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产部分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资源的探索

作 者: 张红侠
导 师: 王志伟
学 校: 南京农业大学
专 业: 微生物学
关键词: 禾本科植物 Epichloid内生真菌 大雀麦 羊草 SRAP 遗传多样性
分类号: Q949.3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与冷季型禾本科植物形成互惠关系的Epichloid内生真菌(Epichloe属和Neotyphodium属),其菌丝体系统分布于植物体的地上部分。目前,已报道内生真菌至少能感染80属280种禾本科植物,在欧洲和北美洲研究较多,我国较少。2011至2012年,本研究从江苏、安徽、浙江、辽宁、北京及内蒙古等6省市自治区采集禾本科植物2001株。依据健康植物的花序特征,鉴定植物样品含9属15种以上。内生真菌检出率从0~100%不等,植物样品的检出率在不同属间,以及同属内种间均存在差异,显示内生真菌的宿主特异性,总检出率为为35.4%。本研究首次从黄山地区采集到含菌的大雀麦(Bromus magnus Keng)植株,这在我国尚未有记录。2011年9月从内蒙古通辽的城区及科尔沁区采集着生真菌子座的禾本科植物44株,但没有采集到完整的花序。结合trnT-trnL片段分析、叶表皮微形态观察以及植株的营养器官形态特征,这些样品全被鉴定为羊草(Leymus chinensis Trin.)。野外条件下,内生真菌能在羊草植株上形成子座,至今国际上未见相关报道。以含菌的黄山大雀麦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根据形态学特征来自黄山大雀麦的31个菌株分为两群:生长速度(48.1~56.3mm/21d)快的FG菌群和生长速度慢(12.9~15.9mm/21d)的SG菌群,FG群菌株分生孢子(2.9~3.6×4.5~5.1μm)和分生孢子梗(15.8~24.6μm)等无性形态结构也比SG菌群略大。同一地区大雀麦分离菌株显示出形态多样性,SG菌群菌株22株,在数量上占据优势。选取具有代表性的6个菌株,进行tefA和tubB片段扩增、测序和系统发育学分析。单拷贝的大雀麦分离菌株在EBY分支上形成独立分支,区别于已报道的内生真菌。FG菌群和SG菌群菌株间未表现差异。结合宿主植物的种类和地理分布,分离菌株的形态学特征和系统发育学特征,提议大雀麦分离菌株为新种Neotyphodium magnicola H. Zhang, Z. Wang et Y. Ji, sp. nov.。由于采样时间较晚,羊草子座发育末期,子座特征不完整,未观察到成熟的子囊和子囊孢子。经表面消毒,从通辽的城区和科尔沁区分别分离菌株9株和16株,并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学特征调查及系统发育学分析。通辽城区和科尔沁区的菌株形态学特征一致:生长速度为28.5~41.1mm/21d。分生孢子梗长24.1-26.4μm,基部宽2.1~2.5μm,顶端逐渐变窄小于1μm,基部有隔膜。分生孢子肾形至椭圆形,4.7~5.5×2.8~3.5μm。这些均为典型的epichloid内生真菌特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6个菌株进行系统发育学分析,菌株均具有一个拷贝,在EBY分支上形成独立分支。这些菌株在形态学特征和系统发育学特征上区别于已报道内生真菌,可能属于一个新的epichloid内生真菌分类群。但由于缺乏有性世代,尚不能确定其分类地位。筛选出9对多态性好的引物对保藏及分离的22株菌进行SRAP扩增,分析菌株间的遗传多样性。22株菌的SRAP扩增片段遗传差异在0.000~0.876之间,显示出一定的遗传差异。宿主植物为鹅观草、圆柱披碱草的菌株聚类情况复杂,显示菌株间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宿主植物为羊草、大雀麦、小颖羊茅、臭草及羽茅的菌株各自形成独立分支,显示菌株的特异性。这些都表明我国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内生真菌的种类和宿主植物的种类密切相关。本研究对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资源探索,利于掌握我国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资源的全貌,为有效利用这一新型微生物资源奠定基础。

全文目录


目录  5-9
摘要  9-11
ABSTRACT  11-13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3-43
  1 内生真菌的定义  13
  2 早期的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研究  13-16
    2.1 Acremonium属内生真菌  13-15
    2.2 Neotyphodium属内生真菌  15-16
    2.3 Epichloe属内生真菌  16
  3 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研究的新动向  16-20
    3.1 内生真菌的功能及其化学背景  16-17
    3.2 内生真菌的遗传及基因组  17-20
      3.2.1 遗传多样性分析  17-18
      3.2.2 nox基因的作用  18-19
      3.2.3 NRPS基因的特征  19
      3.2.4 基因组研究的进展  19-20
  4 世界各地的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资源探索  20-27
    4.1 欧洲的探索  20-21
    4.2 大洋洲的进展  21-22
    4.3 北美洲的探索  22-23
    4.4 日本的探索  23-24
    4.5 南美洲的探索  24-25
    4.6 中国的探索  25-27
    4.7 非洲的进展  27
  5 不典型的epichloid内生真菌  27-29
    5.1 生长速度极慢的内生真菌  27-28
    5.2 不产孢的内生真菌  28
    5.3 不种传的内生真菌  28
    5.4 宿主范围特别广的内生真菌  28-29
    5.5 产子座但无有性世代的内生真菌  29
  6 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资源探索的热点—小麦族植物内生真菌  29-31
  7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31-33
  参考文献  33-43
第一章 中国部分地区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的检测 及其宿主植物鉴定  43-73
  摘要  43
  前言  43-46
  1 材料与方法  46-49
    1.1 植物样品的采集、保存  46
    1.2 植物样品的鉴定  46-47
    1.3 内生真菌的检测  47
    1.4 植物样品总DNA的提取  47-48
    1.5 植物叶绿体cpDNA中的trnT-trnL序列分析  48-49
    1.6 植物叶片组织的透明化和观察  49
  2 结果与分析  49-62
    2.1 植物样品的采集及鉴定  49-55
    2.2 内生真菌在宿主植物体内的形态特征  55-56
    2.3 植物样品检出率的统计及分析  56
    2.4 黄山大雀麦植物样品的调查  56-57
    2.5 植物样品总DNA的提取  57-58
    2.6 植物目的基因片段的比对及系统发育学分析  58-61
    2.7 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  61-62
  3 讨论  62-68
  参考文献  68-73
第二章 大雀麦和羊草菌株的分离及其形态学特征  73-91
  摘要  73
  前言  73-74
  1 材料与方法  74-75
    1.1 植物材料  74-75
    1.2 子座的观察及内生真菌的分离  75
    1.3 分离菌株的形态学特征  75
  2 结果与分析  75-84
    2.1 黄山大雀麦内生真菌的分离、培养及保存  75-76
    2.2 内蒙古羊草子座切片的观察及内生真菌的分离  76-77
    2.3 内生真菌的菌落特征  77-78
    2.4 内生真菌的无性形态特征  78-84
  3 讨论  84-87
  参考文献  87-91
第三章 大雀麦和羊草分离菌株的系统发育学特征  91-105
  摘要  91
  前言  91-92
  1 材料与方法  92-94
    1.1 供试菌株的培养  92-93
    1.2 菌株总DNA的提取  93
    1.3 供试菌株基因片段的PCR扩增及测序  93
    1.4 菌株的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学分析  93-94
  2 结果与分析  94-99
    2.1 菌株总DNA的提取  94
    2.2 引物的筛选及其有效性  94-95
    2.3 目的基因片段的分析  95-96
    2.4 菌株的系统发育学分析  96-99
  3 讨论  99-102
  参考文献  102-105
第四章 新种NEOTYPHODIUMMAGNICOLA H.ZHANG,Z.WANG ET Y.JI,SP.NOV.的提议  105-107
第五章 基于SRAP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107-121
  摘要  107
  前言  107-108
  1 材料与方法  108-110
    1.1 供试菌株的种类、来源及其培养保藏  108-109
    1.2 总DNA的提取、引物的筛选、SRAP扩增及产物检测  109
    1.3 数据分析  109-110
  2 结果与分析  110-114
    2.1 SRAP引物筛选、条带扩增  110-111
    2.2 遗传距离分析  111-113
    2.3 不同epichloid内生真菌种间的多样性  113-114
    2.4 不同epichloid内生真菌种内的多样性  114
  3 讨论  114-117
  参考文献  117-121
综合讨论  121-131
  参考文献  127-131
全文结论  131-133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33-135
附录  135-145
致谢  145

相似论文

  1. 夏季湖光岩玛珥湖浮游细菌和浮游活性菌遗传多样性的比较,Q938
  2. 利用AFLP标记对四个多鳞鱚群体的遗传结构分析,S917.4
  3. 湛江北部湾深水海域马氏珠母贝四种壳色选育系F5的生长速度、生长模型及其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S968.31
  4. 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致病力分化及遗传多样性研究,S435.121
  5. 21个荷花品种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S682.32
  6. 中国玉米南方锈菌的分子遗传多样性和超微结构研究,S435.131.4
  7. 运用SRAP和SSR分子标记研究粉花石斛的遗传多样性和居群遗传结构,S567.239
  8. 夏南牛和皮南牛微卫星标记研究及生长发育模型的建立,S823
  9. 黄淮麦区禾谷孢囊线虫ITS分子特征及遗传多样性分析,S435.121
  10. 中国大豆地方品种群体的遗传结构和连锁不平衡特征及主要育种性状QTL的关联分析,S565.1
  11. 我国栽培大豆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与青籽粒性状QTL的关联定位,S565.1
  12. 菊属及其近缘属植物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初步研究,S682.11
  13. 利用DNA分子标记研究梨、樱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S661.2
  14. 西瓜全雌基因连锁的SRAP分子标记,S651
  15. 新疆维吾尔族与哈萨克族人群17个Y-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研究,R394
  16. 西瓜(Citrulls.lanatus)裂果机理及其分子标记研究,S651
  17. 中国野生秋子梨群体特征及遗传多样性评价,S661.2
  18. 12个STR基因座在四个品种犬中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其在个体识别中的应用,S829.2
  19. 荞麦种质CHS基因遗传多样性研究,S517
  20. 罗非鱼不同群体遗传变异的微卫星标记分析,S917.4
  21. CO2激光辐射对大豆诱变的初步研究,S565.1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植物学 > 植物分类学(系统植物学) > 孢子植物(隐花植物) > 菌类 > 真菌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