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四川香肠中产蛋白酶和脂肪酶霉菌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初步应用

作 者: 程燕
导 师: 杨勇
学 校: 四川农业大学
专 业: 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
关键词: 四川香肠 发酵香肠 霉菌的筛选 产黄青霉 理化特性 微生物特性 混合发酵剂
分类号: TS251.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3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发酵香肠是目前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发酵肉制品之一,营养价值高、耐贮藏、风味独特,因此深受世界各国消费者的喜爱。现代加工工艺倾向于采用微生物发酵剂代替自然发酵来实现对发酵过程的有效控制,从而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的稳定性。从传统的发酵肉制品中筛选优良菌株作为发酵剂成为当前该领域研究的热点。本项目从传统四川香肠中筛选优良霉菌,并与乳酸菌、葡萄球菌混合用于四川香肠的制作,评价混合菌株对香肠风味的影响,为今后研制多菌种发酵、混合发酵剂复配应用等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从四川自然发酵香肠表面中分离得到121株霉菌菌株,分属曲霉、青霉和毛霉,以蛋白酶、脂肪酶活性作为筛选指标,经初筛、复筛,得到一株产蛋白酶、脂肪酶活性强的菌株P2。经形态观察以及菌株的分子生物鉴定,P2最终鉴定为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最适生长温度为24℃。2.对筛选出的P.chrysogenum P2进行毒理学评价。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小白鼠一次经口灌胃P.chrysogenum P2发酵液14天后,均无死亡,按急性毒理学剂量等级标准属实际无毒级物质;遗传毒性试验中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的结果均为阴性,未显示出致突变性,精子畸变试验也显示P2发酵液对小鼠生殖细胞无致畸变作用;30d喂养试验中各实验组小白鼠生长发育良好,体重、食物利用率,以及30天后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各组实验小白鼠解剖后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未见明显病变。3.考察葡萄糖、蛋白胨、玉米油基质对P.chrysogenum P2产生挥发性物质的影响。在葡萄糖基质培养基中分离鉴定出38种挥发性物质,主要由萜烯类(84.741%)和醇类(11.619%)组成;在蛋白胨基质培养基中分离鉴定出32种挥发性物质,主要由萜烯类(30.052%)和烷烃类(58.420%)组成;在玉米油基质培养基中分离鉴定出33种挥发性物质,主要由萜烯类(70.963%)和酸类(20.208%)组成。4.以筛选出的产黄青霉P2与实验室保存的戊糖乳杆菌L76和腐生葡萄球菌S25为复合发酵剂对四川香肠进行初步应用,同时以未接种的自然发酵香肠为对照,并检测两组产品的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整个加工过程中,接种组的pH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品的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均呈下降趋势,在晾挂8天后,接种组的水分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品的酸价和过氧化值都随着加工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两组香肠的氨基酸态氮含量都呈现上升趋势,在灌肠当天接种组氨基酸态氮含量显著高于(P<0.01)对照组;两组香肠在成熟晾挂的30天中蛋白质的水解一直在不断进行,在晾挂第4d后接种组的水解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晾挂前13天,接种组的细菌总数、乳酸菌、葡萄球菌数、霉菌和酵母菌高于对照组,后期反之;在前15d接种组的组织形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品的色泽随着晾挂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好;在发酵成熟30天里,接种组的滋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接种组第30天样品中的醇、酮、酯、醛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接种组和对照组第1天的样品(P<0.05);接种组第30天的样品中的醇、酮、酯、醛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第30天的样品(P<0.05)。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8
縮略词  8-12
第一章 前言  12-19
  1.1 发酵香肠的定义和种类  12
  1.2 霉菌发酵肉制品的研究进展  12-17
    1.2.1 霉菌发酵肉制品的简介  12-13
    1.2.2 霉菌在发酵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13-14
    1.2.3 霉菌对发酵肉制品中香气成分形成的作用研究  14-17
  1.3 霉菌在发酵肉制品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7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7-18
  1.5 研究内容  18-19
    1.5.1 优良产香霉菌的筛选和鉴定  18
    1.5.2 霉菌的毒理学安全评价  18
    1.5.3 霉菌在不同基质上的产香情况  18
    1.5.4 霉菌在香肠上的初步应用  18-19
第二章 四川香肠中产蛋白酶和脂肪酶霉菌菌株的分离鉴定  19-28
  2.1 前言  19
  2.2 材料与方法  19-22
    2.2.1 实验材料  19-20
    2.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20
    2.2.3 实验方法  20-22
  2.3 结果与讨论  22-26
    2.3.1 霉菌的分离、纯化和初步鉴定结果  22
    2.3.2 菌株初筛试验结果  22-23
    2.3.3 菌株复筛试验结果  23
    2.3.4 菌种的鉴定  23-25
    2.3.5 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25-26
  2.4 本章小结  26-28
第三章 产黄青霉P2安全性鉴定  28-35
  3.1 前言  28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8-29
    3.2.1 试验动物  28
    3.2.2 受试物  28
    3.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28
    3.2.4 急性毒性试验  28
    3.2.5 遗传毒性试验  28
    3.2.6 30天喂养试验  28-29
  3.3 结果与讨论  29-33
    3.3.1 急性毒理学试验结果  29
    3.3.2 骨髓微核试验结果  29-31
    3.3.3 小鼠精子试验结果  31
    3.3.4 30天喂养试验结果  31-33
  3.4 本章小结  33-35
第四章 菌株P2在不同基质培养基中产生的挥发性物质  35-42
  4.1 前言  35
  4.2 材料与方法  35-36
    4.2.1 培养基  35
    4.2.2 仪器与设备  35
    4.2.3 实验方法  35-36
  4.3 结果与讨论  36-41
    4.3.1 产黄青霉P2在葡萄糖培养基的挥发性物质  36-38
    4.3.2 产黄青霉P2在蛋白胨培养基的挥发性物质  38-39
    4.3.3 产黄青霉P2在玉米油培养基的挥发性物质  39-41
  4.5 本章小结  41-42
第五章 复合发酵剂在四川香肠中的初步应用  42-59
  5.1 前言  42
  5.2 材料与方法  42-44
    5.2.1 实验材料  42
    5.2.2 仪器与设备  42
    5.2.3 实验方法  42-44
  5.3 结果与讨论  44-57
    5.3.1 两组产品成熟过程中的理化变化  44-49
    5.3.2 两组产品成熟过程中微生物的变化  49-52
    5.3.3 感官评价  52
    5.3.4 两组产品成熟前后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变化  52-57
  5.4 本章小结  57-59
第六章 全文结论与展望  59-61
  6.1 研究结论  59
  6.2 论文的创新点  59
  6.3 展望  59-61
参考文献  61-68
致谢  68-70
附录  70-72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2

相似论文

  1. 红曲米在发酵香肠中的应用研究,TS251.65
  2. 酸肉中产一氧化氮乳酸菌的筛选及其对发酵香肠发色的影响,TS251.65
  3. 发酵香肠工艺研究,TS251.65
  4. 羟丙基糯米淀粉制备及其在速冻汤圆中的应用研究,TS213.3
  5. 一种侵染棉花黄萎病菌的双链RNA病毒研究,S435.621
  6. 火麻籽油提取及精炼研究,TS224
  7. 文旦柚果皮果胶的提取及理化特性研究与应用,TQ432.71
  8. 发芽糙米工艺优化及理化特性研究,TS212
  9. 超高压处理生鲜金枪鱼片保鲜研究,TS254.4
  10. EMS诱变小麦M3籽粒鉴定及高抗性淀粉的初步筛选,S512.1
  11. 青稞淀粉的提取及特性研究,TS231
  12. 真菌代谢产物中促进纳他霉素合成的诱导子的研究,TQ465
  13. 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中膜污染影响因素的研究,X703
  14. 青梅核仁油提取工艺及理化特性的研究,TS225.1
  15. 发酵食品中生物胺的检测与控制,TS207.3
  16. 发酵香肠中乳酸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TS251.1
  17. 橡子淀粉提取及其主要理化特性分析,TS231
  18. 四川腊肉和香肠加工贮藏过程中微生态系统的RAPD分析,TS251.6
  19. 菱角淀粉理化性质及粉丝加工工艺研究,TS236.5
  20. 产脂肪酶真菌的分离鉴定、产酶条件优化及酶学性质研究,TQ925
  21. 香蕉皮膳食纤维的研究,TS201.2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轻工业、手工业 > 食品工业 > 屠宰及肉类加工工业 > 肉制品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