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鲁银集团协同效应研究

作 者: 刘晓志
导 师: 钟耕深
学 校: 山东大学
专 业: 工商管理
关键词: 协同效应 企业集团 评价模型 鲁银集团
分类号: F279.2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的企业集团不断涌现,市场竞争变得日趋激烈,企业特别是企业集团面临着如何通过加强内部协作,充分发挥管理、经营、财务、人力资源和文化等方面的综合优势获取有利竞争地位的重大挑战。在1965年出版的《公司战略》中,安索夫首次提出了协同效应的经济学意义——标志着协同效应理论正式应用于管理领域。目前学者们研究协同效应理论的热情方兴未艾,分别从各自立场和角度对协同效应理论进行了解读和阐述,努力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实践中去,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年来,我国一大批企业集团伴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而快速发展壮大,但相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来说,其规模仍较小、实力仍较弱,市场竞争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通过加强企业集团内部的协同效应是提高企业集团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我国许多企业集团缺乏对协同效应概念及理论的深入系统的了解,这影响了我国企业集团协同效应的识别、评价、改进和提高,不利于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因此,如何识别、评价和提升我国企业集团协同效应成为一个重要而迫切的课题。本文在论述了企业集团概念、协同效应概念及国内外关于协同效应理论研究最新成果的情况下,以个人对协同效应概念和协同效应理论的理解为基础,创建了协同效应综合评价模型,并运用模型对鲁银集团协同效应进行了分析和评价,随后给出了为进一步提升鲁银集团协同效应应采取的措施。本文希望通过对协同效应的研究为企业集团识别、评价及提升协同效应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10-11
ABSTRACT  11-13
第一章 绪论  13-16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3-14
    1.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13
    1.1.2 论文的研究意义  13-14
  1.2 研究方法与思路  14-16
    1.2.1 研究方法  14
    1.2.2 研究思路  14-16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16-26
  2.1 企业集团管理理论综述  16-17
    2.1.1 企业集团的定义  16-17
    2.1.2 企业集团形成的动因  17
  2.2 协同效应理论综述  17-26
    2.2.1 协同效应理论产生的背景  17
    2.2.2 协同效应的概念  17-18
    2.2.3 国内外关于协同效应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  18-26
第三章 协同效应综合评价模型  26-33
  3.1 协同效应评价指标的构成  26-31
    3.1.1 管理协同效应的评价指标  26-28
    3.1.2 经营协同效应的评价指标  28
    3.1.3 财务协同效应的评价指标  28-29
    3.1.4 无形资产协同效应的评价指标  29-30
    3.1.5 人力资源协同效应的评价指标  30-31
  3.2 协同效应综合评价模型  31-33
    3.2.1 协同效应综合评价模型  31-32
    3.2.2 协同效应综合评价模型相关事项说明  32-33
第四章 鲁银集团协同效应现状分析与评价  33-52
  4.1 鲁银集团简介及产业现状  33-39
    4.1.1 鲁银集团概况  33-34
    4.1.2 鲁银集团组织架构  34-35
    4.1.3 鲁银集团产业现状  35-39
  4.2 鲁银集团协同现状分析与评价  39-52
    4.2.1 管理协同效应现状分析与评价  39-41
    4.2.2 经营协同效应现状分析与评价  41-42
    4.2.3 财务协同效应现状分析与评价  42-45
    4.2.4 无形资产协同效应现状分析与评价  45-47
    4.2.5 人力资源协同效应的现状分析  47-49
    4.2.6 鲁银集团协同效应综合评价  49-52
第五章 鲁银集团协同效应提升措施  52-62
  5.1 加强鲁银集团协同效应的必要性分析  52-53
  5.2 加强管理方面的协同  53-55
    5.2.1 建立更为紧密的战略配合机制  53-54
    5.2.2 加强集团职能建设  54-55
  5.3 加强经营方面的协同  55-56
    5.3.1 集中优势资源,获取业务协同  55
    5.3.2 降低交易费用  55-56
  5.4 加强财务方面的的协同  56-58
    5.4.1 强化财务信息的协同  56-57
    5.4.2 实现财务与业务的协同  57
    5.4.3 强化资金协同  57-58
  5.5 加强人力资源方面的的协同  58-60
    5.5.1 建立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58
    5.5.2 建立集团人才库  58-59
    5.5.3 建立统一的培训体系  59-60
  5.6 加强无形资源方面的协同  60-62
    5.6.1 进一步推进集团文化整合  60-61
    5.6.2 完善信息建设  61-62
第六章 结束语  62-64
  6.1 结论  62-63
  6.2 研究缺陷与不足  63-64
参考文献  64-67
致谢  67-68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8

相似论文

  1. 城市商品住宅开发风险分析与应对研究,F293.35
  2. 我国高校BOT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研究,G647
  3. 黄磷储罐区安全评价方法研究,TQ126.317
  4. 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江苏省种植模式优势度评价,S344
  5. LNGF公司硼泥综合利用项目投资机会研究,F426.72
  6.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高校图书馆危机评价研究,G258.6
  7. 青年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构建,C964.2
  8. 大学社会评价模型的构建研究,G647
  9. 沙利度胺对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生长及血管生成的影响,R735.9
  10. 基于公司治理的企业集团内部控制问题的研究,F275
  11. 高中英语课堂隐性与显性教学研究,G633.41
  12. 高校教师绩效评价问题研究,G645.1
  13. CD59 CD55脂筏效应在T细胞活化信号转导中的作用研究,R392.12
  14. 造纸工业循环经济评价模型构建研究,F426.83
  15. XY公司成本控制分析,F426.8
  16. 供电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评价,F406.7;F426.61
  17. H集团公司财务管控分析,F275
  18. 杭州城市公园典型植物群落结构与游憩度研究,Q948
  19. 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增量成本与增量效益研究,F426.92;F206
  20. 企业内部控制的整合评价模型研究,F275
  21. 磷酸酯阻燃剂PPAP的制备及其在纯棉织物上的应用研究,TS195.24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企业经济 > 世界各国企业经济 > 中国 > 个别企业经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