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南京地区有机、特别及常规栽培对蔬菜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作 者: 吴彬
导 师: 代静玉;和文龙
学 校: 南京农业大学
专 业: 环境科学
关键词: 有机栽培 特别栽培 常规栽培 蔬菜产量 蔬菜品质 土攘肥力 土壤酶活性
分类号: S6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研究通过在南京市溧水县石湫镇三星村南京亿杨农牧有限公司有机蔬菜基地内进行的有机、特别和常规三种栽培体系的田间定位试验,比较研究了三种栽培体系对黄瓜、番茄、菜豆、毛豆四种蔬菜的产量、品质、土壤肥力和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方式栽培显著影响蔬菜产量,影响程度与蔬菜种类有关。4种有机栽培蔬菜的平均产量最高。有机栽培下菜豆、黄瓜、番茄和毛豆的产量比常规栽培分别提高了11.39%,45.40%,4.22%和9.13%,其中有机与常规栽培黄瓜的产量差异极显著(P<0.01)。特别栽培黄瓜和番茄的产量位于有机和常规之间,而特别栽培菜豆和毛豆的产量低于常规栽培。自第一年进行有机转换以来,有机蔬菜的产量就表现出明显的优势,说明从水稻田向菜园土转换的过程中,有机栽培方式更有利于蔬菜的生长。不同方式栽培对蔬菜品质的影响与蔬菜种类有关。不同栽培体系下4种蔬菜维生素C、粗蛋白、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差异不显著;尽管三种栽培方式下的番茄可滴定酸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有机栽培番茄的糖酸比显著高于特别和常规栽培番茄,表现出较好的风味特性。有机和特别栽培体系中各蔬菜的硝酸盐含量低于常规栽培体系。不同方式栽培蔬菜对土壤肥力存在显著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栽培相比,有机栽培和特别栽培能够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改良酸性土壤,并显著提高土壤酶活性。有机栽培蔬菜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转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常规栽培。特别栽培的各项土壤指标基本介于有机和常规之间。三种栽培方式蔬菜土壤重金属含量没有显著差异。综上所述,经过三年的有机转换,有机栽培显著改良了土壤肥力,为有机蔬菜的产量与质量提供了保障;特别栽培体系的蔬菜产量和土壤肥力也优于常规体系,也体现了该栽培体系作为替代农业方式的积极作用。

全文目录


摘要  9-10ABSTRACT  10-12第一章 绪论  12-24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3  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8    2.1 不同栽培方式对作物产量的研究  14    2.2 不同栽培方式对农产品品质的影响研究  14-15    2.3 不同栽培方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的研究  15-17    2.4 不同栽培方式对土壤重金属含量影响的研究  17-18  3 研究内容  18-19    3.1 不同栽培方式对蔬菜产量的影响  18    3.2 不同栽培方式对蔬菜品质的影响  18    3.3 不同栽培方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18    3.4 不同栽培方式对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18-19  参考文献  19-24第二章 材料、方法与田间试验  24-30  1 田间试验设计  24-25    1.1 试验田概况  24    1.2 试验处理  24-25    1.3 供试肥料及成分  25    1.4 供试植保产品及成分  25  2 试验地管理和记录  25-30第三章 不同栽培方式对蔬菜产量的影响  30-34  1 引言  30  2 材料与方法  30  3 结果与分析  30-31  4 讨论  31-32  5 本章小结  32  参考文献  32-34第四章 不同栽培方式对蔬菜品质的影响  34-42  1 引言  34  2 材料与方法  34-35    2.1 样品采集  34    2.2 分析方法  34    2.3 数据统计与处理  34-35  3 结果与分析  35-39    3.1 不同栽培方式对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35    3.2 不同栽培方式对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35    3.3 不同栽培方式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5-36    3.4 不同栽培方式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36-37    3.5 不同栽培方式对番茄可滴定酸含量和糖酸比的影响  37-38    3.6 不同栽培方式对毛豆鲜粒鲜荚重比、百粒重、干物质比重的影响  38-39  4 讨论  39-41    4.1 不同栽培方式对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39-40    4.2 不同栽培方式对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40    4.3 不同栽培方式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40    4.4 不同栽培方式对番茄可滴定酸含量和糖酸比的影响  40-41  5 本章小结  41  参考文献  41-42第五章 不同栽培方式对土壤肥力和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42-56  1 引言  42  2 测定项目与方法  42-43    2.1 土壤pH值和基本养分含量  42    2.2 土壤酶活性  42    2.3 土壤重金属含量  42    2.4 数据统计与处理  42-43  3 结果与分析  43-49    3.1 不同栽培方式对土壤pH值的影响  43    3.2 不同栽培方式对土壤基本养分的影响  43-46      3.2.1 不同栽培方式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43-44      3.2.2 不同栽培方式对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的影响  44-45      3.2.3 不同栽培方式对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的影响  45-46    3.3 不同栽培方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46-49      3.3.1 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46-47      3.3.2 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47      3.3.3 对土壤转化酶活性的影响  47-48      3.3.4 对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48-49    3.4 不同栽培方式对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49  4 讨论  49-53    4.1 不同栽培方式对土壤pH值和基本养分含量的影响  49-50    4.2 不同栽培方式对土壤酶活性含量的影响  50-51    4.3 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51-52    4.4 不同栽培方式对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52-53  5 本章小结  53  参考文献  53-56第六章 全文结论及展望  56-58  1 全文结论  56-57  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57  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57  4 研究展望  57-58致谢  58-60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0

相似论文

  1. 有机、SEQ、特别和常规栽培对蔬菜产质量及土壤性质影响的研究,S63
  2. 改良剂对铜镉复合污染土壤的原位修复研究,X53
  3. 杂草稻杂草化特性、与栽培稻竞争关系以及化感潜力的研究,S451
  4. 种养结合梨园果实品质和土壤理化性质研究,S661.2
  5. 有机与常规蔬菜农场的比较研究,S63
  6. 模拟氮沉降对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S714
  7. 植被修复对湘潭锰矿矿区废弃地土壤环境效应的影响,X144
  8. 连作对加工番茄生长发育和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S641.2
  9. 有机管理对绿洲农田土壤肥力的影响,S158
  10. 石河子150团防护林土壤酶活性与理化性质研究,S714
  11. 转Chi+Glu双价基因棉对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影响的研究,S562
  12. 外来入侵植物黄顶菊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S154.4
  13. 保护性耕作对陇中黄土高原坡耕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S154.2
  14. 退耕还湖下安庆沿江湿地土壤生态化学变化,X144
  15. 四川几种主要竹林土壤微生物区系研究,S714
  16. 不同类型篌竹林土壤质量综合评价,S714
  17. 喀斯特山地不同人工林土壤特性综合评价,S714.8
  18. 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状况下土壤生物结皮对土壤生物学性质的影响,S714
  19. 油茶产地环境质量评价,S794.4
  20. 收割对湖滨湿地芦苇生长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S154.2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园艺 > 蔬菜园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