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生态政策在农村实践的社会学研究

作 者: 马娟
导 师: 付少平
学 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专 业: 社会学
关键词: 生态政策 实践 地方政府 压力型体制 权力非正式运作
分类号: F326.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4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国生态建设运动具有典型的政府主导型特点。本研究通过对陕南X县退耕还林政策实施过程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了生态政策在农村的实践逻辑,进而来探讨在中国目前的政治结构和乡村社会结构中地方政府的行动逻辑,以此来达到对国家政策实施过程的真实理解。笔者认为要理解生态政策的实施过程应当回答以下三个问题:第一,生态问题是如何被建构起来,进入到国家和社会公众的视野中?地方政府是如何将国家的生态话语纳入到地方的议事日程中?第二,地方政府又是采取什么样的行动逻辑来保证中央生态政策和生态建设任务的贯彻落实?第三,退耕农户对退耕还林政策有着怎样的认知,在实践中又会采取了什么样的行动,退耕农户的策略行动对于退耕还林政策的落实有着怎样的影响?首先,生态问题进入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视野中的过程是一个生态问题被不断“建构”的过程。在中央层面上,中央政治话语从“经济建设为中心”变为“可持续发展”促成了生态建设被提上了政府的议事日程,生态问题被建构成为中央关注的中心问题。然而对于具体实施生态建设的地方政府而言,生态建设只有与地方发展联系在一起才会突显出其自身的价值。从中央和地方政府对生态建设的理解不同,我们可以发现庞大的国家机器内部并不是铁板一块,在对待生态建设这个问题上国家要的是生态而地方要的是发展。其次,关于在退耕还林政策实施中地方政府的实践逻辑,我认为应当回到地方政府所处的场域中来理解。首先,从制度设计来看,地方政府是国家科层体制的组成部分,处于荣敬本所概括的“压力型体制”之中,上级布置的任务没有商量的余地,必须完成。同时,地方政府退耕还林的实践场域又是一个充满了非正式逻辑的乡土社会。这种乡土社会有自己“隐藏的文本”,乡镇干部通过将正式的行政权力与非正式的乡土社会逻辑相结合,从而完成了上级布置的任务。最后,笔者认为,研究一项社会政策不仅要分析政策是如何被建构起来,如何被具体操作,而且还要理解政策的接受者——那些在宏大历史叙事中消解了的沉默的大多数是如何理解这一政策,又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逻辑。地方政府为了实现对农民的有效动员,往往将退耕还林与各种“脱贫致富”项目结合起来,他们的生产生活是被政府“设计”的。然而退耕农户他们并没有真正对生态建设产生主观上的自觉认同他们更关心的是那永远不会停下的生活。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0
第一章 绪论  10-20
  1.1 研究的目的、意义  10-11
    1.1.1 问题的提出  10-11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
  1.2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11-13
    1.2.1 理论基础  11-12
    1.2.2 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12
    1.2.3 研究思路  12-13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20
    1.3.1 国内外关于退耕还林的研究综述  13-16
    1.3.2 国内外关于乡村政治的研究综述  16-20
第二章 生态问题的建构:退耕还林政策的出台  20-31
  2.1 中央生态话语的建构过程  21-24
    2.1.1 中央政治话语的变迁:从“经济建设”到“可持续发展”  21-22
    2.1.2 绿色政治:从世界到中国  22
    2.1.3 中央退耕还林生态政策的出台  22-24
  2.2 地方生态话语的建构过程  24-31
    2.2.1 “绿色”的价值  24-27
    2.2.2 “南水北调”工程中的地方政府  27-31
第三章 退耕还林政策实施过程中地方政府行为  31-51
  3.1 重要的结构背景:压力型政治体制与乡村“社区情理”  31-32
    3.1.1 压力型体制  31-32
    3.1.2 乡村社会的“社区情理”  32
  3.2 压力型体制下地方政府的实践逻辑  32-43
    3.2.1 地方政府在压力型政治体制中的行动逻辑  32-41
    3.2.2 “代理型政权经营者”与“谋利型政权经营者”的双重角色  41-43
  3.3 运作于乡土社会中的地方政府  43-51
    3.3.1 政策的再界定及“用足用活政策”  43-47
    3.3.2 通过检查验收的策略  47-48
    3.3.3 权力的非正式运作  48-51
第四章 退耕还林政策实施中农户认知及行为  51-60
  4.1 农户对退耕还林政策的认知  51-53
    4.1.1 村干部对退耕还林政策的认知  51-52
    4.1.2 村民对退耕还林政策的认知  52-53
  4.2 政府的蓝图与农户的变通行为  53-60
    4.2.1 政府的“蓝图”  53-56
    4.2.2 农户的变通行为  56-59
    4.2.3 对农户变通行为的理解:“生存理性”抑或“经济理性”  59-60
第五章 总结与思考  60-62
参考文献  62-66
致谢  66-67
作者简介  67

相似论文

  1.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A811
  2. 农村初中“成人”教育的实践研究,G631
  3. 学生自主管理体系构建的实践研究,G637
  4. 试论地方政府的伦理决策,D625
  5. “社会代理人”:于有为和无为之间,D625
  6. 我国清洁发展机制的实践和展望,X38
  7. 《巴黎手稿》文化思想研究,A811
  8. 城镇化进程中我国东南沿海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研究,D422.6
  9. 裴斯泰洛齐与陶行知教育思想和实践及比较,G40-09
  10. 就业视角下地方高校教育技术学实践类课程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G40-057
  11. 苏联专家在中央音乐学院执教始末,G649.2
  12. 十六大以来党的执政理念研究,D25
  13. 虚拟实践与生产方式变革,B02
  14. 俄罗斯太平洋国立大学汉语教学案例分析,H195
  15. 论民事诉讼之管辖权异议,D925.1
  16. 我国汽车租赁业的立法问题研究,F719
  17. 基于自主学习模式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研究,G633.6
  18.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D61
  19. 职高数学班内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G633.6
  20. 新课改下《论语》(选修)教材作业设计的优化与实践,G633.3
  21. 小学儿歌教育实践策略研究,G623.2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中国农业经济 > 农业部门经济 > 林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