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春秋》三传“信”德研究

作 者: 麻锋
导 师: 马进举
学 校: 河南大学
专 业: 伦理学
关键词: 《春秋》 春秋三传 信德 诚信 现实意义
分类号: B82-0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信”,是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的重要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儒家把“信”作为人的基本道德,列入“五常”(仁、义、礼、智、信)、“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之中。“信”以“诚”为道德之本、行为之源。“信”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本论文是以《春秋》三传作为基本对象,以“信”德作为主要内容而展开的研究。文章指出《春秋》是古代中国的儒家典籍,被列为“五经”之一,据传是由孔子修订。记事的目的,据后人阐发,主要是劝惩。记述运用“春秋笔法”,语言极为简练。“春秋三传”乃解释《春秋》之著作。包括《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春秋》三传被列入“十三经”之中,广受后人重视,乃儒家经学著作,同时也是研究先秦时期历史和文化最重要的文化典籍。三传中记载了大量有关“信”德的言语和史实,从这些史料中,可以看出“信”德在春秋时期的发展状况,为研究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各个方面提供依据。文章指出“信”德的主要内涵是“诚实守信”,《春秋》三传中的“信”德基本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信德是人格修养的基础,可以安身立命,以德服人;信德是人际关系的纽带,可以通过守诚重诺,促进和谐;信德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因素,若以信为本.能够稳定发展;信德是邦交关系的道德规范,可以促进睦邻友好,和平共处。春秋三传中的信德内容揭示出诚信作为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是中华民族基本的道德要求。这是历史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文章还总结出了《春秋》三传中“信”德的主要特征,并提出了春秋三传中的“信”德对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春秋三传中的信德思想,并非在特定时代起作用,而是具有普遍性、永恒性,世代影响着国人,渗透于现实生活。它给我们当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智慧,值得深入研究和借鉴。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Abstract  5-9
绪论  9-15
  一、 本论题的研究价值  9-11
    (一) 学术价值  9
    (二) 社会价值  9-11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2
    (一) 国内研究现状  11
    (二) 国外研究现状  11-12
  三、 研究目的  12
  四、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12-13
  五、 该论题的主要难点与解决办法  13-15
    (一) 主要难点  13
    (二) 解决办法  13-15
第一章 《春秋》三传的“信”德内涵  15-21
  一、 《春秋》  15-16
  二、 《春秋》三传  16-17
  三、 “信”德的内涵  17-21
第二章 春秋三传中的“信”德基本价值与主要内容  21-37
  一、 人格修养的基础——安身立命,以德服人  21-27
    (一) “有信则立”  21-23
    (二) “失信不立”  23-26
    (三) 有信无义,也会让人疏远  26-27
  二、 人际关系的纽带——促进和谐  27-28
    (一) 有信德者,可以广结善缘,“得道多助”  27
    (二) 无信者,“失道寡助”,难被重用  27-28
  三、 安邦定国的重要因素——以信为本,稳定发展  28-31
    (一) 可以约束统治阶级内部关系  28-29
    (二) 可以安抚人心,教化民众  29-31
  四、 邦交关系的重要原则——睦邻友好,和平共处  31-37
    (一) 有“信”之国则有外援  32-33
    (二) 无“信”之国易招祸患  33-37
第三章 春秋三传中“信”德的主要特征  37-45
  一、 信观念重视“敬”、“诚”,注重道德自觉性  37
  二、 折射出春秋时期思想文化处于转型阶段  37-40
    (一) 春秋之前,“天命观”盛行  38
    (二) 春秋时期,“民神并重”思想突出  38-39
    (三) “无神论”初现端倪  39-40
  三、 主要反映在祭祀或卜筮活动中  40-42
  四、 盟会频繁折射出诚信缺乏  42-45
第四章 春秋三传中的“信”德对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45-49
  一、 从国内来看,春秋三传中的“信”德为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45-47
    (一) 要以诚信为本,提高个人道德修养  45
    (二) 以诚信为基础,创造谐相处的人际关系  45-46
    (三) 诚信治国,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才能稳定发展  46-47
  二、 从国际上讲,春秋三传中的“信”德为我国国家外交关系提供理论指导  47-49
结语  49-51
参考文献  51-53
致谢  53-54

相似论文

  1. 基于“童谣体验”的小学生诚信教育研究,G621
  2.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创新精神与现实意义,A841
  3. 我国大学生助学贷款问题中的诚信建设研究,G647.5
  4. 当前我国社会政府公信力探析,B82-05
  5. 学业诚信教育之检讨,G642.474
  6. 陶行知社会教育思想简论,G40-092
  7. 大学生诚信教育探析,G641
  8. 企业诚信评价体系构建研究,F407.7
  9. 论我国报纸新闻时评的发展,G212
  10. 鲍德里亚媒介批判理论研究,B089.1
  11. 马克思的自由观及其现实意义,D081
  12. 儒家和中国伊斯兰教“忠孝观”比较研究,B82
  13. 《晏子春秋》行政伦理思想初探,D092
  14. 我国网络团购诚信管理对策的研究,F203
  15. 赵本山小品的文化阐释,J827
  16. 荀子“礼”观念下的法、术、势思想,B222.6
  17. 美国治理学术不端行为的经验与启示研究,G327.12
  18. 十六国北朝教育述论,K235
  19. 周恩来民族团结思想研究,D633
  20. 论新世纪“主旋律”小说的创作特征,I106.4
  21. 论中西方绘画中的怪诞美,J205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伦理学(道德哲学) > 伦理学理论与方法论 > 伦理学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