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大豆生产技术及应用的经济分析

作 者: 崔宁波
导 师: 郭翔宇
学 校: 东北农业大学
专 业: 农业经济管理
关键词: 大豆 生产技术 应用 经济分析
分类号: F326.1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141次
引 用: 7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国是大豆的原产国,曾经在很长时期内是大豆和豆粕的净出口国,90年代中期开始成为大豆和大豆产品的净进口国。近年来我国大豆需求持续增长,据《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2006—2020)》预测,“十一五”期间我国大豆需求量年增长率为3.49%,2007年我国大豆进口达3082万t,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由于跨国粮商垄断了世界粮食交易量的80%,导致大豆定价权旁落,大豆进口的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加,矛盾最突出的就是进口大豆价格变化的不确定性增加了我国大豆产业稳定发展的风险。在进口大豆的冲击下,近年来国内大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锐减,大豆播种面积连年下降,加剧了对我国粮食安全的负面影响。保持稳定增长的大豆总产量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物价稳定、保护2000万豆农的切身利益至关重要。由于大豆播种面积在短期内无法迅速扩大,要实现这一目标根本途径就是加快大豆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大豆单产水平。基于此,对我国大豆生产技术及应用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大豆生产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理论上,明确大豆生产技术的经济特征,对大豆生产技术需求行为、供给行为、采用行为和技术进步、技术效率进行经济分析,有助于加强人们对大豆生产技术及应用的重视,掌握规律,推动生产技术应用研究的深入;在实践上将为提高大豆生产技术效率提供依据,进一步推动我国大豆生产的发展,为促进农民增收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本文以需求供给理论、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理论、诱导性技术创新理论、农户行为理论为指导,采用比较分析法,总结分析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大豆主产国大豆生产技术及其应用对我国的有益启示和可借鉴之处。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大豆生产技术需求和供给行为、农户采用大豆生产技术采用行为,从理论上阐述大豆生产技术存在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以及农户采用大豆生产技术行为的影响因素,运用实证分析揭示当前我国农户对大豆生产技术需求行为的优先序、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以及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因素。为充分了解农户对大豆生产技术需求行为特征,论文还对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省宾县、五常市、巴彦县、绥棱县、木兰县、延寿县、拜泉县等县市村屯进行抽样调查,并以绥化市北林区兴聚科技合作社、国家大豆科技入户工程示范县拜泉县的大豆生产技术供给创新模式为例进行个案分析。论文还运用模型分析法,分析农户技术需求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计算我国大豆的科技进步贡献率以及中国大豆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增长情况,为实证分析提供数据支撑。论文主要包括十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阐述了本研究课题的背景与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及相关研究进展、研究课题的来源、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及本论文的可能创新和不足之处。第二部分是大豆生产技术的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分析了农业技术的内涵与特征、概括总结了大豆生产技术及其应用的概念界定与类型、分析了大豆生产技术的经济学特性、大豆生产技术对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的作用,本部分还探讨了大豆生产技术及应用的基本理论及相关理论问题,为全文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国外大豆生产技术应用的比较分析,介绍了美国、巴西、阿根廷三个主产国大豆生产技术的应用情况,比较总结了三个主产国在大豆生产技术应用上的共同特征及个性,为我国大豆生产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借鉴和启示。第四部分是大豆农户生产技术需求分析,通过选取黑龙江省的六个县市乡镇的13个村的样本进行调查,统计出农户对大豆生产技术类型的需求分析、对大豆生产具体技术措施的需求分析,然后建模进行农户技术需求的实证分析,最后得出对大豆农户技术需求的影响因素、影响程度的分析。第五部分是我国大豆生产技术的供给分析,设计了生产技术供给特性及供给主体选择分析、农业技术供给主体的概述、生产技术供给形式分析,对我国大豆生产技术供给的总体状况、存在问题及成因进行了分析,为下面的实证及案例分析提供了参考。第六部分是大豆农户技术采用行为分析,基于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经济分析的基础,在黑龙江省巴彦县和拜泉县各选取四个样本村进行了农户抽样调查,分析不同地区农户技术采用的来源渠道、影响因素等方面的差异。第七部分是我国大豆生产的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分析,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对我国大豆技术进步贡献率进行了测定,分析了影响技术进步贡献率的因素,并运用DEA的Malnquist指数分析方法,建立模型,分析中国大豆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增长情况,得出1989-2005年我国及大豆主产省的大豆生产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第八部分是我国大豆生产技术供给创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国家科技入户工程和绥化北林区大豆兴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作为案例,分析政府农业推广组织的技术供给创新模式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主的农业技术供给创新模式,最后得出对加强我国大豆生产技术应用的启示。第九部分是促进中国大豆生产技术应用的对策建议,在上文的研究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促进中国大豆生产技术应用的对策建议。第十部分是研究结论,对全文进行总结。本论文的可能创新之处:(1)研究思路和视角上的创新。在当前我国大豆产业面临严重危机的情况下,本研究认为振兴我国的大豆产业必须从提高我国大豆的生产技术应用水平,从而在提高国产大豆的单产、质量和降低成本上寻求突破。通过对大豆生产技术的供给、需求和应用进行经济学分析,研究提高大豆生产技术应用水平的途径和对策,尝试破解国产大豆竞争力弱化这一难题,最终实现作强大豆产业的目标。当前国内对生产技术进行经济分析的研究还很少,多数是就技术谈技术,就推广谈推广,在大豆领域鲜见有从这个角度展开的相关研究。(2)首次对大豆生产技术进行理论界定,总结大豆生产技术的经济学特性,如措施类技术的纯公共品特性、大豆服务类技术的准公共品和俱乐部产品特性、大豆物化型技术的私人产品特性等。(3)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测算了大豆农户科技需求的优先序,建立农户技术需求模型,对农户大豆技术需求影响因素以及影响程度进行估算分析。(4)在研究方法上,首次应用DEA的Malnquist指数分析方法分析中国大豆的生产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具有一定的创新性。(5)在研究内容与结论上,力求在大豆的生产技术的供给,农户大豆生产技术的需求,农户大豆生产技术的采用及对策研究等方面进行创新。本文力图从全新的经济学的角度研究大豆生产技术问题,因此论文的研究内容涉及用经济学分析大豆生产技术及应用问题,内容丰富,研究结论与对策适时可行,希望关于更好的利用大豆技术服务大豆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研究能有所创新。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15-18
英文摘要  18-22
1 引言  22-36
  1.1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22-24
    1.1.1 研究背景  22-23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3-24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24-32
    1.2.1 国外研究动态  24-27
    1.2.2 国内研究动态  27-32
  1.3 本课题的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32-34
    1.3.1 本课题的来源与主要研究内容  32-33
    1.3.2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33-34
  1.4 本课题的可能创新和不足之处  34-36
    1.4.1 本课题的可能创新之处  34-35
    1.4.2 本课题的不足之处  35-36
2 大豆生产技术的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36-47
  2.1 农业技术的概念、特征与类型  36-38
    2.1.1 农业技术的概念  36-37
    2.1.2 农业技术的特征  37
    2.1.3 农业技术的类型  37-38
  2.2 大豆生产技术及概念界定与类型  38
  2.3 大豆生产技术的经济学特性  38-40
    2.3.1 大豆措施类技术的纯公共品特性  38-39
    2.3.2 大豆服务类技术的准公共品和俱乐部产品特性  39-40
    2.3.3 大豆物化型技术的私人产品特性  40
  2.4 大豆生产技术对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的作用  40-41
  2.5 理论基础  41-46
    2.5.1 需求与供给理论  41-43
    2.5.2 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理论  43-44
    2.5.3 诱导性技术创新理论  44-45
    2.5.4 农户行为理论  45-46
  2.6 本章小结  46-47
3 国外大豆生产技术应用的比较  47-62
  3.1 美国大豆生产技术应用的分析  47-50
    3.1.1 美国大豆生产概况  47-48
    3.1.2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48-50
    3.1.3 生产技术应用情况  50
  3.2 巴西大豆生产技术应用的分析  50-54
    3.2.1 巴西大豆生产的概况  50-52
    3.2.2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52-53
    3.2.3 生产技术应用的情况  53-54
  3.3 阿根廷大豆生产技术应用的分析  54-58
    3.3.1 阿根廷大豆生产的概况  54-55
    3.3.2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55-57
    3.3.3 生产技术应用情况  57-58
  3.4 国外大豆生产技术及应用的比较分析  58-60
    3.4.1 国外大豆生产技术及应用的共性特点  58-59
    3.4.2 国外大豆生产技术及应用的个性特点  59-60
  3.5 国外大豆生产技术应用对我国的启示  60-61
  3.6 本章小结  61-62
4 大豆农户生产技术需求分析—以黑龙江为例  62-83
  4.1 大豆农户生产技术需求现状分析  62-64
    4.1.1 农业技术需求的理论分析  62-64
    4.1.2 我国大豆生产技术需求的现状  64
  4.2 调查点基本概况与调查问卷的设计  64-69
    4.2.1 黑龙江省大豆生产概况  64-66
    4.2.2 选取样本县、样本乡镇及样本村情况  66-67
    4.2.3 样本地点的介绍  67-68
    4.2.4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调查方法  68-69
  4.3 大豆农户生产技术需求优先序分析  69-75
    4.3.1 农户对大豆生产技术类型的需求分析  69-72
    4.3.2 农户对大豆生产具体技术措施的需求分析  72-75
  4.4 农户技术需求的实证分析  75-80
    4.4.1 模型的变量定义及说明  75-79
    4.4.2 农户技术需求模型的估计结果及其分析  79-80
  4.5 农户大豆技术需求影响程度分析  80-82
  4.6 本章小结  82-83
5 我国大豆生产技术的供给分析  83-112
  5.1 农业生产技术供给特性及供给主体选择分析  83-86
    5.1.1 公共产品类生产技术与供给主体的选择  83-85
    5.1.2 “私人产品类技术”与供给主体的选择  85
    5.1.3 准公共产品类技术(俱乐部技术)与供给主体的选择  85-86
  5.2 农业技术供给主体的概述  86-93
    5.2.1 农业科技研究机构  86-88
    5.2.2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88-90
    5.2.3 农业高校  90-91
    5.2.4 农业科技企业  91-92
    5.2.5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92-93
    5.2.6 专业大户和农业科技示范户  93
  5.3 农业生产技术供给形式分析  93-99
    5.3.1 政府农业技术推广组织的技术供给模式  93-94
    5.3.2 农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供给模式  94-95
    5.3.3 以企业为主的农业技术供给模式  95-96
    5.3.4 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主的农业技术供给模式  96-98
    5.3.5 以专业大户和科技示范户为主的农业技术供给模式  98-99
  5.4 我国大豆生产技术供给的状况分析  99-110
    5.4.1 我国大豆生产技术供给的总体状况  99-106
    5.4.2 大豆生产技术供给存在的问题  106-109
    5.4.3 大豆生产技术供给问题的影响及成因  109-110
  5.5 本章小结  110-112
6 大豆农户技术采用行为分析  112-132
  6.1 我国大豆生产技术应用情况  112-116
    6.1.1 大豆新品种的应用情况  112-113
    6.1.2 大豆栽培技术的应用情况  113-114
    6.1.3 大豆施肥技术的应用情况  114
    6.1.4 大豆病虫草害防治技术的应用情况  114-116
  6.2 大豆农户技术采用的经济分析  116-120
    6.2.1 农户技术采用追求利润最大化  116-117
    6.2.2 不同风险观对农户技术采用的影响  117-118
    6.2.3 信息不完备制约农户技术的采用  118-119
    6.2.4 农业技术的外部性与技术采用  119-120
  6.3 大豆农户技术采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120-124
    6.3.1 农户内部特征  121-122
    6.3.2 技术使用效果  122
    6.3.3 技术供给能力  122-123
    6.3.4 政策因素  123-124
  6.4 大豆农户技术采用的实证分析  124-130
    6.4.1 选取样本的依据  124-125
    6.4.2 样本农户的基本情况  125-126
    6.4.3 农户内部特征对农户技术采用的影响分析  126-128
    6.4.4 大豆技术供给对农户技术采用的影响分析  128-130
  6.5 本章小结  130-132
7 我国大豆生产的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分析  132-151
  7.1 我国大豆投入产出变化状况分析  132-138
    7.1.1 大豆生产成本情况  132-135
    7.1.2 大豆生产效益情况  135-137
    7.1.3 启示  137-138
  7.2 我国大豆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定与分析  138-142
    7.2.1 大豆技术进步贡献测定的模型与方法  138-139
    7.2.2 中国大豆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算  139-141
    7.2.3 我国大豆技术进步贡献率测定结果的分析  141-142
  7.3 我国大豆生产的技术效率分析  142-150
    7.3.1 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模型介绍及指标的选取  142-146
    7.3.2 技术效率测定  146-149
    7.3.3 实证结果分析  149-150
  7.4 本章小结  150-151
8 我国大豆生产技术供给模式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151-163
  8.1 国家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政府农业技术推广组织的技术供给创新模式案例分析  151-159
    8.1.1 实施背景及概况  151-152
    8.1.2 工程目标和任务  152-153
    8.1.3 制度设计和机制创新  153-154
    8.1.4 初步成效  154-155
    8.1.5 科技入户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155-156
    8.1.6 典型案例—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对拜泉县大豆生产力水平的影响分析  156-159
  8.2 绥化市北林区大豆兴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主的农业技术供给创新模式案例分析  159-162
    8.2.1 兴聚农业科技合作社发展情况  159-160
    8.2.2 兴聚农业科技合作社的实施效果  160-161
    8.2.3 兴聚合作社技术供给创新模式的制度优势  161-162
    8.2.4 兴聚农业科技合作社的启示  162
  8.3 本章小结  162-163
9 促进中国大豆生产技术应用的对策建议  163-170
  9.1 整合大豆科研资源,加快推进大豆生产技术进步  163-164
    9.1.1 改革大豆科研体制,为大豆科研提供有效的激励  163
    9.1.2 制定大豆科技发展规划,重点攻克制约我国大豆基本自给的关键科技问题  163
    9.1.3 增加大豆科研投入,提高对大豆生产能力的支撑作用  163-164
    9.1.4 面向农户有效需求,进行大豆生产技术研发  164
  9.2 建立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提高大豆生产技术供给效率  164-165
    9.2.1 重建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164-165
    9.2.2 推进以农业高校为中心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  165
    9.2.3 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大豆生产技术供给  165
  9.3 大力开展农民教育,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165-166
    9.3.1 加强农民科技培训的力度,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165-166
    9.3.2 建立大豆生产合作组织,促进大豆规模化经营  166
  9.4 强化政策的扶持和引导,促进大豆农户生产技术采用  166-167
    9.4.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大豆生产效益  166-167
    9.4.2 优化大豆区域布局,促进大豆耕作方式合理化  167
    9.4.3 推行先进生产技术,实施“科技兴豆”  167
    9.4.4 加强大豆新品种保护,保障新品种持续稳定供给  167
    9.4.5 强化品牌导向,规范大豆生产管理  167
  9.5 为推动我国大豆生产发展营造良好经济运行环境  167-169
    9.5.1 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我国消费者合理消费转基因大豆  167-168
    9.5.2 大力扶持大豆行业组织发展  168
    9.5.3 进一步完善大豆流通、贸易的相关扶持政策  168-169
    9.5.4 从严控制农资价格快速上涨势头  169
  9.6 本章小结  169-170
10 结论  170-174
致谢  174-175
参考文献  175-179
附录  179-184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84

相似论文

  1. 基于WinCE平台的故障分析仪应用程序设计与开发,TP311.52
  2. SOA高校迎新系统中的SDO模型的研究与实现,G647
  3. PROFIBUS-DP典型应用系统研究,TP273
  4. 肇庆供电局员工绩效考核结果应用研究,F272.92
  5. 大豆疫霉RXLR效应分子靶标的筛选,S435.651
  6. 中学教师情绪劳动问卷的编制与初步应用,B841
  7. 老子思想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G633.3
  8. 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管理研究,G642.3
  9. 铁尾矿砂混凝土的配制与应用研究,TU528
  10. 网位仪信号采集与处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S951.2
  11. 地理园(室)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G633.55
  12. 初中生反学校文化问卷的编制及初步应用,G631
  13. 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研究,G647
  14. 型染纹样的研究及应用设计,TS193
  15. 手工钩针编织的创新设计与应用研究,TS941.2
  16. 大豆农艺和品质性状遗传模型分析与QTL定位,S565.1
  17. 中医升降理论治疗慢性肾衰的应用研究,R277.5
  18. 高校精品课程视频资源应用现状与对策研究,G642.3
  19. 探究式教学在体育教育专业武术专选课中的应用研究,G852-4
  20. 炭质中间相的形成与应用研究,TQ127.1
  21. 大豆品种对腐竹品质的影响及其品质评价体系的初步构建,TS214.2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中国农业经济 > 农业部门经济 > 种植业 > 经济作物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