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社会联系、社会支持与农村老年人情绪问题相关研究

作 者: 胡宓
导 师: 肖水源
学 校: 中南大学
专 业: 公共管理
关键词: 社会联系 社会支持 情绪问题 农村老年人
分类号: C916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94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研究背景情绪问题既包括符合DSM-IV诊断标准的心境障碍和焦虑障碍,也包括亚临床水平的抑郁和焦虑情绪,本研究将与情绪问题密切相关的自杀行为也列入情绪问题的范畴。情绪问题造成的疾病负担较高: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导,抑郁障碍位居全球疾病负担的第四位,预计到2020年将升高至第二位;在我国,单相重性抑郁障碍占疾病总负担的6.9%,预期到2020年将达到7.3%;自杀是我国第五位的死亡原因;自杀率在老年人中形成最高峰,且农村地区高于城市地区3-5倍;情绪问题还与躯体疾病相互作用,严重的影响着我国农村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情绪问题已成为了一项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良好的社会联系是情绪问题的保护因素。社会联系是指个体所具有的人际关系的集合,是社会支持的基础。社会联系通过提供归属感、关爱等基本心理需求、提供社会支持、提供社会影响、社会角色等,以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而社会孤立、社会排斥这一社会联系缺乏的极端表现,是情绪问题的重要危险因素。老年人由于配偶、朋友死亡、子女外出务工、自身活动范围缩小等原因,他们的社会联系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社会联系的下降给老年人的健康带来的巨大的冲击。社会联系与情绪问题的研究,由于采用健康自评问卷,社会联系概念存在分歧、且评估工具相对复杂,从而阻碍了该领域的进一步探索。目的本研究采用诊断工具SCID和自评问卷PHQ9、GAD7、自杀行为调查表对情绪问题进行评估,对农村老年人情绪问题进行全面的描述;本研究还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明确定义了社会联系的概念、确定其测量的方法,并深入探讨农村老年人社会联系现况,分析其对情绪问题的影响;本研究还探索了躯体疾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事件及社会联系对情绪问题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抑郁障碍患者的随访,了解了抑郁障碍患者的求助行为;最后,综合本研究的结果,提出通过提高社会联系,而降低情绪问题患病了的农村老年人社区干预模式。方法调查地点为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的浏阳市农村地区8个自然村。调查对象为年龄60岁以上,在当地居住超过半年的老年人群。使用诊断工具SCID和自评问卷PHQ9、GAD7、自杀行为调查表进行情绪问题评估;使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量表和老年人生活事件量表评估情绪问题两类主要影响因素;社会联系的评估是以既往研究为基础,自行编制的由五个维度构成的社会联系评估工具;基线调查结束后一年,对调查时所诊断的重性抑郁障碍患者进行求医行为随访。结果本研究应调查941人,实际完成调查839人,应答率为89.16%。调查组与失访组在性别和年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839位完成调查的人中,男性448人(53.4%),年龄最大90岁,中位数年龄为68岁,QR=13,(P25=63,P75=76)。完成调查的839人中情绪问题现患率为17.0%(95%CI15.3%-20.4%)。其中,重性抑郁障碍的现患率为6.8%(95%CI5.1%-8.5%),抑郁症状现患率12.8%(95%CI10.5%-15.0%),焦虑症状现患率7.4%(95%CI5.6%-9.2%),1年内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的发生率分别为5.6%(95%CI4.0%-7.2)和0.8%(95%CI0.2%-1.5%)。将人口学特征与情绪问题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情绪问题的发生随着个人年收入水平的增加而下降。社会联系包括配偶、子女、朋友、邻居和社会参与五个维度。分别以婚姻状况、是否与子女居住、好朋友个数、邻居关系程度和社会参与五个客观指标进行测量,客观真实的反应了社会联系现况。以社会支持作为社会联系评估工具的同时效度,两者呈现中度正相关(r=0.588)。社会联系作为整体与情绪问题密切相关。将情绪问题四类主要影响因素,社会联系、躯体疾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负性生活事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四类因素对情绪问题均有影响。患躯体疾病(adjOR=2.203,95%CI:1.335-3.633)、较高的负性生活事件刺激(adjOR=6.564,95%CI:3.332-12.932)、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损害(adjOR=1.143,95%CI:1.090-1.198)都是情绪问题的危险因素;良好的社会联系(adjO2=0.743,95%CI:0.656-0.985)是情绪问题的保护因素。负性生活事件与社会联系对情绪问题的影响有交互作用,其交互作用超额危险度为6.502(95%CI1.221-11.783),交互作用指数为2.714(95%CI1.400-5.261)。重性抑郁障碍患者一年后随访发现,他们中无一人曾接受过专业帮助,且社会联系中无人识别该患者的情绪问题。结论1.本研究结果发现,浏阳市农村老年人情绪问题的现患率为17.0%(95%CI15.3%-20.4%)。其中,重性抑郁障碍现患率为6.8%(95%CI5.%1-8.5%),抑郁症状现患率为12.8%(95%CI10.5%-15.0%),焦虑症状现患率为7.4%(95%CI5.6%-9.2%),1年内自杀意念发生率为5.6%(95%CI4.0%-7.2%),1年内自杀未遂的发生率为0.8%(95%C10.2%-1.5%)。情绪问题发生率在个人年收入水平间分布有差异,在个人年收入低水平组显著高于的个人年收入高水平组。2.躯体疾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负性生活事件和社会联系是情绪问题的独立影响因素。社会联系与负性生活事件对情绪问题的影响具有交互作用。当高水平负性生活事件刺激与低水平社会联系同时存在时,患情绪问题的风险最大。3.本研究定义的社会联系由配偶、子女、亲友、邻居和社会参与五个维度组成,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社会联系评估方法,经调查分析发现能够客观地反映老年人样本社会联系的现状,且与情绪问题负相关,符合本研究的理论构想。4.一年随访时间内,在完成随访调查的38名重性抑郁障碍患者中,无一人就医。

全文目录


摘要  4-8
ABSTRACT  8-16
第一章 研究背景  16-29
  1.1 情绪问题的流行病学现状  16-19
    1.1.1 情绪问题的患病率及分布  16-18
    1.1.2 情绪问题对老年人的影响  18-19
  1.2 情绪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  19-20
  1.3 社会联系对情绪问题的影响  20-25
    1.3.1 社会联系和社会支持的概念  20-21
    1.3.2 社会联系与社会支持的测量  21-23
    1.3.3 社会联系与情绪问题  23-25
    1.3.4 社会孤立、社会隔离与情绪问题  25
  1.4 老年人社会联系的变化及其影响  25-26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26-28
  1.6 研究目的  28-29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9-40
  2.1 研究对象  29
  2.2 抽样方法及样本  29-31
    2.2.1 抽样方法  29-30
    2.2.2 调查样本  30-31
  2.3 研究内容与工具  31-35
    2.3.1 一般人口学特征  31
    2.3.2 躯体疾病  31
    2.3.3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31
    2.3.4 农村老年人生活事件  31-32
    2.3.5 情绪问题  32-33
    2.3.6 自杀行为  33-34
    2.3.7 社会联系  34
    2.3.8 社会支持  34-35
    2.3.9 抑郁障碍患者的求医行为  35
    2.3.10 基线调查后1年内老年人的生存状况  35
  2.4 调查过程  35-36
    2.4.1 调查前期准备  35-36
    2.4.2 抽样框的确立  36
    2.4.3 基线调查过程  36
    2.4.4 抑郁障碍患者随访调查过程  36
  2.5 质量控制  36-38
    2.5.1 调查工具  36-37
    2.5.2 调查人员  37
    2.5.3 调查过程质量控制  37-38
    2.5.4 数据录入过程质量控制  38
  2.6 资料分析方法  38
  2.7 技术路线图  38-40
第三章 结果  40-80
  3.1 调查现场概况  40
  3.2 调查资料的质量  40-41
  3.3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41-48
    3.3.1 调查对象一般人口学特征  41-42
    3.3.2 调查对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现状  42-44
    3.3.3 调查对象负性生活事件发生情况  44-48
  3.4 情绪问题的患病率及其分布  48-59
    3.4.1 重性抑郁障碍和抑郁症状的现患率  48-50
    3.4.2 焦虑症状现患率  50-51
    3.4.3 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发生率  51
    3.4.4 抑郁与焦虑症状、自杀行为共存  51-52
    3.4.5 焦虑症状与重性抑郁障碍、抑郁症状和自杀行为共存  52
    3.4.6 任何情绪问题的现患率  52-53
    3.4.7 情绪问题在人口学特征中的分布  53-59
  3.5 社会联系的现况及其分布  59-69
    3.5.1 婚姻状况  59-60
    3.5.2 居住状况  60-63
    3.5.3 朋友个数  63-64
    3.5.4 邻居关系  64
    3.5.5 社会参与  64-66
    3.5.6 社会联系总分及不同人口学特征得分的差异  66-68
    3.5.7 社会联系五个维度的相关分析  68
    3.5.8 社会联系与社会支持  68-69
      3.5.8.1 社会支持得分情况  68
      3.5.8.2 社会联系与社会支持相关分析  68-69
  3.6 情绪问题的影响因素  69-76
    3.6.1 重性抑郁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  69-70
    3.6.2 焦虑症状的影响因素分析  70-72
    3.6.3 自杀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72-74
    3.6.4 任何情绪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  74-75
    3.6.5 生活事件与社会联系对情绪问题影响的交互作用分析  75-76
  3.7 抑郁患者的求助行为  76-80
    3.7.1 调查对象的死亡率  76
    3.7.2 随访的一般情况  76-77
    3.7.3 随访人群情绪问题患病率  77-78
    3.7.4 随访人群的求助行为  78-80
第四章 讨论  80-104
  4.1 样本的特征  80
  4.2 研究的方法学问题  80-84
    4.2.1 情绪问题的评估方法  80-82
    4.2.2 社会联系的评估方法  82-84
  4.3 农村老年人情绪问题的现患率及分布  84-91
    4.3.1 情绪问题的现患率及分布  84
    4.3.2 重性抑郁障碍和抑郁症状的现患率及分布  84-88
    4.3.3 焦虑症状的流行病学特征  88-89
    4.3.4 自杀未遂与自杀意念的发生率及分布  89-91
  4.4 情绪问题的独立影响因素  91-99
    4.4.1 躯体疾病  91-92
    4.4.2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92-94
    4.4.3 生活事件  94-95
    4.4.4 社会联系  95-99
    4.4.5 情绪问题的影响机制  99
  4.5 农村老年人情绪问题的社区干预  99-101
  4.6 本研究的价值与展望  101-104
结论  104-105
参考文献  105-122
综述  122-131
  参考文献  128-131
附录1  131-132
附录2  132-141
致谢  141-142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142

相似论文

  1. 基督徒的社会支持:结构与测量,B84-05
  2. 高校成人大学生心理压力、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G724
  3. 留守初中生亲社会行为与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B844.2
  4. 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健康教育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预防效果的研究,R473.73
  5. 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在高职学生自评症状与总体幸福感中的调节/中介效应研究,B844.2
  6. 初中生乐观心理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B844.2
  7.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自尊:虚拟社区使用偏好的调节作用,B841
  8. 城市拾荒者群体生活状态研究,C912
  9. 普通大学生与聋哑大学生自尊及其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G762
  10. 独生子女伤亡家庭社会支持研究,D632.1
  11. 居住安排对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B844.4
  12. 构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府责任的法律机制,F842.6
  13. 农村老年人口社会支持与养老方式选择实证研究,C913.6
  14. 不同依恋风格大学生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及其教育意义,B842.1
  15. 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农村孝道研究,D649
  16. 大学生人格特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B844.2
  17. 四县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子女支持对其影响的研究,B844.4
  18. 遭受多重侵害高职专新生的情绪问题及相关因素,B844.2
  19. 在韩汉语教师志愿者跨文化适应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632.9
  20. 基于用户社会联系的移动数据业务个性化推荐研究,F224
  21. 社会支持对个体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F224

中图分类: > 社会科学总论 > 社会学 > 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