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新疆绿洲耕作制度演变规律及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研究

作 者: 徐文修
导 师: 边秀举;张立峰;梁卫理
学 校: 河北农业大学
专 业: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关键词: 耕作制度 演变规律 可持续发展 棉花 新疆
分类号: S56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399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当前新疆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加快了农业的市场化进程和国际化进程,给新疆农业与农村经济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使农业生产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和巨大冲击。本文应用数理分析、经济学分析与田间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了1949-2005年新疆绿洲耕作制度演变规律、绿洲耕作制度演变的驱动因子,深入研究了影响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子和关键技术,并对各个农作区未来耕作制度发展的对策进行了探讨,为新疆绿洲农业可持续发展建立合理优化的耕作制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自1949年以来,新疆农业生产总值快速增长,农业生产结构逐渐向种植业产值比重减少、畜牧业、林业产值比重增加的趋势发展,以种植业为主的格局未发生根本性转变,粮、经、饲“三元”结构体系仍未建立。作物布局形成以棉花、小麦为主、玉米为辅,蔬菜、甜菜、油料、果用瓜不断增长的新格局。新疆粮食总产量经历了缓慢增长、波动徘徊、直线上升及波动上升四个发展阶段,从1983年开始彻底改变了新疆粮食长期以来依靠外调的历史,由缺粮省转变为富余省,自1987年起,新疆人均粮食占有量一直保持在400kg以上,始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新疆棉花生产大致经历了恢复发展、波动徘徊和快速增长三个发展阶段,目前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其单产、总产、播种面积位均居全国首位。新疆复种指数呈现出不断增长趋势,由1949年的103.6%发展到2006年的113.41%,而且种植模式呈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新疆农田培肥制度由解放初期的主要依靠土地轮歇及施用粪肥发展到20世纪60年代、70年代的苜蓿轮作和草田轮作,进而发展到以施用化肥为主的农田培肥制度。对推动耕作制度演变因子的研究表明:政策因素是推动耕作制度演变的间接驱动力,每次政策变动都会直接影响农民行为、进而影响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推动耕作制度改革与之相适应;科学技术进步、物质投入水平的提高是促进作物产量增加的主要动力,而作物产量的提高为农业结构调整、促进耕作制度演变提供了重要条件;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价格、比较优势直接影响着作物种植的规模,导致农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推动耕作制度的演变。本研究揭示了连作棉田土壤养分、微生物的变化趋势:随着棉花连作年限的延长,土壤速效钾呈下降趋势:连作年限越长,土壤中积累的残膜数量越多;随棉花连作年限增加,土壤中的微生物总量呈减少趋势,而且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朝着不利于作物养分吸收的方向发展,即土壤微生物区系从高肥的“细菌型”土壤向低肥的“真菌型”土壤转化。系统分析的结果明确了新疆绿洲耕作制度的调整优化目标与方向:首先,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方向将在保障新疆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加大新疆畜牧业发展的力度,不断提高畜牧业产值比重,适当降低种植业产值比重,逐渐改变新疆农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的初级水平。其次,种植业结构调整方向是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实现从传统的粮食作物和棉花作物为主的二元结构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协调发展的三元结构、多元结构转变,逐步使饲料作物生产形成相对独立的产业,为发展农区畜牧业提供饲料保障。第三,畜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则是坚持草原畜牧业、农区畜牧业和城郊畜牧业并举的方针,大力发展肉、毛、乳品生产和畜产品加工,实现新疆畜牧业产业化突破性进展,使畜牧业成为我区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1
第一章 前言  11-17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3
  1.2 研究目标  13
  1.3 研究内容  13-14
  1.4 研究方法  14-15
  1.5 研究技术路线  15-16
  1.6 小结  16-17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17-28
  2.1 国外研究状况  17-22
  2.2 国内研究状况  22-27
  2.3 小结  27-28
第三章 新疆绿洲耕作制度的现状特征  28-62
  3.1 新疆农业资源状况  28-30
  3.2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特征  30-31
  3.3 新疆耕作制度区域类型划分及其特征  31-58
  3.4 小结  58-62
第四章 新疆绿洲耕作制度的演变规律  62-87
  4.1 农业生产结构演变趋势  62-68
  4.2 耕地面积演变趋势  68-70
  4.3 新疆粮食、棉花播种面积、总产演变趋势  70-75
  4.4 全疆作物布局演变趋势  75-80
  4.5 全疆复种指数、种植模式变化趋势  80-81
  4.6 农田培肥制度的变化趋势  81-83
  4.7 新疆畜牧业发展变化趋势  83-84
  4.8 小结  84-87
第五章 新疆绿洲耕作制度演变驱动因子分析  87-104
  5.1 政策因素是推动耕作制度演变的间接驱动力  87-88
  5.2 市场是影响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作物种植规模扩大的重要因素  88-91
  5.3 比较优势是种植业生产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  91-95
  5.4 科学技术进步推动耕作制度的变革  95-98
  5.5 物质投入水平的提高是促进农作物产量增加的物质基础  98-102
  5.6 小结  102-104
第六章 新疆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研究  104-122
  6.1 新疆棉花生产现状及地位  104-109
  6.2 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09-110
  6.3 棉田长期连作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110-118
  6.4 新疆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  118-120
  6.5 小结  120-122
第七章 新疆绿洲耕作制度调整优化的发展对策  122-131
  7.1 新疆耕作制度优化调整指导思想及原则  122-124
  7.2 新疆绿洲耕作制度的调整优化方向  124-125
  7.3 各农作区耕作制度优化调整发展的对策  125-129
  7.4 小结  129-131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131-137
  8.1 结论  131-135
  8.2 讨论  135-137
参考文献  137-146
发表的论文  146-147
作者简介  147-149
致谢  149-150
附件  150-164

相似论文

  1. 云南民族旅游地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变迁研究,F592.7
  2. 两个不同叶色棉花品种光合功能对高温胁迫的响应差异及机理,Q945.11
  3.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4. 基于能源消耗的建筑工程生态足迹评价,X826
  5. 高原湖泊湖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及模式研究,X22
  6. 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探讨,X24
  7. 哈尼族聚落乡土建筑“再生”之路研究,C95
  8. 棉花纤维初始发育的磷酸蛋白质组学研究,S562
  9. 微生物有机肥防治土传棉花黄萎病的效果及对根际微生物影响,S144.1
  10. 棉花纤维初始发育期14-3-3相互作用蛋白的酵母双杂交筛选,S562
  11. 新疆紫草细胞的稀土生物学效应及遗传转化,S567.239
  12. 转录因子在棉纤维起始期的表达特征及三个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初步分析,Q943
  13. 新疆准噶尔盆地油砂开发利用现状及前景研究,P618.13
  14. 江苏省作物生产生态足迹与消费生态足迹评价,F123
  15. 棉铃虫Cry1Ac抗性相关钙粘蛋白基因缺失突变的适合度代价,S435.622.3
  16. 防治土传棉花黄萎病微生物有机肥研制与生物效应研究,S435.621
  17. 蕾花期涝渍胁迫后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恢复生长的生理机制研究,S562
  18. 花铃期遮荫对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生长发育及氮素代谢特征的影响,S562
  19. 土壤盐分胁迫对棉田土壤微生态的影响,S562
  20. 棉花间歇性土壤涝渍的产质效应及其生理基础研究,S562
  21. 陆地棉矮化突变体Ari1327的形态、生理和分子标记研究,S562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纤维作物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