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猪的六种常见致病菌基因芯片检测技术的研究

作 者: 程亚楼
导 师: 李文刚
学 校: 河南农业大学
专 业: 预防兽医学
关键词:  致病菌 基因芯片 16-23S rRNA基因 寡核苷酸探针
分类号: S852.6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5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细菌病在我国不同规模的养场常年不断发生,特别是病毒病在猪群中流行时,细菌病往往都会出现,出现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致使猪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有很大程度提高,给我国的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当前,免疫抑制性疾病在猪群中普遍存在,致病菌新的血清型不断出现,抗生素滥用造成细菌耐药性不断提高,甚至出现超级细菌,而且猪场和社会的生物安全措施不健全、不到位,这些不利的情况给我国猪病的治疗和防控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通过对规模化养猪场送检的病料进行细菌学分离鉴定,发现细菌分离的阳性率高达82%。分离的细菌主要有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大肠杆菌、肺炎支原体、多杀性巴氏杆菌、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沙门氏菌和附红细胞体等。因此,为了我国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在重视对猪的病毒性疾病防控的同时,我们一定也要加强对细菌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以确保猪只的健康生长,而对细菌有效的鉴定是重要前提。临床上鉴定病原菌常用的方法有分离培养技术、免疫学技术和PCR技术等,这些方法虽然都非常有效,但是各有缺点。基因芯片技术的出现,为致病菌的鉴定开辟了新的道路,它是分子生物技术与微电子技术融合的结晶,将大量已知的核苷酸序列固定于固相载体表面,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标记的靶基因杂交,再对杂交信号进行扫描分析,可快速、准确的对致病菌作出鉴定。由于其微量、快速、准确、高通量等的优点,定会成为新一代的自动化疫病检测工具。以多杀性巴氏杆菌、猪大肠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猪链球菌6种猪常见致病菌为目标细菌,16-23S rRNA基因为靶基因,从GenBank中下载它们16S rDNA、16-23S rDNA、23S rDNA的全序列,在16-23S rDNA的变异区设计针对6种细菌的特异性探针,在16S rDNA、23S rDNA的保守区设计通用引物。通过序列分析、靶标与探针杂交试验、杂交条件优化试验建立了由6条寡核苷酸探针和1对通用引物构成的猪常见致病菌基因芯片的检测方法。用参考菌株全基因组作为模板做PCR得到靶标,通过每种靶标与相应探针杂交,检出芯片的特异性良好。通过对芯片杂交条件的优化,发现PCR扩增产物和杂交缓冲液1:4混匀在45℃水浴锅中与探针杂交1h,可获得理想的杂交结果。初步研究证明,该方法能快速、有效地鉴定多种猪常见致病菌。总之,本研究将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应用于动物致病菌的检测,成功构建了6种猪常见致病菌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平台,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为今后利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动物细菌病诊断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也为控制和消灭疫情奠定基础。

全文目录


致谢  4-10
摘要  10-11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31
  1 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应用与发展  11-21
    1.1 基因芯片技术  11-12
      1.1.1 基因芯片技术的概念  11-12
      1.1.2 基因芯片技术的原理  12
      1.1.3 基因芯片的分类  12
    1.2 基因芯片技术的操作流程  12-15
      1.2.1 基因芯片的设计  13
      1.2.2 载体材料的预处理  13
      1.2.3 基因芯片的制备  13-14
        1.2.3.1 原位合成法  13-14
        1.2.3.2 合成点样法  14
      1.2.4 靶基因的制备和标记  14
      1.2.5 芯片的杂交反应  14-15
      1.2.6 杂交信号的扫描和分析  15
    1.3 基因芯片检测技术的应用  15-20
      1.3.1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鉴定  15
      1.3.2 基因表达分析  15-16
      1.3.3 克隆选择及文库筛选  16
      1.3.4 基因突变检测及在遗传病和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16-17
      1.3.5 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17-18
        1.3.5.1 研究病毒的抗药和致病机制  17
        1.3.5.2 对病原体进行鉴定和分型  17-18
        1.3.5.3 研究宿主与病原体的相互影响  18
      1.3.6 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18-20
        1.3.6.1 发现药物靶标  18
        1.3.6.2 筛选新药  18-19
        1.3.6.3 在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19
        1.3.6.4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19
        1.3.6.5 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19-20
    1.4 基因芯片技术的发展前景  20-21
  2 致病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21-31
    2.1 传统的鉴定方法  21-24
      2.1.1 菌落形态学观察  21
      2.1.2 细菌个体形态学观察  21-22
      2.1.3 生化试验  22
      2.1.4 常规血清学检测技术及免疫标记检测技术  22-24
        2.1.4.1 常规血清学检测技术  22
        2.1.4.2 酶标法(ELISA)  22-23
        2.1.4.3 磁珠法(immunomagnetie separation,IMS)  23
        2.1.4.4 金标法(immunogold labelling technique)  23
        2.1.4.5 酶联荧光法(VIDAS)  23
        2.1.4.6 免疫印迹法(immunoblot assay)  23-24
      2.1.5 细菌毒力的测定  24
    2.2 自动化微生物分析仪  24
    2.3 分子生物学技术  24-31
      2.3.1 G-C mol%含量  25
      2.3.2 质粒图谱分析法(Plasmid profile analysis,PPA)  25-26
      2.3.3 PCR 技术  26
      2.3.4 核酸杂交技术  26-27
      2.3.5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析法  27
      2.3.6 rDNA 鉴定法  27-31
        2.3.6.1 16S rRNA 基因  28-29
        2.3.6.2 23S rRNA 基因  29
        2.3.6.3 16S-23S rRNA 基因间区  29-31
第二章 试验研究  31-49
  试验一 六种常见致病菌基因芯片的构建  31-42
    1 引言  31
    2 材料与方法  31-36
      2.1 材料  31-32
        2.1.1 参考标准菌株  31-32
        2.1.2 主要试剂  32
        2.1.3 主要仪器  32
        2.1.4 芯片材料  32
      2.2 方法  32-36
        2.2.1 细菌的培养  32-33
        2.2.2 模板的制备及注意事项  33-34
          2.2.2.1 提取细菌基因组 DNA  33
          2.2.2.2 提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3-34
        2.2.3 探针的设计  34
        2.2.4 探针的合成  34
        2.2.5 寡核苷酸芯片的制备  34
          2.2.5.1 芯片阵列的设计  34
          2.2.5.2 芯片的点样及处理  34
        2.2.6 引物的设计合成和靶序列扩增  34-35
        2.2.7 靶标的检测  35
        2.2.8 基因芯片的杂交  35
        2.2.9 基因芯片的洗涤和干燥  35
        2.2.10 基因芯片的扫描及扫描结果判定依据  35-36
    3 结果  36-39
      3.1 引物设计结果及其通用性检测  36-37
      3.2 探针特异性检测  37-39
      3.3 不对称 PCR 和引物比例的优化  39
    4 讨论  39-42
  试验二 基因芯片杂交条件的优化  42-49
    1 材料与方法  42-45
      1.1 材料  42-43
        1.1.1 标准菌株  42
        1.1.2 主要试剂  42
        1.1.3 主要仪器  42-43
        1.1.4 芯片材料  43
      1.2 方法  43-44
        1.2.1 细菌的培养  43
        1.2.2 模板的制备  43
        1.2.3 使用的探针  43
        1.2.4 芯片的点样及处理  43-44
        1.2.5 靶序列扩增  44
        1.2.6 基因芯片的杂交  44
        1.2.7 基因芯片的洗涤和干燥  44
        1.2.8 基因芯片的扫描及扫描结果分析  44
      1.3 杂交条件优化  44-45
        1.3.1 探针间隔臂(spacer)的优化  44
        1.3.2 杂交温度的优化  44-45
        1.3.3 杂交时间的优化  45
        1.3.4 靶标浓度的优化  45
    2 结果  45-47
      2.1 有无间隔臂(spacer)对杂交结果的影响  45
      2.2 不同杂交温度对杂交结果的影响  45-46
      2.3 不同杂交时间对杂交信号的影响  46-47
      2.4 不同靶标浓度对杂交信号的影响  47
    3 讨论  47-48
    4 全文总结与创新点  48-49
      4.1 全文总结  48
      4.2 本研究的创新点  48-49
参考文献  49-59
ABSTRACT  59-61
发表论文  61-62
附录  62-64
  附录 1:主要培养基和溶液的配制  62-63
  附录 2:缩略词  63-64

相似论文

  1. 猪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抵抗素基因表达水平及其影响因素,R587.1
  2. 猪粪堆肥的理化特征及腐熟度评价研究,S141.4
  3. 猪链球菌2型与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研究,S858.28
  4. PRRSV的感染差异性和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研究,S858.28
  5.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遗传变异分析及猪α干扰素的真核表达,S858.28
  6. 猪细小病毒河南流行株的分离、鉴定及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S852.65
  7. 马链球菌兽疫亚种类M蛋白与猪血管内皮细胞互作蛋白筛选,S852.611
  8. 极端低蛋白日粮对初产小梅山母猪繁殖性能及其后代生长性能与免疫功能的影响,S828
  9. 副猪嗜血杆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和猪链球菌2型三重PCR方法的建立与应用,S858.28
  10. 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在模拟体内发病条件下培养的蛋白组学研究,S858.28
  11. 多个猪IgGⅡB类Fc受体剪接异构体的分子生物学特征,S828
  12. 苏钟猪TLR4基因多态性及编码区C1027A功能分析,S828
  13. PCV2对体外培养仔猪淋巴细胞NF-κB信号的影响,S858.28
  14. PCV2对体外培养仔猪淋巴细胞钙信号的影响及其机理初探,S858.28
  15. 猪链球菌2型感染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基因表达谱差异分析,S858.91
  16. 绿益康对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S828.5
  17. β-catenin在猪卵巢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对猪卵巢颗粒细胞凋亡及类固醇生成酶的影响,S828
  18. 猪瘟病毒和猪2型圆环病毒基因芯片检测技术研究,S858.28
  19. 猪流感病毒NS1蛋白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NS、NP蛋白细胞定位研究,S858.28
  20. 猪TNF-α单克隆抗体制备与PRRSV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TNF-α变化规律研究,S858.28
  21. CSB Image-Meater猪智能化影像分级仪瘦肉率预测及猪胴体等级评定标准的研究,S828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 动物医学(兽医学) > 兽医基础科学 > 家畜微生物学(兽医病原微生物学) > 病原细菌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