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长期不同施肥下江西双季稻田系统生产力与抗逆性的比较分析
作 者: 王鑫
导 师: 张卫建
学 校: 南京农业大学
专 业: 生态学
关键词: 长期试验 施肥措施 稻田 生产力 抗逆性 江西
分类号: S511.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施肥是维持和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途径,对我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已达到50%以上。但是,不合理的施肥方式容易导致土壤退化和质量下降,从而影响作物产量的持续提升。江南丘陵是我国双季稻主产区,江西稻田是该区域的典型代表,在我国中长期粮食安全保障中起着关键作用。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江西双季稻田系统生产力的长期影响,对保障我国南方双季稻生产的可持续性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依据29年的田间施肥小区试验和4年的养分耗竭盆栽试验,分析比较了长期不同施肥下稻田系统生产力、物质生产效率的差异,通过对不同施肥处理下稻田生产力的变化趋势、变异系数和产量可持续指数(SYI)等相关参数的分析研究,阐明了长期不同施肥措施对江西稻田生产力和抗逆性的综合效应。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长期氮磷钾单施在短期对双季稻有增产效应,其中,氮肥增产效果更显著。单施氮肥(N)增产年限约为16年,随时间推移,增产优势减弱。试验进行29后,N、P、K处理籽粒产量分别与对照相差9.8%、-6.1%、-1.0%,与对照之间差异不显著。长期缺失氮肥(PK)生产力显著低于NP、NK处理,多年籽粒产量均值分别比上述处理低15.0%、14.8%。平衡施肥处理(NPK和NPK+OM)生物量、产量始终高于其他施肥处理。其中有机无机配施(NPK+OM)生物量、产量始终显著高于化肥氮磷钾配施(NPK)处理,其周年平均生物量和籽粒产量比氮磷钾配施的高24.5%和20.2%。只有NPK+OM、P处理周年籽粒产量呈现上升趋势(6.9 kg hm-2 a-1、5.2 kg hm-2 a-1),未达到显著水平。2.与其他施肥处理相比,单施氮肥降低了双季稻周年生物量的变异系数(CV)、提高双季稻周年生物量的可持续性指数(SYI),其次是氮磷钾配施(NPK)处理;无论早稻还是晚稻季,平衡施肥处理(NPK、NPK+OM)下产量变异系数均小于其他处理,产量可持续性指数均大于其他处理。虽然N处理下生物量生产稳定性较高,但其生产力水平低。可见,只有平衡施肥能够确保双季稻田系统持续高产、稳产。3.在养分耗竭试验中,单施氮肥的稻田系统耐瘠能力好于单施磷肥和单施钾肥,其周年生物量、籽粒产量均值分别比上述处理高3.5%、3.7%,6.2%、8.0%。长期单施磷肥的稻田系统退化严重,耐瘠力差,偏施NK处理产量以-5.0 g pot-1 a-1的速度呈显著下降趋势,可见长期单施磷肥以及长期缺失磷肥对稻田系统的耐瘠性都有负面影响,因此在红壤稻田系统中合理配施磷肥才能有效地提高系统的耐瘠能力。耗竭试验4年后,各季及周年水稻的生物量和籽粒产量均以NPK+OM处理最高,而且试验期内生物量、籽粒产量均值也以NPK+OM处理为最高,说明有机无机配施的稻田土壤耐瘠能力高于其它施肥处理。可见,有机无机配施不仅能使稻田系统持续保持较高的生产力,而且能够提升系统的抗逆性,有利于江西双季稻田系统持续高产稳产。4.施氮肥的处理降低了氮收获指数,PK处理氮收获指数最高,显著高于N、NPK+OM、NP、NPK处理。氮肥施用量相等的情况下,氮肥利用效率随着氮磷钾配施水平的提高而增加,氮肥利用效率大小表现为:NPK>NP, NK>N;在氮磷钾配基础上适量加施有机肥同样能够提高氮肥利用效率。
|
全文目录
摘要 6-8ABSTRACT 8-11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23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3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9 1.2.1 不同施肥方式下稻田系统生产力的差异 13-16 1.2.2 长期不同施肥方式下产量变化趋势、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16-19 1.2.3 长期不同施肥方式下稻田系统的耐瘠力 19 1.3 研究方案 19-23 1.3.1 研究目的 19-20 1.3.2 研究内容 20 1.3.3 研究思路 20-21 1.3.4 技术路线 21-23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3-27 2.1 试验站概况 23 2.2 试验设计 23-24 2.2.1 长期定位试验 23 2.2.2 养分耗竭盆栽试验 23-24 2.3 测定指标与方法 24-25 2.3.1 系统生产力评价指标 24-25 2.3.2 系统抗逆性评价指标 25 2.3.3 氮素利用效率指标 25 2.4 数据统计分析 25-27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27-45 3.1 长期不同施肥下双季稻田系统的生产力 27-34 3.1.1 长期不同施肥下双季稻田系统生产力的年际变化 27-30 3.1.2 长期不同施肥下双季稻田系统生产力的变化趋势 30-31 3.1.3 长期不同施肥下双季稻田系统生产力的差异 31-34 3.2 长期不同施肥下双季稻田系统的抗逆性 34-41 3.2.1 长期不同施肥下双季稻田系统生产力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 34-36 3.2.2 长期不同施肥下双季稻田系统的耐瘠力 36-41 3.3 长期不同施肥下双季稻的氮素利用效率 41-45第四章 讨论 45-53 4.1 长期不同施肥下双季稻田系统的生产力 45-47 4.1.1 长期不同施肥下双季稻田系统生产力的年际变化 45-46 4.1.2 长期不同施肥下双季稻田系统生产力的变化趋势 46 4.1.3 长期不同施肥下双季稻田系统生产力的差异 46-47 4.2 长期不同施肥下双季稻田系统的抗逆性 47-50 4.2.1 长期不同施肥下双季稻田系统生产力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 47-48 4.2.2 长期不同施肥下双季稻田系统的耐瘠力 48-50 4.3 长期不同施肥下双季稻的氮素利用效率 50-53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3-55 5.1 结论 53-54 5.2 展望 54-55参考文献 55-61致谢 61-63附: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63
|
相似论文
- 温州天河不同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的研究,Q958.8
- 抗高效氟吡甲禾灵日本看麦娘生态适应性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S451.2
- 上海市青浦区稻田杂草群落演替及其防除技术研究,S451
- 淮北地区直播稻田杂草发生、危害及化除技术研究,S451.1
- 江淮历代小麦主栽品种生产力与氮肥效率的比较研究,S512.1
- 长期绿肥还田对江西双季稻田系统生产力与抗逆性的影响研究,S511.42
- 基于遥感信息与模型耦合的水稻生长预测技术研究,S511
- 福建海坛岛主要防护林树种的生物生产力研究和土壤养分特征分析,S727.2
- 基于遥感信息与模型耦合的小麦生长监测预测技术研究,S512.1
- 南京市溧水县稻田土壤全氮的遥感估测,S153
- 丹阳市稻麦复种系统作物生产力与氮素利用效率研究,S511
- 江西农村留守儿童体质健康状况及生活习惯的现状调查,G527
- 秸秆还田条件下土壤活性有机碳、氮与作物生长间关系动态研究,S158
- 不同施肥措施对矿区复垦土壤活性碳库的影响,S158
- 论人的全面发展及其现实意义,B038
- 六朝江西佛教及其相关问题研究,B948
- 论实践标准的与时俱进性,D61
- 江西省高校跨学科体育硕士研究生就业意向调查与分析,G647.38
- 江西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梯队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G832
- 江西省师范类高校普通学生体育观念的研究,G807.4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稻 > 按栽培制度分 > 双季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