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坚守与创新:百年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研究

作 者: 胡虹丽
导 师: 周庆元
学 校: 湖南师范大学
专 业: 课程与教学论
关键词: 中小学 文言诗文 教学研究
分类号: G633.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347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文言诗文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文言诗文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育中一个特殊的领域。自1904年语文独立设科以来,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已走过了百年历史,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百年来,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思想、理念、实施究竟有着怎样的演变过程?究竟留下了怎样的经验与教训?为了全面总结百年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所走过的路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未来发展,本论文运用文献分析、历史比较、案例研究、实地调查等方法,沿着由历史追溯到现实观照到未来构想的基本思路,坚持史论结合、古今结合、中外结合的研究原则,对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百年演变作了全景式展示,对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现实作了掘进式揭示,对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未来作了前瞻式构想。文章前有导论,后有结语,正文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为“历史回顾与反思”。本篇全面梳理了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发展的百年演变历程,从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目的要求、教材编选、教学方法等方面对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绎过程作了比较具体的历史描述和特征归纳。并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社会、思想、文化的背景以及不同阶段汉语言文字的发展特点,对不同时期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特点形成的原因作了较深入地分析,力求探寻百年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在价值取向、目的要求、内容变迁、方法沿革等方面的一般规律。文章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界,把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发展的百年历程分为“现代转型”和“当代发展”两大阶段。“现代转型”包括“过渡”“激进”“平和”三个时期。从清末新政到1917年新文化运动爆发之前,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处于由传统“经学”教育向现代国文、国语教育转化的孕育和过渡时期,其主要发展趋势为“延续传统,改良文言”。这个时期的国文教学在教学宗旨上强调的仍然是“忠君”“尊孔”的圣化作用,但也明确地包含了“实用”思想,突出语文教育的工具功能;教学内容上以儒家经典为主,注重选文的经典性,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考虑时代要求,并注意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适切性;教学方法虽然基本上还是传统语文教育方法“读、背、讲”的延续,但不乏对传统教学法的反思和改进之举,并在延续旧法的同时,尝试引进新法。20年代“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狂飙突进凝结为强大的“批判传统,抑制文言”的势头,加速了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现代转型。在国语教育阶段,教育目的已由传授“圣贤之道”转向“练习常用的语言文字”、“使学生有自由发表思想的能力”、“启发想象力及思想力”;教育内容则由文言独霸变成文言与白话并存,并出现由文言文教学逐步过渡到白话文教学的趋势;在标举科学、民主、自由、个性的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学方法出现了由被动向主动、由接受到发现、由封闭到开放的历史转轨。1927-1949年,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经历了现代转型的裂变,进入到“反思传统,规范文言”的平和期。在“学科本体建构”的意识和努力下,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基本完成了现代化的革命性演变,现代文言诗文教学的基本框架已经初步形成。新中国成立后,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进入到“当代发展”阶段。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当代发展包括“起伏”“探索”“融合”三个时期。1949年-1978年,在革命政治话语的统摄之下,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经历两次“大起大落”,在很大程度上迷失了自己的“本性”。主要表现在“政治性解读方式窄化文学价值”和“文学分析范式弱化语言训练”两个方面。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工具论”长期主导着中小学语文教学。在科学理性的引领下,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进入了“探索期”。一方面,在改变教学目标的模糊性、教学内容的随意性、训练方法的无序性等方面,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向着科学化的方向前进了一大步;另一方面,由于对工具理性的过分推崇,训练的异化使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陷入僵化的模式。“人文论”以矫正语文“工具训练”的姿态出现于90年代之后。在深刻的现代性反思中,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被冷落多年的“文化价值”受到重视,文言诗文教学思路由单一走向融合,“文学鉴赏”得到关注,鉴赏文学作品的过程成为审美发现、情感体验与意义建构的过程。中篇为“现实观照与剖析”。包括“坚守: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必然需求”和“异化: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实然审视”两个部分。回溯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观照现实。“坚守”,这是我们从百年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发展历程中解读出的一个“关键词”。现代意义上的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是中小学语文学科的课程内容,文章首先从课程论的视角,沿着社会、个人、学科三个层面展开了对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坚守的意义探寻。接着从理论与现实两个角度审视了当前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困境,并追溯了问题的根源,对当下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在目的、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的异化现象及成因作了较深入的剖析。文章指出,当下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主要存在“教学目的南辕北辙,教学内容游移不定,教学方法两极分化,教学评价剑走偏锋,教师发展专业缺失”五个方面的异化现象。下篇为“未来前瞻与建构”。探寻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未来出路,“如何创新”是一个关键问题。文言诗文教学需要在坚守中创新,也需要在借鉴中创新。本篇写作的基本思路是:一方面,在前面纵览历史的基础上,思考文言诗文教学在课程、教材、教法等方面要继承与创新哪些传统经验;另一方面,在比较研究的视野中思考当下台湾、香港的文言诗文教学在课程设置、教材编排、教学方法及评价测试等方面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思考如何把当前各种先进的科学理论,教育理念及中国古代汉语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运用到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实践中来。基于这样的思考,把文言诗文教学的过去、现在、未来整合起来,文章提出了加强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理念和策略:确立“文化本位”的核心理念,构建“整体规划”的教学体系,凸显“诵读教学”的本体地位,树立“时代融合”的课程意识。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6
英文摘要  6-14
导论  14-47
  一、研究缘起  14-20
  二、切入点的选择及研究意义  20-21
  三、核心概念界定  21-24
  四、已有研究述评  24-45
  五、论文主要内容及写作思路  45-47
上篇:历史回顾与反思  47-152
  第一章 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现代转型  48-109
    第一节 延续传统,改良文言:过渡期(1902年-1917年)  48-67
      一、清末民初教育的形势  49-53
      二、五四前期语文的进步  53-55
      三、文言诗文教学的改良  55-67
    第二节 批判传统,抑制文言:激进期(1917年-1927年)  67-89
      一、激进转型的发生  67-75
      二、激进转型的表现  75-86
      三、激进转型的意义  86-89
    第三节 反思传统,规范文言:平和期(1927年-1949年)  89-109
      一、"国文程度低落"引发"复古"争议  90-95
      二、"课程标准演进"凸显传统文化价值  95-99
      三、"学科本体建构"规范文言诗文教学  99-109
  第二章 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当代发展  109-152
    第一节 政治话语,放逐文言:起伏期(1949年-1978年)  109-127
      一、政治风云中文言诗文教学的命运起伏  109-118
      二、政治语境中文言诗文教学的本性迷失  118-122
      三、政治夹缝中文言诗文教学的曲折发展  122-127
    第二节 工具理性,规划文言:探索期(1978年-1997年)  127-140
      一、工具论的深化与文言诗文教学的定型  127-132
      二、理性的引领与文言诗文教学的规律性探索  132-137
      三、训练的异化与文言诗文教学模式的僵化  137-140
    第三节 人文复兴,正视文言:融合期(1997年-现在)  140-152
      一、文化价值:人文语境下文言诗文教学的价值重估  140-144
      二、文学鉴赏:人文视野下文言诗文教学的思路转向  144-148
      三、主体彰显:人文视域下文言诗文教学的理念更新  148-152
中篇:现实观照与剖析  152-242
  第三章 坚守——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必然需求  152-179
    第一节 社会的发展需要文言诗文教学的坚守  153-161
      一、推进民族化需要文言诗文教学的坚守  154-156
      二、走向全人类需要文言诗文教学的坚守  156-161
    第二节 学生的成长需要文言诗文教学的坚守  161-167
      一、语言纯化与心灵净化  161-164
      二、经典阅读与语文素养  164-167
    第三节 语文学科的发展需要文言诗文教学的坚守  167-179
      一、语文学科民族化的建设需要文言诗文教学的坚守  167-172
      二、文言诗文教学有助于现代汉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172-179
  第四章 异化——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实然审视  179-242
    第一节 教学目的的南辕北辙  179-192
      一、历年教学目的的简要回顾  180-186
      二、现行课标表述的模糊不清  186-190
      三、实际教学运作的理解错位  190-192
    第二节 教学内容的游移不定  192-211
      一、摇摆不定的选文数量  192-195
      二、莫衷一是的编排序列  195-201
      三、抽象狭隘的选文标准  201-206
      四、虚虚实实的知识内容  206-211
    第三节 教学方法的两极分化  211-220
      一、传统套路的拘泥不化  211-216
      二、现代手段的哗众取宠  216-220
    第四节 教学评价的剑走偏锋  220-234
      一、文化内涵重道义轻人性  222-226
      二、试题题型重客观轻主观  226-234
    第五节 教师发展的专业缺失  234-242
      一、职前教育——古代汉语教学的失落  235-237
      二、职后发展——传统文化底蕴的缺失  237-242
下篇:未来前瞻与建构  242-315
  第五章 创新——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应然建构  242-315
    第一节 确立"文化本位"的核心理念  242-259
      一、文化本位——汉语文化视野下的文言本色  243-247
      二、素养取向——文化本位理念下的目的定位  247-253
      三、文言定篇——文化本位观照下的选文类型  253-259
    第二节 构建"整体规划"的教学体系  259-279
      一、战略转移:提前起步,重心前移  260-267
      二、战略规划:相对独立,整体部署  267-279
    第三节 凸显"诵读教学"的本体地位  279-299
      一、为何要以"诵读为主"  280-287
      二、当下文言诗文诵读教学的偏误  287-291
      三、如何凸显"诵读教学"的本体地位  291-299
    第四节 树立与"时代融合"的课程意识  299-315
      一、选文主题关注人性之美  300-302
      二、文本解读融入时代因素  302-310
      三、资源开发接通时代活水  310-315
结语  315-320
参考文献  320-330
附录  330-331
后记  331-334

相似论文

  1. 新课程下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与问题表征的研究,G633.6
  2. 中小学家校合作委员会组织运作研究,G636
  3. 莲意象与中小学语文教学,G623.2
  4. 言语生命表现论视野下高中鲁迅小说教学研究,G633.3
  5. 中小学教师课堂印象管理策略问卷的编制及应用,G632.4
  6. 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政策实施研究,G637.2
  7. 学生上学交通问题调查研究,G639.2
  8. 民办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G635.1
  9. 美国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制度研究,G637
  10. 构建区域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系统的实践研究,G441
  11. 音乐教师职业认同的特点、影响及促进研究,G633.951
  12. 中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研究,G632.3
  13. 中小学教师教学权和学生评教权的冲突与协调,G632.4
  14. 中小学和少年宫的合作研究,G244
  15. 中小学教师职业高原的现状、成因及其对个体职业生涯的影响,G635.1
  16. 苏北中小学校长培训状况研究,G637.12
  17. 黑龙江省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问题研究,G639.2
  18. 影响中小学班主任激励政策执行的因素分析,G635.1
  19. 韩国中小学中国语协同教学模式考察研究,H195
  20. 中小学班主任参加岗位培训权利的保障问题研究,G625.1
  21. 职高数学班内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G633.6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中等教育 > 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 > 汉语语文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