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汉赛巴尔通体感染长角血蜱后的体内分布及宿主SOD和CAT的活性变化

作 者: 李志芳
导 师: 张卫东;刘起勇
学 校: 郑州大学
专 业: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关键词: 汉赛巴尔通体 长角血蜱 酶活性 同工酶
分类号: R36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本研究以长角血蜱汉赛巴尔通体为对象,对长角血蜱感染汉赛巴尔通体后的生化反应和生存状态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从生物化学水平分析蜱媒对该病原体入侵的防御反应,并分析蜱媒与病原体间的相互适应结果。通过上述研究,试图为长角血蜱与汉赛巴尔通体的媒介关系提供实验室证据,同时也为探讨蜱媒对相关病原体的免疫应答机制提供线索。方法实验采用人工注射的方式将汉赛巴尔通体菌液悬浮液注射入长角血蜱成蜱血腔内,直接观察蜱感染汉赛巴尔通体后的存活情况;在染毒后不同时间内,测定血淋巴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及SOD的同工酶变化;对处理后不同时间蜱的血淋巴进行革兰染色以及其与蜱残体的分离培养,观察汉赛巴尔通体在蜱体内的存活情况,通过解剖分离感染不同时间的长角血蜱内脏,观察汉赛巴尔通体在蜱体内的动态变化。另外通过研究自然状态下几种蜱感染汉赛巴尔通体的流行情况了解该种菌的分布情况。结果1、在对长角血蜱处理后的不同时间内,注射汉赛巴尔通体组与注射生理盐水组蜱的死亡率没有统计学差异。2、长角血蜱在接种汉赛巴尔通体后,SOD和CAT活性相对于生理盐水均在一定时间内受到抑制,虽然两种酶的表现并不一致,但在48h时均与生理盐水没有差异,这说明在48h时汉赛巴尔通体对蜱的胁迫作用已与生理盐水无异,汉赛巴尔通体对蜱可能不会产生很大的伤害。SOD同工酶谱显示在不同的时段和组织内可能有不同的同工酶参与防御反应。3、在处理后96h内,对长角血蜱的血淋巴革兰染色,均为阳性,而血淋巴分离培养则未分离到巴尔通体。对处理后1h及24h蜱的匀浆接种均分离到汉赛巴尔通体,其他时间段未分离到。对感染后96h内蜱残体的PCR检测也全部显示阳性结果。解剖分离蜱唾液腺、中肠、卵巢及马氏管在9天内除个别外均有阳性条带。31天时汉赛巴尔通体在不同个体均有不同组织的阳性结果。4、对蜱自然种群中汉赛巴尔通体的PCR检测,汉赛巴尔通体在海南采集的微小牛蜱中带菌率较高,其中石家庄的长角血蜱中分离培养呈阳性。结论1、长角血蜱在受到汉赛巴尔通体的攻击之后,抗氧化酶的活性在一定时间内受到了抑制,在不同的组织中有不同的SOD同工酶参与反应。2、汉赛巴尔通体在进入长角血蜱的血腔中之后,可以存活一段时间,并且可以通过血腔进入蜱的唾液腺,中肠、马氏管等组织内。通过上述实验室和现场调查结果,提示长角血蜱有可能成为汉赛巴尔通体的潜在传播媒介。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图和附表清单  10-11
英文缩略词  11-12
1 引言  12-16
2 方法  16-38
  2.1 材料  16-20
    2.1.1 研究对象  16
    2.1.2 主要试剂及配方  16-19
    2.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19-20
  2.2 研究方法  20-38
    2.2.1 长角血蜱感染汉赛巴尔通体后致死率观察  20-26
    2.2.2 主要防御酶活性的变化  26-32
    2.2.3 血淋巴内巴尔通体的存活情况  32-36
    2.2.4 蜱自然种群中汉赛巴尔通体的检测  36-38
3 结果  38-50
  3.1 长角血蜱感染汉赛巴尔通体后致死率观察  38-39
    3.1.1 实验动物及菌株的准备  38
    3.1.2 长角血蜱与ICR小鼠的病原检测  38
    3.1.3 长角血蜱感染汉赛巴尔通体模型  38
    3.1.4 长角血蜱感染汉赛巴尔通体后致死率观察  38-39
  3.2 主要防御酶活性的变化  39-46
    3.2.1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结果  39-41
    3.2.2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测定结果  41-45
    3.2.3 同工酶变化  45-46
  3.3 血淋巴内巴尔通体的存活情况  46-48
    3.3.1 血淋巴革兰染色  46
    3.3.2 血淋巴分离培养  46
    3.3.3 残体分离培养  46-47
    3.3.4 汉赛巴尔通体在蜱脏器内的存留情况  47-48
  3.4 蜱自然种群中汉赛巴尔通体的检测  48-50
4 讨论  50-58
5 结论  58-60
6 参考文献  60-63
综述  63-71
  1、传播媒介  63-64
  2、宿主  64-65
  3、在宿主中存在的状态  65
  4、传播途径  65
  5、人工感染  65-66
  6、合并感染  66-67
  结语  67-68
  参考文献  68-71
附录 长角血蜱饲养图片  71-72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2-74
致谢  74

相似论文

  1. 环境因子对牡丹试管苗生根的影响,S685.11
  2. 河南和云南烤烟碳氮代谢比较研究,S572
  3. 南京地区有机、特别及常规栽培对蔬菜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S63
  4. 改良剂对铜镉复合污染土壤的原位修复研究,X53
  5. 烤烟根际土壤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动态变化研究,S572
  6. 铁、锰等微量元素对栽培丹参的生长和有效成分的影响,S567.53
  7. 种养结合梨园果实品质和土壤理化性质研究,S661.2
  8. 地克珠利对柔嫩艾美耳球虫第二代裂殖子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的影响,S858.31
  9. 丙酮酸、肌酸及丙酮酸肌酸对肉鸡氨基酸谱的影响及相关酶活性的研究,S831.5
  10. 捻转血矛线虫磷酸丙糖异构酶基因克隆、表达、酶活性分析及重组谷氨酸脱氢酶活性测定,S852.7
  11. 5株斜带石斑鱼肠道原籍菌的益生作用研究,S917.4
  12. 黄瓜土传枯萎病致病机制及其生物防治研究,S436.421
  13. 棉铃虫幼虫中肠脂筏理化性质研究及钙粘素免疫检测,S435.622.3
  14. 不结球白菜抽薹性状生化特性和分子标记及遗传模型分析,S634.3
  15. 离子注入诱变莲花突变体的鉴定及分子机理初探,S682.32
  16. 重金属铅对家蚕的抗氧化和生殖发育相关基因表达以及酶活性的影响,S884.9
  17. 寄主植物对草地螟生长繁殖及生理效应的影响,S433
  18. 抗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单克隆抗体的鉴定及其脓毒症保护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R459.7
  19. 日本鬼鲉同工酶组织差异、基于Cytb,COII的系统发育分析及微卫星多态性标记筛选,S917.4
  20. 干旱胁迫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山地森林交错带典型植物生理生态的影响,Q948
  21. 血红蛋白的固定化及其过氧化物酶活性研究,Q814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