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烤烟挥发酸、挥发碱含量分布特点及与品质指标的关系
作 者: 胡皓月
导 师: 许自成
学 校: 河南农业大学
专 业: 烟草学
关键词: 烤烟 挥发酸 挥发碱 常规化学成分 中性香气物质 感官质量 关系分析
分类号: S57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以我国主产烟区291份烤烟样品为材料,分析了烤烟挥发酸、挥发碱含量的分布状况;分析了烤烟挥发酸、挥发碱在不同烟区、省份、部位、年份、品种、香型间的变异特点;探讨了烤烟挥发酸、挥发碱与常规化学成分、中性香气物质及评吸品质的关系。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分析了我国烤烟挥发酸和挥发碱含量的数量特征。我国烤烟挥发酸含量中等偏低,平均值为0.24%,变幅为0.11%~0.46%,有52个样本(占样本总数的17.9%)的挥发酸含量处于适宜范围(>0.30%)之内。烤烟挥发碱含量平均值为0.27%,变幅为0.12%~0.49%,有38.5%的烟叶样品挥发碱含量处于适宜范围(0.30%~0.6%)之内。2、分析了我国烤烟挥发酸和挥发碱含量的变异特点。结果表明:(1)烤烟挥发酸含量在不同烟区、省份、年份间存在着显著差异,而在部位、品种、香型间的差异不显著。烟叶挥发酸含量在5大烟区间表现为:北方烟区烟叶挥发酸含量(0.21%)显著低于其余4个烟区,4个烟区之间烟叶挥发酸含量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在省份间表现为:湖南最高(0.29%),河南、黑龙江次之,其余省份间相差不大;在年份间的表现为:2000年挥发酸含量(0.31%)显著高于2002~2005年挥发酸含量。(2)烤烟挥发碱含量在不同烟区、省份、部位、香型之间均存在着显著差异,在品种和年度间的稳定性较好。烟叶挥发碱含量在烟区间表现为:黄淮烟区烟叶挥发碱含量偏低,东南烟区、长江中上游烟区较适宜,平均值均为0.31%,但与北方烟区烟叶差异不显著;在省份间表现为:湖南、福建、江西、重庆烟叶挥发碱含量较适宜,平均值约0.32%~0.37%,且显著高于其余省份,但四者间差异不显著,河南和黑龙江烟叶挥发碱含量显著偏低,仅为0.21%;在部位间表现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在香型间表现为:浓香型烟叶的挥发碱含量(0.30%)最高,清香型(0.29%)次之,中间香型(0.26%)最低,浓香型与清香型烟叶之间挥发碱含量的差异不显著。3、分析了烤烟挥发酸和挥发碱含量与常规化学成分的相关关系。(1)烤烟挥发酸含量与常规化学成分的简单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烤烟上部叶挥发酸含量与还原糖、总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中部叶挥发酸含量与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pH呈显著负相关;下部叶挥发酸含量与各化学成分的相关性不显著。(2)烤烟挥发碱与常规化学成分的简单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烤烟上部叶挥发碱含量与钾、石油醚提取物总量、总植物碱、总氮、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淀粉、还原糖、总糖、pH呈极显著负相关;中部叶挥发碱hl与总植物碱、氯、总氮、石油醚提取物总量、蛋白质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淀粉、还原糖、总糖、pH呈极显著负相关;下部叶挥发碱含量与总植物碱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总氮、石油醚提取物总量呈显著正相关。4、采用聚类分析、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烤烟挥发酸、挥发碱含量与中性香气物质的关系。结果表明:(1)除苯丙氨酸降解产物外,其他几类中性香气物质在不同挥发酸含量类群之间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随着挥发酸含量的增加,苯丙氨酸降解产物含量呈上升趋势,尤以中等挥发酸含量(0.23%~0.30%)烟叶苯丙氨酸降解产物含量最高。简单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低挥发酸水平下,苯丙氨酸降解产物、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与挥发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新植二烯、中性香气物质总量与挥发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在中、高挥发酸水平下,烟叶挥发酸含量与各类中性香气物质的相关性不显著。(2)苯丙氨酸降解产物、美拉德反应产物、类西柏烷降解产物、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新植二烯以及中性香气物质总量在不同挥发碱含量类群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随着烟叶挥发碱含量的增加,苯丙氨酸降解产物、美拉德反应产物、类西柏烷降解产物、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新植二烯的含量以及中性香气物质总量不断增加,尤以高挥发碱含量类群(0.34%~0.49%)烟叶的各类中性香气物质含量最高。简单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低挥发碱水平下,苯丙氨酸降解产物与挥发碱呈极显著正相关,类西柏烷降解产物与挥发碱呈显著正相关;在中挥发碱水平下,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与挥发碱呈显著正相关;在高挥发碱水平下,苯丙氨酸降解产物、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新植二烯、中性香气物质总量与挥发碱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5、采用方差分析、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烤烟挥发酸、挥发碱含量与感官评吸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除燃烧特性外,香气特性、烟气特性、口感特性和评吸总分在不同挥发酸含量类群之间均未达到显著水平。随着挥发酸含量的增加,燃烧特性的分值显著升高,尤以高挥发酸类群烟叶的分值最高(11.72)。此外,挥发酸与燃烧特性的回归方程达到了显著水平。除燃烧性外,烟叶香气质、香气量、杂气、劲头、浓度、余味、刺激性、灰色在不同挥发酸含量类群间的差异不显著。随着挥发酸含量的增加,燃烧性的分值呈升高趋势,在高挥发酸类群中的得分(6.30)最高。此外,挥发酸与浓度、燃烧性的回归方程均达到了显著水平。(2)烟叶的烟气特性、口感特性、燃烧特性在不同挥发碱含量类群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香气特性和评吸总分未达到显著水平。另外,随着烟叶挥发碱含量的增加,烟气特性的分值不断增加,在高挥发碱含量达到0.38%时,烟气特性的分值最高(11.77);口感特性和燃烧特性的分值则随着挥发碱含量的增加呈明显降低的趋势。另外,挥发碱与口感特性、燃烧特性和烟气特性的回归方程均达到了显著水平。香气量、劲头、浓度的分值随着挥发碱含量的增加呈升高的趋势,在高挥发碱含量类群中得分最高,依次为5.97、5.78、5.99;灰色分值随着挥发碱含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中挥发碱类群中得分最高(5.50);杂气、刺激性、燃烧性的分值则随挥发碱含量的增加逐渐降低。另外,挥发碱分别与烟叶香气量、杂气、劲头、浓度、余味、刺激性、灰色、燃烧性所建立的回归方程,经F测验均达到显著水平。
|
全文目录
摘要 7-91 文献综述 9-18 1.1 烟草挥发酸研究进展 9-12 1.1.1 烟叶挥发酸的种类和特性 9 1.1.2 烟叶挥发酸的测定方法 9-10 1.1.2.1 水蒸气蒸馏酸碱滴定法 9 1.1.2.2 同时蒸馏萃取与 GC/MS 相结合的方法 9 1.1.2.3 固相微萃取与 GC/MS 相结合的方法 9 1.1.2.4 加速溶剂萃取与 GC/MS 相结合的方法 9-10 1.1.2.5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法 10 1.1.2.6 自动化学分析法 10 1.1.2.7 近红外光谱法 10 1.1.3 影响烟草挥发酸含量的主要因素 10-12 1.1.3.1 基因型 10 1.1.3.2 产地 10-11 1.1.3.3 成熟度 11 1.1.3.4 陈化和醇化 11 1.1.3.5 人工发酵 11-12 1.1.3.6 其他因素 12 1.1.4 挥发酸与烟草品质的关系 12 1.2 烟草挥发碱研究进展 12-18 1.2.1 我国烟叶挥发碱含量状况 12 1.2.2 烟叶挥发碱的测定方法 12-13 1.2.2.1 水蒸气蒸馏酸碱滴定 12-13 1.2.2.2 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测定法 13 1.2.2.3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 13 1.2.2.4 近红外光谱 13 1.2.2.5 自动分析仪 13 1.2.2.6 流动分析仪 13 1.2.3 影响烟草挥发碱含量的主要因素 13-16 1.2.3.1 产地 13-14 1.2.3.2 降水 14 1.2.3.3 施肥 14-15 1.2.3.4 打顶 15 1.2.3.5 成熟度 15 1.2.3.6 陈化和醇化 15 1.2.3.7 人工发酵 15-16 1.2.3.8 其他措施 16 1.2.4 挥发碱与外观质量的关系 16 1.2.5 挥发碱与其他化学成分的关系 16 1.2.6 挥发碱与pH 的关系 16-17 1.2.7 挥发碱与烟气成分的关系 17 1.2.8 挥发碱与感官质量的关系 17-182 引言 18-193 材料与方法 19-22 3.1 材料来源 19 3.2 取样步骤及要求 19 3.3 分样与制样方法 19-20 3.4 测定指标与方法 20-22 3.4.1 挥发酸、挥发碱 20 3.4.2 常规化学成分 20 3.4.3 中性香气物质 20 3.4.4 感官质量 20-224 结果与分析 22-38 4.1 烤烟挥发酸、挥发碱含量的数量特征 22-24 4.1.1 烤烟挥发酸含量的分布状况 22-23 4.1.2 烤烟挥发碱含量的分布状况 23-24 4.2 烤烟挥发酸、挥发碱含量的变异分析 24-28 4.2.1 不同烟区间烤烟挥发酸、挥发碱含量的变异 24 4.2.2 不同省份间烤烟挥发酸、挥发碱含量的变异 24-26 4.2.3 不同部位间烤烟挥发酸、挥发碱含量的变异 26 4.2.4 不同年份间烤烟挥发酸、挥发碱含量的变异 26-27 4.2.5 不同品种间烤烟挥发酸、挥发碱含量的变异 27 4.2.6 不同香型间烤烟挥发酸、挥发碱含量的变异 27-28 4.3 烤烟挥发酸、挥发碱与常规化学成分的关系 28-29 4.4 烤烟挥发酸、挥发碱与中性香气物质的关系 29-32 4.4.1 烤烟挥发酸与中性香气物质的关系 29-31 4.4.2 烤烟挥发碱与中性香气物质的关系 31-32 4.5 烤烟挥发酸、挥发碱与感官评吸质量的关系 32-38 4.5.1 烤烟挥发酸与感官评吸质量的关系 32-35 4.5.2 烤烟挥发碱与感官评吸质量的关系 35-385 结论与讨论 38-42 5.1 烤烟挥发酸、挥发碱含量状况及其变异 38-39 5.2 烤烟挥发酸、挥发碱含量与常规化学成分的关系 39 5.3 烤烟挥发酸、挥发碱含量与中性香气物质的关系 39-40 5.4 烤烟挥发酸、挥发碱含量与感官评吸质量的关系 40-42参考文献 42-47英文摘要 47-49
|
相似论文
- 计算智能在数字化卷烟叶组配方中的应用研究,TS44
- 水氮耦合对泸州烟区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S572
- 我国烤烟烟叶果胶、纤维素含量分布特点及对评吸品质的影响,S572
- 水氮耦合对宜宾植烟土壤理化性状及烟叶产质量影响的研究,S572
- 临沧特色烤烟品质区划研究,S572
- 会理不同海拔烟叶嗜锇颗粒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烤烟品质的关系,S572
- 烤烟成熟和调制期间颜色参数变化及烤前晾制对其质量的影响,S572
- 烤烟连作障碍效应与微生物菌剂消减技术初探,S572
- 河南和云南烤烟碳氮代谢比较研究,S572
- 不同肥料配施对烤烟生长发育、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S572
- 变频调速对密集烤房流场及烟叶烘烤质量的影响,S572
- 烤烟不同香型烟叶质量特点及判别分析,S572
- 烤烟密集烘烤关键工艺条件优化研究,TS44
- 烤烟打叶复烤片烟结构稳定性评价,TS443
- GIS和地统计学应用于泸州植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及分区管理技术研究,S158
- 烤烟根际土壤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动态变化研究,S572
- 四川会理烤烟叶片生长发育及物质代谢特性研究,S572
- 不同移栽期的气候生态因素对烤烟品质及成熟烟叶组织结构的影响,S572
- 曲靖清香型烤烟风格形成的土壤因素和烟叶品质特点分析,S572
- 添加腐熟秸秆调节土壤碳氮比对烤烟碳氮代谢及品质影响的研究,S572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烟草(菸草)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