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壳聚糖对绿芦笋保鲜和抑菌机理的研究

作 者: 邱苗
导 师: 黄建颖
学 校: 浙江工商大学
专 业: 食品科学与工程
关键词: 绿芦笋 壳聚糖 贮藏 病原菌鉴定 抑菌机理
分类号: TS255.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壳聚糖是自然界中唯一的天然碱性多糖,因具有良好的成膜性、抑菌性和无毒等性质,已被广泛应用于果蔬保鲜领域。绿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 L.)营养价值很高,但是其采后贮藏期却很短。本论文通过研究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对采后绿芦笋的保鲜效果和病原菌的抑菌机理,探索各种壳聚糖对绿芦笋保鲜品质的影响;从腐烂绿芦笋中分离鉴定病原菌;壳聚糖对病原菌进行体外抑菌实验以及抑菌机理的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0.5%(v/v)的酸溶性壳聚糖(ASC)、水溶性壳聚糖(WSC)和羧甲基壳聚糖(CMC)分别对采后绿芦笋进行涂膜处理,结合低温(2℃,RH95%)贮藏。结果表明:贮藏35d时,对照组失重率达12.2%,而CMC处理组的仅为9.0%;对照组抗坏血酸的含量为8.5mg/100g FW, CMC组为12.6mg/100gFW。此外CMC处理在维持绿芦笋硬度、叶绿素等营养物质的消耗以及延缓基部木质化均优于其他处理组和对照组。(2)从腐烂的绿芦笋上分离纯化到3株病原菌。其中2株为细菌软腐病病原菌,通过致病性实验、侵染实验、生理生化实验以及16SrDNA基因测序和比对,结果为肠杆菌科细菌(Enterobacter sp.)和欧文氏菌属胡萝卜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 carotovorum),另外1株为枯萎病病原菌,通过致病性实验、侵染实验、形态学观察以及ITS基因测序和比对,结果为镰孢菌(Fusarium concentriccum)。(3) CMC. WSC. ASC和N,N,N-三甲基壳聚糖(TMC)对病原菌Enterobacter sp.、P. carotovorum和F. concentriccum进行体外抑菌实验,结果发现:TMC对各供试菌的MIC值分别为0.08、0.16和0.02mg/mL, MBC值为0.16、0.32和0.08mg/mL, WSC对各供试菌的MIC值分别为0.50、1.00和0.06mg/mL, MBC值为4.00、8.00和0.25mg/mL, ASC对各供试菌的MIC值分别为0.13、0.25和0.13mg/mL, MBC值为0.50、1.00和0.50mg/mL, CMC对三种供试菌生长的抑制能力均不显著。F. concentriccum菌丝生长抑制实验表明:WSC对菌丝生长抑制能力最强;孢子萌发的实验中,WSC和ASC对镰孢菌孢子萌发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4)针对体外抑菌的实验结果,选择ASC和WSC分别对细菌性和真菌性病原菌进行可能抑菌机理的探索,实验结果表明:较高浓度的ASC能对Enterobacter sp和P. carotovorum的细胞膜进行破坏,进入细菌内部,加速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影响细菌正常的生理活动,最终达到抑菌的效果;WSC主要通过增加F.concentriccum田胞膜的通透性,诱导细胞壁中几丁质的酶活,使细胞壁的结构发生改变,进而使细胞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影响细胞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达到抑制菌丝生长的效果。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1
第1章 引言  11-21
  1.1 绿芦笋概况  11-14
    1.1.1 芦笋简介  11
    1.1.2 绿芦笋采后生理特性  11-12
    1.1.3 绿芦笋贮藏保鲜技术  12-14
    1.1.4 绿芦笋采后病理特征  14
  1.2 壳聚糖概述  14-20
    1.2.1 壳聚糖简介  14
    1.2.2 壳聚糖在食品领域的应用  14-16
    1.2.3 壳聚糖对果蔬病害的防治研究  16
    1.2.4 壳聚糖的抑菌活性  16-18
    1.2.5 壳聚糖的抑菌机理研究  18-20
  1.3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20-21
    1.3.1 选题意义  20
    1.3.2 研究内容  20-21
第2章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涂膜采后绿芦笋贮藏品质的研究  21-31
  2.1 引言  21
  2.2 材料与方法  21-25
    2.2.1 材料与仪器  21-22
    2.2.2 处理方法  22-23
    2.2.3 实验方法  23-25
    2.2.4 数据分析方法  25
  2.3 结果与分析  25-30
    2.3.1 壳聚糖处理对绿芦笋感官品质的影响  25-26
    2.3.2 壳聚糖处理对绿芦笋失重率的影响  26
    2.3.3 壳聚糖处理对绿芦笋硬度的影响  26-27
    2.3.4 壳聚糖处理对绿芦笋抗坏血酸含量的影响  27-28
    2.3.5 壳聚糖处理对绿芦笋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28-29
    2.3.6 壳聚糖处理对绿芦笋木质素含量的影响  29-30
  2.4 小结  30-31
第3章 采后绿芦笋病原菌的分离及鉴定  31-44
  3.1 引言  31
  3.2 材料与方法  31-37
    3.2.1 材料与仪器  31-32
    3.2.2 实验方法  32-37
    3.2.3 数据分析方法  37
  3.3 结果与分析  37-43
    3.3.1 细菌性病原菌鉴定结果  37-41
    3.3.2 真菌性病原菌鉴定结果  41-43
  3.4 小结  43-44
第4章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对绿芦笋病原菌的抑菌活性  44-56
  4.1 引言  44
  4.2 材料与方法  44-49
    4.2.1 材料与仪器  44-46
    4.2.2 实验方法  46-48
    4.2.3 数据分析方法  48-49
  4.3 结果与分析  49-54
    4.3.1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对绿芦笋细菌性病原菌的抑菌活性  49-51
    4.3.2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对绿芦笋真菌性病原菌的抑菌活性  51-54
  4.4 小结  54-56
第5章 壳聚糖对绿芦笋病原菌的抑菌机理的初步研究  56-70
  5.1 引言  56-57
  5.2 材料与方法  57-61
    5.2.1 材料与仪器  57-58
    5.2.2 实验方法  58-61
    5.2.3 数据分析方法  61
  5.3 结果与分析  61-69
    5.3.1 壳聚糖对采后绿芦笋细菌性病原菌抑菌机理的研究结果  61-64
    5.3.2 壳聚糖对采后绿芦笋真菌性病原菌抑菌机理的研究结果  64-69
  5.4 小结  69-70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70-72
  6.1 结论  70-71
  6.2 展望  71-72
参考文献  72-85
附录1:采后绿芦笋病原菌鉴定序列  85-87
附录2:缩写词表  87-88
研究生阶段发表的论文  88-89
致谢  89-90

相似论文

  1.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脱除牡蛎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研究,TS254.4
  2. 壳聚糖季铵盐金属配合物的热稳定性研究,O634
  3. 壳聚糖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吸附性能研究,TS254.9
  4. 西藏地区紫花苜蓿和多年生黑麦草干草调制与贮藏技术的研究,S816.53
  5. 黄瓜根结线虫病的生物防治及其生态有机药肥研制,S436.421
  6. Fengycin对Rhizopus stolonifer作用机理研究,TS201.3
  7. 草莓果实采后腐烂及货架期预测模型研究,TS255.4
  8. 壳聚糖基复合纳米涂膜材料及对鸡蛋涂膜保鲜包装效果的研究,TS253.2
  9. Bacillus subtilis fmbJ抗菌脂肽对Rhizopus stolonifer作用机理研究,TS255.1
  10. 转TrxS基因啤酒大麦种子蛋白质组学分析,S512.31
  11. 白芍中芍药苷提取工艺的研究,R284.2
  12. 低钠盐火腿肠的研制及其贮藏特性研究,TS251.65
  13. 壳聚糖/磷酸三钙复合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R318.08
  14. 几种天然保鲜剂的抑菌机理,TS201.3
  15. 脱乙酰壳聚糖—三氟乙酸对变异链球菌抑菌特性的体外研究,R781.1
  16. mPEG/CS温敏性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R318.08
  17. 壳寡糖的酶法制备分析及其初步分离,TQ929.2
  18. 低分子量壳聚糖的制备,TQ929.2
  19. 壳聚(寡)糖和硅酸钠的抑菌特性及抑菌机理的初步研究,S482.292
  20. 碳酸钙微晶的仿生合成及性质研究,TQ132.32
  21. 木薯生长特性及贮藏对其品质影响的研究,S533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轻工业、手工业 > 食品工业 > 水果、蔬菜、坚果加工工业 > 果蔬加工与保藏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