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高质量介孔碳的批量合成及载体物理性质对Pd催化Heck偶联反应的影响

作 者: 魏会敏
导 师: 万颖
学 校: 上海师范大学
专 业: 物理化学
关键词: 高质量介孔碳  批量合成 催化剂 载体物理性质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3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介孔是一类新型的介孔材料,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高的机械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良好的导电性等特点,在分离、生物医药、催化、吸附和电化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引起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从单一组分的氧化硅、金属氧化物、有机聚合物以及碳的介孔材料到复合物碳-氧化硅、有机聚合物-氧化硅、碳-氧化钛介孔材料等的合成。这些成就的取得更扩大了有序介孔材料的应用范围及应用前景。在诸多应用领域日益增加的需求量要求实现介孔材料的规模化生产,研究经济、合理的方法,实现有序介孔材料的规模化生产有利于极大的推动其实际应用的进程,表现出了非常重要的现实和经济意义。Heck偶联反应代表了钯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的最高成就之一,反应新颖独特,在有机合成方法学的最前沿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些新方法在有机合成领域得到了普遍应用。Pd催化剂催化该反应自20世纪70年代被发现,一直是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从传统的均相催化剂到非均相催化剂再到介孔催化剂做了诸多研究,但是对于催化剂载体物理性对该反应的影响研究还是非常有限。因此研究Pd催化剂不同载体物理性质对Heck偶联反应的影响,对Heck反应起着非常重要的实际及理论意义。全文共分三章,第一章为文献综述,主要介绍了介孔碳材料的发展以及研究现状以及Heck偶联反应的发展及前景。论文第二章报道在前人科研的基础上合成开发了一种后处理合成高质量介孔碳的方法,利用商品化的原料先有序的介孔碳-氧化硅材料,然后用NaOH溶液将氧化硅刻蚀,以到达扩孔的目的。从而改善介孔的孔性质得到高质量的介孔碳材料。同时针对性地研究了这些材料在吸附方面的应用。论文第三章用后负载的方法,将Pd负载在氨基功能化的不同介孔氧化硅载体上,合成了Pd/NH2-KIT-6、Pd/NH2-SBA-15和Pd/NH2-MCM-41,然后将它们应用到Heck反应。并进一步研究Pd催化剂不同载体物理性质对Heck偶联反应的影响,有望对今后研究Heck反应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7
Abstract  7-11
本论文中涉及到的专业名词的缩写说明  11-12
第一章 前言  12-26
  1.1 介孔材料概述  12
  1.2 介孔材料的合成  12-16
  1.3 介孔材料的应用  16-18
  1.4 Heck 偶联反应的进展  18-24
  1.5 选题依据与研究方案  24-26
第二章 大比表面积高有序度的介孔材料批量合成  26-45
  2.1 引言  26-29
  2.2 实验部分  29-32
  2.3 结果与讨论  32-42
  2.4 材料的吸附性能  42-44
  2.5 本章小结  44-45
第三章 载体物理性质对 Pd 催化 Heck 偶联反应的影响  45-59
  3.1 引言  45-46
  3.2 原料与试剂  46-47
  3.3 实验部分  47-49
  3.4 表征方法  49-50
  3.5 结果与讨论  50-58
  3.6 结论  58-59
总结  59-60
致谢  60-61
参考文献  61-67
个人简历  67
发表文章  67

相似论文

  1. PBO/SWNT复合纤维的制备及结构与性能研究,TQ340.64
  2. 煤制液体燃料过程中可弃型催化剂的设计与实验研究,TQ529.1
  3. 环氧分子在碳纤维表面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拟研究,TB332
  4. 超低碳贝氏体钢CO2激光-GMA复合焊接特性研究,TG456.7
  5. 锂离子电池用多元Sn合金基碳复合材料的研究,TM912.9
  6. 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TM912.9
  7. 结合中学地理教学开展低碳教育的探讨,G633.55
  8. 闽江口互花米草湿地甲烷与二氧化碳通量研究,X502
  9. 多壁碳纳米管负载Au@Pt、Au@Pd核壳结构催化剂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O643.36
  10. 调环酸钙合成工艺研究及其类似物合成,TQ452
  11. 锰—铁催化剂低温催化氧化NO研究,X701
  12. 以海泡石为载体的催化剂选择性催化加氢肉桂醛为肉桂醇的研究,O643.32
  13. 碳泡沫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O613.71
  14. 聚苯胺—金属配合物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O634
  15. 含碳水化合物衍生的一价及二价咪唑盐离子液体的合成与表征,O621.3
  16. 中国碳排放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X502
  17. 武夷山不同类型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动态研究,S153.6
  18. 黑碳添加对土壤有机碳分解的影响,S153.6
  19. 直接醇类燃料电池Pt基催化剂的研究,TM911.4
  20. 生物质炭对红壤水稻土有机碳分解和重金属形态的影响,S153.6
  21.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南方典型水稻土有机碳积累的微生物学机制初探,S158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