 巴西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研究,G577.7
  12. 儒家教育思想中的主体间性思想研究,G40-09
  13. 基于“童谣体验”的小学生诚信教育研究,G621
  14. 西安地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教育实习现状及对策研究,G807.4
  15. 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舞蹈课程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G834
  16. 动态教材的设计与应用研究,G434
  17. 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口语技能培养研究,G652.4
  18. 沈阳市初中地理生本课堂现状调查研究,G633.55
  19. 连山山区中学如何开展海洋教育的研究,G632.0
  20. 广州与河源中学地理教育区域差异分析,G633.55
  21. 结合中学地理教学开展低碳教育的探讨,G633.55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