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机制及其调控对策研究

作 者: 刘云刚
导 师: 徐效坡
学 校: 东北师范大学
专 业: 人文地理学
关键词: 中国资源型城市 发展机制 边缘化 可持续发展
分类号: F127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2年
下 载: 2137次
引 用: 108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资源型城市是地理学研究的一个传统领域,但不同时期研究的重点有所不同。80年代之前主要着眼于资源开发和基地建设,研究的重点主要是资源条件评价和产业布局;而80年代之后主要着眼于区域和城市的发展差异,研究的重点倾向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本文的研究主要是从区域和城市发展的角度出发,综合运用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城市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资源型城市作为区域人地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载体,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类型,系统探讨了在当前条件下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问题。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突出了以下四个方面(章)。 第一部分是中国资源型城市的概念与范畴。本文认为,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类型,中国资源型城市一直以来缺乏一个明确的划分标难和研究范畴,这主要归结于对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内涵,特别是对中国资源型城市所属的分类系统、资源型城市中的资源与城市的范畴认识不清。为此,本文重新对中国资源型城市的概念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实质是一种城市发生学类型,资源型城市中的资源是指森林和矿产资源,而城市范畴的界定则必须依赖于具体的时空条件。随后,本文建立了包含资源型城市的中国城市发生学分类系统,并且在此基础上对当代中国资源型城市的范畴做出了明确的界定,最终认定了中国资源型城市包含5大类型63个城市(县级以上),从而解决了一直以来中国资源型城市范畴不清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第二部分本文系统地研究了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特征。本文认为,此前由于范畴不清和年代的局限,对中国资源型城市特征的探讨大多是典型的和静态的分析,有很多含糊、不准确或者以偏概全的地方。为此,本文主要从发展的动态角度,采用规范的统计分析和典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资源型城市的特征进行了重新概括。文中指出,不同的资源型城市在形成背景上具有差异性,但形成过程都具有被动性和突发性:各个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条件和发展阶段不同,但发展中大都表现出人口的阶段性变化、产业结构的单一性、空间结构的松散性和经济发展的低效性特点;在区域职能分工上,资源型城市总体上具有单一专业化的特点,但在职能类型上各城市存在明显差异,反映了职能不断变化的趋势。本文通过比较规范的实证分析,力图准确地把握中国资源型城市发展变化及其差异的真实状态,以便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第三部分本文重点探讨了中国资源型城市发展演化的机制。本文认为,机制是事物发展规律性的体现,是实施调控的前提。之前关于中国资源型城市发展调控的研究大多不能在实践中发挥作用,主要是因为这些研究只从问题的本身出发,就事论事,缺乏对资源型城市发展机制的深刻认识。为此,本文通过对上一部分资源型城市发展特征研究成果的详细分析,并对比国内外资源型城市演化过程和条件的差异,提出了中国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双重动力和双重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概括了中国资源型城市发展演化的两种阶段性模式:基地模式和转型模式。本文分别论述了两者的不同特点及其演化机理,并提出了决定资源型城市未来演化的三个关键的变量:资源、区位与规模。这为进一步有的放矢的发展调控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四部分是对中国资源型城市发展趋势及其调控对策的研究,这是对本文上述三个方面研究内容的具体运用。本文首先探讨了中国资源型城市未来发展宏观环境和主要影响因素的变化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在当前的发展机制下,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将出现边缘化的 11 b趋向,其中一部分发展条件比较差的城市将不得不首先面对相对衰退的危机。本文认为,这种趋势是市场经济对区域发展影响的结果,是“市场缺陷”、“市场失灵”现象在区域发展中的反映。调控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发展规律,但是适当、及时的调控,可以把这种衰退所带来的破坏性影响降低到最低的程度。为此,本文根据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机制,提出了在当前条件下,对中国资源型城市发展的调控对策,包括实现基地与城市建设相分离、建立资源开发的新机制、对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提供政策援助、改善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条件和加强对资源型城市的环境治理与保护五个方面。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民国时期书法艺术边缘化现象研究,J292.27
  2. 云南民族旅游地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变迁研究,F592.7
  3.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4. 基于能源消耗的建筑工程生态足迹评价,X826
  5. 高原湖泊湖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及模式研究,X22
  6. 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探讨,X24
  7. 我国清洁发展机制的实践和展望,X38
  8. 哈尼族聚落乡土建筑“再生”之路研究,C95
  9. 江苏省作物生产生态足迹与消费生态足迹评价,F123
  10. 江苏蚕业可持续发展研究,F326.3
  11. 笔架山景区旅游生态足迹实证研究,F592.7
  12. 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森林经营权益融资创新研究,F326.2
  13. 论高校校园戏剧活动的思想教育功能及可持续发展,G641
  14.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篮球教学可持续发展研究,G841-4
  15. 生态消费的哲学思考,X2
  16. 河南省城市中学排球运动现状调查及可持续发展研究,G842
  17. 可持续发展观下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实证研究,F224
  18. 绿色金融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研究,F832;F205
  19. 基于能源效率视角的重庆经济发展转型研究,F206
  20.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TV213.4
  21.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生态安全问题研究,X2

中图分类: > 经济 >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 中国经济 > 地方经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