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川白芷及柘藤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 者: 梁波
导 师: 杨世林;徐丽珍;邹忠梅
学 校: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专 业: 生药学
关键词: 川白芷 化学成分 线型呋喃香豆素 8-甲氧基-5-羟基补骨脂素 Psoralenquinone 3-甲氧基-1H-吡咯 白芷质量标准 RP-HPLC 指纹图谱 柘藤
分类号: R284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49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1.川白芷化学成分研究川白芷(Angelica dahurica Benth.et Hook.f. var. formosana Shan et Yuan)为伞形科当归属植物,其根入药,为临床常用中药之一,收载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性温、味辛,有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脓排肿的作用,临床广泛应用于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鼻渊、牙痛、白带、疮疡肿痛等病症并有较好的疗效。为了更深入地研究中药川白芷,合理利用其药物资源,推动中药现代化的进程,我们对川白芷进行了化学成分的系统研究。应用现代色谱技术对产于四川遂宁的中药川白芷的乙醇提取物进行了系统的分离,从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通过经典的化学方法和各种现代波谱学技术(包括UV,IR,1HNMR,13CNMR,1H-1HCOSY,HMQC,HMBC,NOESY,EI-MS),鉴定了其中的19个化合物。在已鉴定的化合物中,3个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已鉴定的化合物包括13个线型呋喃香豆素衍生物:异欧前胡素(isoimperatorin,BZH-1),欧前胡素(imperatorin,BZH-2),佛手柑内酯(bergapten,BZH-3),别欧前胡素(alloimperatorin,BZH-4),花椒毒酚(xanthotoxol,BZH-5),8-甲氧基-5-羟基补骨脂素(8-methoxy-5-hydroxypsoralen,BZH-6),比克白芷素(byakangelicin,BZH-7),水合氧化前胡内酯(oxypeucedanin hydrate,BZH-8),珊瑚菜内酯(phellopterin,BZH-9),花椒毒素(xanthotoxin,BZH-10),异回芹内酯(isopimpinellin,BZH-11),别异欧前胡素(alloisoimperatorin,BZH-12),psoralenquinone(BZH-13);1个吡咯衍生物:3-甲氧基-1H-吡咯(3-methoxy-1H-pyrrole,BZH-15);2个有机酸:棕榈酸(palmitic acid,BZH-16),硬脂酸(stearic acid,BZH-17);3个甾醇类:β-谷甾醇(β-sitosterol,BZH-18),豆甾醇(stigmasterol,BZH-19),胡萝卜苷(daucosterol,BZH-20)。其中,BZH-6,BZH-13,BZH-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为了建立白芷药材的质量控制体系,我们进行了川白芷化学成分分析方法的初步研究。利用RP-HPLC方法对川白芷中的4个线型呋喃香豆素类成分进行了快速、高效的分离,并对其中3个进行了含量测定。在本次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根据中国药典2000版的质量标准,我们以欧前胡素为指标成分,初步建立了白芷药材的质量标准,但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利用RP-HPLC方法对白芷药材的指纹图谱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5个不同批次白芷药材的指纹图谱进行了初步的比较。对白芷乙醇提取物的不同部位进行了初步的药理实验。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和正丁醇萃取部分对小鼠免疫功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机体中重要的炎症介质之一TNF-α的产生也具有抑制作用;体外抑菌实验表明,各部位对致病菌如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较弱。其作用机制和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本文还对白芷的化学和药理学研究的概况进行了综述,这对于合理开发利用白芷的药物资源,实现药材的中药现代化提供了必要的基础。2.柘藤的化学成分研究柘藤(Cudrania fruticosa Wight)为桑科柘属植物,产于云南(麻栗坡)、西畴、西双版纳,生于海拔1000~1700米,季雨林中。文献报道其同属植物具有多种较强的生物活性,如抗炎、肝保护作用、抗脂质过氧化、抑菌、抗真菌以及对人类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等,民间广泛用于治疗肺结核、湿热黄疸、疝气、崩中血结、疟疾、流行性腮腺炎、急性关节扭伤等。柘藤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鲜有报道。但是在活性筛选过程中我们发现柘藤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为了充分利用我国的药用植物资源和寻找低毒、高效的抗肿瘤先导化合物,本文对柘藤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应用现代的色谱技术对产于云南的柘藤根的乙醇提取物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分离工作,从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通过各种波谱技术(包括UV,IR,1HNMR,13CNMR,1H-1HCOSY,HMQC,HMBC,NOESY,EI-MS,ESI-MS),对其进行了结构鉴定。其中4个为新化合物,1个为新的天然产物,10个为首次从柘属植物中分离得到,5个为首次从柘藤中分离得到。新化合物为4个咄酮类化合物,分别命名为:1,6,7-三羟基-2-(1,1-二甲基-2-丙烯基)-3-甲氧基口山酮(1,6,7-trihydroxy-2-(1,1-dimethyl-2-propenyl)-3-methoxyxanthone,ZHT-11),3,6,7-三羟基-1-甲氧基咄酮(3,6,7-trihydroxy-1-methoxyxanthone,ZHT-4),柘藤咄酮U(Cudraxanthone U,ZHT-6),柘藤(口山)酮T(Cudraxanthone T,ZHT-10)。新的天然产物也是咄酮类化合物,为3,5,6-三羟基-1-甲氧基(口山)酮(3,5,6-trihydroxy-1-methoxyxanthone,ZHT-5)。其他已鉴定的化合物包括6个咄酮类化合物:1,3,5-三羟基(口山)酮(1,3,5-trihydroxyxanthone,ZHT-12),1,3,5-三羟基-4-(3-羟基-3-甲基丁基)(口山)酮(1,3,5-trihydroxy-4-(3-hydroxy-3-methylbutyl)xanthone,ZHT-13),散沫花(口山)酮Ⅰ(1axanthoneⅠ,ZHT-14),3,8-二羟基-1,4-二甲氧基(口山)酮(3,8-dihydroxy-1,4-dimethoxyxanthone,ZHT-18),7-O-β-D-吡喃葡萄糖基-1-羟基(口山)酮(7-O-β-D-glucopyranosyl-1-hydroxyxanthone,ZHT-19),3-O-β-D-吡喃葡萄糖基-1,7-二羟基-2-甲氧基咄酮(3-O-β-D-glucopyranosyl-1,7-dihydroxy-2-methoxyxanthone,ZHT-20);8个黄酮苷类化合物:槲皮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quercimeritrin,ZHT-1),山柰酚-7-O-β-D-吡喃葡萄糖苷(populnin,ZHT-2),5-甲氧基-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5-methoxyastragalin,ZHT-3),山柰酚-3,7-O-β-D-二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7-O-β-D-diglucoside,ZHT-7),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astragalin,ZHT-8),山柰酚-7,4′-O-β-D-二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7,4′-O-β-D-diglucoside,ZHT-9),山柰酚(kaempferol,ZHT-16),虎耳草苷(saxifragin,ZHT-17);1个甾醇苷类,即胡萝卜苷(daucosteml,ZHT-15)。其中,化合物ZHT-1,ZHT-2,ZHT-7,ZHT-15,ZHT-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ZHT-3,ZHT-8,ZHT-9,ZHT-12,ZHT-13,ZHT-14,ZHT-17,ZHT-18,ZHT-19,ZHT-20为首次从柘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本文还对柘属植物的化学和药理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开发利用本属药用植物资源提供了依据。

全文目录


摘要  6-10
ABSTRACT  10-14
第一部分 川白芷化学成分研究  14-70
  前言  14-15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中药白芷的化学及药理研究概况  15-29
  第二章 川白芷的化学成分研究  29-52
    第一节 研究结果  29-34
    第二节 实验部分  34-41
    第三节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41-52
  第三章 川白芷中线型呋喃香豆素类成分的HPLC分析方法研究  52-65
  第四章 川白芷不同部位的药理活性研究  65-69
  第五章 小结  69-70
第二部分 柘藤的化学成分研究  70-122
  前言  70-71
  第一章 文献综述 柘属药用植物的化学和药理学研究概况  71-81
  第二章 柘藤的化学成分研究  81-121
    第一节 研究结果  81-87
    第二节 新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87-97
    第三节 实验部分  97-105
    第四节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105-121
  第三章 小结  121-122
讨论与总结  122-129
  第一节 线型呋喃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分离及波谱特征  122-123
  第二节 (口山)酮类化合物的分离及波谱特征  123-125
  第三节 线型呋喃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125-126
  第四节 其他  126-127
  第五节 总结  127-129
致谢  129-130
作者简历  130-131
附图  131-155

相似论文

  1. 南海多室草苔虫和脆灯芯柳珊瑚化学成分的研究,R284
  2. 消癌平制剂及其绿原酸单体的药动学研究与质量控制,R285
  3. 赤芍商品药材调查及品质评价研究,R282.71
  4. 我国烤烟烟叶果胶、纤维素含量分布特点及对评吸品质的影响,S572
  5. 玉米抗倒伏有关性状遗传的初步研究,S513
  6. 河南和云南烤烟碳氮代谢比较研究,S572
  7. 烤烟挥发酸、挥发碱含量分布特点及与品质指标的关系,S572
  8. 烤烟密集烘烤关键工艺条件优化研究,TS44
  9. 土壤酶活测定及土壤微生物总蛋白的提取、纯化与鉴定,S154
  10. 江苏省稻瘟病菌遗传多样性及水稻抗瘟基因鉴定,S435.111.41
  11. 拮抗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分析,S476.1
  12. 不同移栽期的气候生态因素对烤烟品质及成熟烟叶组织结构的影响,S572
  13. 曲靖清香型烤烟风格形成的土壤因素和烟叶品质特点分析,S572
  14. 曲靖烟区气候因素的数量特征及区域划分,S572
  15. 天山雪莲指纹图谱及总黄酮提取物研究,R284.1
  16. 芜菁子化学成分的基础研究,R284
  17. 羽裂莛子藨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研究,R284
  18. 小桃儿七的化学成分研究,R284
  19. 枇杷止咳颗粒质量标准的修订及指纹图谱研究,R286.0
  20. 昆明山海棠有效成分提取方法优化和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R284.1
  21. 暗紫贝母药用有效成份提取工艺及化学成份的研究,TQ461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药学 > 中药化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