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非政府组织异化的问题及对策

作 者: 彭磊
导 师: 王学辉
学 校: 西南政法大学
专 业: 宪法与行政法
关键词: 非政府组织 行政主体 行政相对人 异化
分类号: D63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60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治理结构由传统的一元行政集权管理模式向多元治理模式转化,公权力从一些社会领域中逐渐退出。国家控制的放松给公民带来了较多的自由,由此使中国的市民社会逐渐与政治国家分立开来,并形成了自己独立的地位。市民社会的兴起使作为行政相对人的公民拥有一个可以与作为行政主体的政府建立相对公平的法律关系的平台,而对这种时代趋势最为有力的诠释则表现为非政府组织的兴起。非政府组织是英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的意译,英文缩写NGO。非政府组织作为现代社会结构分化的产物,主要体现了国家与社会之间存在的一个第三空间,代表着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与增强。因此通过对非政府组织进行实证的客观分析与研究,可以发掘出NGO存在的合理性基础,并由此进一步唤醒公民的主体意识,在公民与政府之间建立一种主体间性关系,最终缓和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存在的矛盾与冲突,构建一种有着深深服务烙印的行政法律秩序。建立一种合理的行政法律秩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公民与政府博弈的过程。当公民作为个体与政府进行博弈时,不仅存在着地位与信息上的劣势,而且经常容易陷入过于强调“自我”的主体性意识中去,由此加剧与政府之间所存在的紧张关系。而非政府组织的出现则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清楚路径。通过对非政府组织的特征、结构、目的与理念进行实证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种组织所具有的形式很好的弥补了公民作为行政个体的劣势,为公民与政府的合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式,正如上文所说的建立起一种以交往为主要内容的主体间性关系,从而修正公民作为个体所过于强调的“自我”的主体性意识。因此通过非政府组织赋予作为行政相对人的公民一种来自于资源共享而产生的力量,可以给予更多公民与政府进行博弈的资本,由此促使政府改变传统的带有命令意味的行政理念,以一种行政相对人更能接受的方式与其合作,进而彰显出建立服务型政府的现代行政法治精神。尽管非政府组织对现代法治的建设起着莫大的推动作用,但该组织本身仍然存在着许多缺陷有待改进。不仅如此,由于我国所独有的政治体制与法律规定,大部分非政府组织不可避免的带有“官方”的行政色彩,这就使非政府组织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一种异化的可能。何谓非政府组织的异化?指的就是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背离设立时的初衷,在公民与政府的博弈过程中,更多的从作为行政主体的政府的角度出发来促成两者之间的合作。这样做会使在地位上本就处于劣势的公民权益更加得不到保障。这种异化使非政府组织完全成为了使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矛盾激化的催化剂。为了防止这种情形的发生,我们必须从非政府组织的本质出发,以其机构组成为基础,设计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防范机制,从而为非政府组织提供一条可以良性发展的道路。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4-6
Abstract  6-10
引言  10-12
一、非政府组织的源起  12-20
  (一) 非政府组织的概述  12-16
    1 非政府组织的概念与历史渊源  12-14
    2 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现状  14-16
  (二) 非政府组织的理论基础  16-20
    1 “公民社会”的兴起  17
    2 “公民社会”理论的完善  17-19
    3 非政府组织的本质——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博弈的策略选择  19-20
二、非政府组织的运行机制  20-35
  (一) 会员互益型社团  21-24
    1 社团建立的宗旨  21
    2 社团的具体运行——以辽宁省国际货运代理协会(以下简称辽协)为例  21-24
  (二) 运作型社团  24-27
    1 社团建立的宗旨  24-25
    2 社团的具体运行——以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以下简称人福)为例  25-27
  (三) 中间型社团  27-29
    1 社团建立的宗旨  27
    2 社团的具体运行——以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以下简称民促会)为例  27-29
  (四) 组织机制的具体解构  29-35
    1 非政府组织的建立依据  29-31
    2 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发挥  31-35
三、非政府组织的现存问题  35-48
  (一) 非政府组织的地位问题  35-38
    1 获取主体资格的依赖性  35-36
    2 主体地位的不确定  36-38
  (二) 非政府组织发挥作用的载体缺陷  38-43
    1 资源能力  38-39
    2 组织成员与结构  39-40
    3 组织的独立性与行动能力问题  40-43
  (三) 非政府组织的异化  43-48
    1 组织外部角色的异化  44-45
    2 组织内部作用的异化  45-47
    3 组织异化后果  47-48
四非政府组织异化的防范机制  48-56
  (一) 合理定位非政府组织  48-52
    1 立法的革新  48-50
    2 主体地位的确立  50-52
  (二) 激发非政府组织的活力  52-54
    1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52-53
    2 设置高效的内部结构  53
    3 强调独立与合作的并行不悖——主体间性关系的建立  53-54
  (三) 建立非政府组织内部自律机制  54-56
五结论  56-57
致谢  57-58
参考文献  58-59

相似论文

  1. 《巴黎手稿》文化思想研究,A811
  2. 电视传播中的粉丝文化效应,G223
  3. 非政府组织社会救助管理研究,D632
  4. 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灾害危机管理研究,X43
  5.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伦理研究,B82-05
  6. 体育新闻的异化现象与大学生体育行为研究,G80-05
  7. 即时通讯时代人的主体性反思,N02
  8. 弗洛姆幸福观研究,B84-09
  9. 西方消费文化的社会学审视,C913.3
  10. 当代国际非政府组织伦理观念及道德实践研究,B82-05
  11. 网络环境下信息异化的心理学视角研究,G201
  12. 公允价值应用与上市公司投资行为异化关系的实证研究,F832.51;F224
  13. 并购异化中的会计寻租研究,F271
  14. 境外非政府组织参与我国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实证研究,D633
  15. 中学教学中对网络文化异化的应对,G434
  16. 城管综合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研究,D922.1
  17. “潘某诉某大学案”的行政诉讼问题研究,D925.3
  18. 网络游戏道德问题研究,F49
  19. 弗洛姆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想研究,B84-06
  20. 微博在企业内部传播中的适用性研究,F272
  21. 转换机制理论与赛博空间中人的异化,G206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国家行政管理 > 民政工作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