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不同施肥处理对黄淮海地区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作 者: 杜广红
导 师: 沈德龙
学 校: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专 业: 微生物学
关键词: 施肥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微生物学特性 Biolog DGGE
分类号: S154.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19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采用了不同施肥试验,共设5个处理,即T1(不施肥对照),T2(NPK),T3(70%NPK+有机肥),T4(NPK+秸秆),T5(NPK+秸秆+秸秆腐熟剂)。采用DGGEBiolog方法研究了土壤微生物区系组成和功能多样性,并结合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土壤微生物数量及作物产量等指标,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为构建高产土壤微生物区系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各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表现为:各处理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无显著差异;施肥处理土壤氮、磷、钾含量略高于不施肥对照。2.各施肥处理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土壤脲酶、纤维素酶活性与对照相比均有增加,其中T5增加效果最显著。在两季中,T5土壤细菌数量分别比对照增加70.9%和283.5%,土壤脲酶、纤维素酶与对照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3.通过DGGE分析土壤微生物区系组成,分别对小麦季DGGE图谱10个条带和玉米季DGGE图谱13个条带切胶测序,结果表明,两季中土壤细菌多为不可培养细菌,可培养细菌中,主要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和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 sp.)菌群。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小麦季和玉米季不同处理土壤细菌群落均可分为三大类群,即T1、T2为第一类群,T4、T5为第二类群,T3为第三类群。4.Biolog分析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结果可知,T3、T4和T5的AWCD值、微生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H、E高于T2和T1,而优势度指数(DS)的结果恰恰相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微生物利用碳源能力T3>T4、T5>T2>T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Biolog指数与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在一定程度上正相关。5.各施肥处理能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小麦季和玉米季产量最高的处理分别为T5和T3,增幅分别为38.2%和29.1%。小麦冬前分蘖数T3、T4、T5显著高于T2、T1,而最大分蘖数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玉米叶绿素含量(SPAD值)、叶面积指数(LAI)及干物质积累量施肥处理均高于不施肥对照,而施肥处理间差异较小。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脲酶和土壤纤维素酶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土壤肥力。综合以上分析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有机肥配施和秸秆还田处理更有利于构建高产土壤微生物区系。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12
英文缩略表  12-13
第一章 绪论  13-23
  1.1 我国土壤肥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3
  1.2 施肥对作物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13-16
    1.2.1 施肥对作物的影响  13-14
    1.2.2 施肥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14
    1.2.3 施肥对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14-16
  1.3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  16-20
    1.3.1 分离和培养法  16-17
    1.3.2 生物标志物分析法  17-18
    1.3.3 Biolog 微平板法  18-19
    1.3.4 核酸分析法  19-20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0-21
  1.5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21-23
    1.5.1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21-22
    1.5.2 本论文的技术路线  22-23
第二章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23-29
  2.1 材料与方法  23-24
    2.1.1 土壤样品采集  23
    2.1.2 主要仪器设备  23-24
    2.1.3 试验方法  24
  2.2 结果与分析  24-28
    2.2.1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 pH 的影响  24-25
    2.2.2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25
    2.2.3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氮素的影响  25-26
    2.2.4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磷素的影响  26-27
    2.2.5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钾素的影响  27-28
  2.3 本章小结  28-29
第三章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29-35
  3.1 材料与方法  29-31
    3.1.1 主要仪器设备  29
    3.1.2 土壤样品采集  29
    3.1.3 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测定方法  29-31
  3.2 结果与分析  31-33
    3.2.1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31
    3.2.2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31-33
    3.2.3 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数量相关性分析  33
  3.3 本章小结  33-35
第四章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35-46
  4.1 材料与方法  35-37
    4.1.1 主要仪器设备  35
    4.1.2 主要缓冲液和试剂  35-36
    4.1.3 土壤样品采集  36
    4.1.4 实验方法  36-37
  4.2 结果与分析  37-45
    4.2.1 土壤 DNA 的提取结果  37-38
    4.2.2 16S rDNA V3 区扩增结果  38-40
    4.2.3 DGGE 指纹图谱优势条带的回收测序与 UPGMA 聚类分析  40-45
  4.3 本章小结  45-46
第五章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功能的影响  46-54
  5.1 材料与方法  46-47
    5.1.1 主要仪器设备  46
    5.1.2 土壤样品采集  46
    5.1.3 Biolog 生态微板操作方法  46-47
    5.1.4 数据分析方法  47
  5.2 结果与分析  47-53
    5.2.1 不同施肥处理土壤的 AWCD 分析  47-48
    5.2.2 不同施肥处理土壤的多样性指数分析  48-49
    5.2.3 主成份分析  49-52
    5.2.4 Biolog 指数与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及土壤理化性质间相关性  52-53
  5.3 本章小结  53-54
第六章 不同施肥处理对作物生长及产量指标的影响  54-59
  6.1 材料与方法  54-55
    6.1.1 主要仪器设备  54
    6.1.2 试验方法  54-55
  6.2 结果与分析  55-58
    6.2.1 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季田间调查及产量指标的影响  55-56
    6.2.2 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季田间调查及产量指标的影响  56-58
    6.2.3 作物产量与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相关性  58
  6.3 本章小结  58-59
第七章 全文结论  59-60
参考文献  60-67
致谢  67-68
作者简历  68

相似论文

  1. 外来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对入侵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S451
  2. 基于步进电机的自动变量施肥系统研究,S224.2
  3.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南方典型水稻土有机碳积累的微生物学机制初探,S158
  4. 微生物有机肥防治土传棉花黄萎病的效果及对根际微生物影响,S144.1
  5. 高产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氮素的调控与管理,S512.1
  6. 长期不同施肥下江西双季稻田系统生产力与抗逆性的比较分析,S511.42
  7. 烤烟连作障碍效应与微生物菌剂消减技术初探,S572
  8. 连作花生红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及微生物制剂对连作花生的影响,S565.2
  9. 冰鲜鸡肉腐败微生物分析及其减菌剂的研究,TS251.1
  10. 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太湖地区水稻土团聚体颗粒组的细菌、真菌多样性研究,S154.3
  11. 土壤有机营养添加物对土壤微生态的修复效果与机制分析,S143
  12. 连作烟田烟草青枯病的生态控制技术及其微生态机制,S435.72
  13. 长期不同施肥制度下红壤双季稻田甲烷与氧化亚氮排放的研究,S511
  14. 铜、锌不同施用方式和AM真菌与施磷量对丹参生长及有效成分的影响,S567.53
  15. 江苏省水稻、小麦施肥现状的分析与评价,S511
  16. 猪后肠产甲烷菌群多样性及其与乙酸生成关系的研究,S828
  17. 5株斜带石斑鱼肠道原籍菌的益生作用研究,S917.4
  18. 秸秆还田条件下土壤活性有机碳、氮与作物生长间关系动态研究,S158
  19. 健康与腹泻仔猪粪样菌群的比较及猪源肠道丁酸产生菌的分离,S828
  20. 南方红黄壤地区土壤微生物碳素循环相关基因多样性研究,S154.3
  21. 自然湿地水体中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X172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业基础科学 > 土壤学 > 土壤生物学 > 土壤微生物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