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MKP-1表达及其启动子区组蛋白H3乙酰化状态研究

作 者: 王国栋
导 师: 王长虹
学 校: 新乡医学院
专 业: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关键词: 抑郁 大鼠模型 海马 MKP-1 组蛋白乙酰化 氟西汀
分类号: R749.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背景抑郁障碍以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具有明显慢性化倾向,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沉重的疾病负担。对抑郁障碍分子生物学机制的了解有助于改进治疗方法,改善预后。近年来,相关研究中,细胞内信号系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决定神经元增殖、分化、成熟、存活、突起生长等的细胞内信号通路与抑郁障碍密切相关。MAPK信号系统位于胞内,可传导多种细胞外信号至细胞内,引起基因的表达的变化,此系统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活性与抑郁密切相关。有研究提示,作为MAPK系统的负性调节因子之一,脑中MKP-1的过表达可能与抑郁的发生相关。作为表观遗传学修饰机制之一,启动子区组蛋白H3乙酰化可引起基因表达的提高,推测MKP-1启动子区组蛋白H3乙酰化修饰也可能参与抑郁的发生。本研究建立大鼠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模型,以氟西汀为干预药物,以海马为研究目标脑区,探讨MKP-1表达及其启动子区组蛋白H3乙酰化在抑郁障碍发生中的地位。目的1.了解海马区MKP-1表达及其启动子区组蛋白乙酰化状态与抑郁模型大鼠类抑郁样表现的关系。2.了解氟西汀抗抑郁效应与海马区MKP-1表达及其启动子区组蛋白乙酰化状态的关系。方法1.实验动物,分组,及抑郁模型的建立将行为学评价得分相近的30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3组,对照组(control),刺激组(CUS),刺激+氟西汀组(CUS+fluoxetine)。对照组正常饲养,其余2组给予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共实施42天,制备抑郁模型。2.药物干预方法干预药物采用氟西汀,模拟患者给药途径,用灌胃法给药。刺激组给予相同容积的生理盐水灌胃模拟药物干预。3.行为学评价方法采用体质量变化、旷场试验、蔗糖水消耗试验对大鼠进行行为学评价。4.实验室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了解海马MKP-1蛋白表达状态,采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法了解组蛋白乙酰化状态。5.统计学方法采用方差分析分析实验数据,用SPSS13.0进行数据处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进行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行为学评价实验前,各组大鼠的体质量、水平运动距离、蔗糖水消耗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9,P=0.950,P=0.996)。慢性应激21天后,体质量、水平运动距离、蔗糖水消耗比例刺激组(P=0.003,P=0.013,P=0.009)、刺激+氟西汀组(P=0.000,P=0.022,P=0.008)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药物干预21天后,刺激组体质量、水平运动距离、蔗糖水消耗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0,P=0.001,P=0.000);刺激+氟西汀组水平运动距离、蔗糖水消耗比例较刺激组明显提高(P=0.000,P=0.000);刺激+氟西汀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3,P=0.087);体质量刺激组和刺激+氟西汀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计学意义(P=0.000,P=0.000)。2.模型大鼠海马MKP-1表达以及氟西汀的作用刺激组海马CA1、CA3、DG区MKP-1表达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P=0.000)。刺激+氟西汀组海马CA1、CA3、DG区MKP-1表达较刺激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09,P=0.000)。各组大鼠海马CA2区MKP-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8)。3.模型大鼠海马MKP-1启动子区组蛋白H3乙酰化情况及氟西汀的作用刺激组海马MKP-1启动子区组蛋白H3乙酰化程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刺激+氟西汀组较刺激组无明显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3)。刺激+氟西汀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结论1.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内MKP-1表达升高与启动子区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升高,可能参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2.氟西汀能改善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表现并逆转海马内MKP-1过表达,可能是氟西汀抗抑郁机制的靶点之一。

全文目录


摘要  6-9
Abstract  9-12
前言  12-14
1 材料与方法  14-23
  1.1 研究对象  14-15
  1.2 主要仪器及试剂  15-16
    1.2.1 主要实验仪器  15-16
    1.2.2 主要实验试剂  16
  1.3 研究方法  16-23
    1.3.1 动物饲养,分组及实验流程  16-17
    1.3.2 抑郁模型制备  17-19
    1.3.3 药物干预方法  19
    1.3.4 行为学评价方法  19-20
    1.3.5 实验室方法  20-23
    1.3.6 统计学方法  23
2 结果  23-28
  2.1 行为学评价结果  23-26
  2.2 MKP-1蛋白表达变化  26-28
  2.3 MKP-1启动子区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变化  28
3 讨论  28-33
4 结论  33-34
附图  34-35
参考文献  35-41
综述  41-59
  参考文献  49-59
缩略词  59-60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60-61
致谢  61-62
个人简历  62

相似论文

  1. 针刺治疗对中风恢复期伴发抑郁及肢体障碍的影响,R246.6
  2. 谷世喆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辨治抑郁症的研究,R249.2
  3. 基于统计方法的核磁共振人脑图像的分割及三维数据的分析,R445.2
  4. 大叶蒟抗抑郁物质基础及分析方法研究,R284.1
  5. 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及高脂饮食小鼠海马神经元内IP3、IP3R-1和Aβ表达变化的研究,R329
  6. 硒对饮水型氟中毒大鼠海马突触体膜流动性及PSD-93的影响,R599
  7. 硒对饮水型氟中毒致脑损伤的干预分子机理研究,R599
  8. 肝脏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小鼠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R614
  9. 经鼻给予转化生长因子-β1对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导的癫痫持续状态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R742.1
  10. 新型抗抑郁药物DPI-289以及API-121的合成研究,R914
  11. 猪FTO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及其调控,S828
  12. 2型糖尿病伴抑郁状态相关因素分析,R587.1
  13. 首发老年抑郁症临床特点的研究,R749.4
  14. 大学生抑郁情绪的预测模型研究,B842.6
  15. 涤痰汤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R277.7
  16. 氯通道阻断剂对一氧化氮诱导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R363
  17. 小电导钙激活性钾通道在阿尔茨海默病小鼠中的作用,R749.16
  18. 初发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分析,R749.1
  19. 疏肝健脾活血汤对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干预的临床研究,R259
  20. 逍遥散干预慢性温和性不可预知应激大鼠盲肠菌群及组织研究,R285.5
  21. 抑郁症与广泛性焦虑的神经电生理研究,R749.4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 精神病学 > 情感性精神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