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莎乐美形象的历史演变及文化解读

作 者: 关涛
导 师: 陶东风
学 校: 首都师范大学
专 业: 文艺学
关键词: 莎乐美 希罗底 形象 演变 文化 审美
分类号: I106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79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莎乐美形象演变历经了差不多两千年的人类历史,从公元一世纪《圣经》中的无名公主和《犹太古史》中的小亚美尼亚王后,到中世纪福音书手抄本和教堂浮雕、壁画中宣扬基督教和陪衬圣徒施洗约翰伟大事迹的边缘人物,再到文艺复兴时期肖像艺术的美丽女主角,又到十九世纪后期象征唯美-颓废的“致命美女”。莎乐美的形象演变从一个侧面见证了西方社会发展的历史,涉及宗教、政治、道德和艺术等多个领域,从而成为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在莎乐美形象的演变流程中,基督教的禁欲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思想、十九世纪的东方主义、性别政治和审美现代性都一度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学家艺术家因为受到特定历史时期的文艺思潮的影响而把莎乐美打扮成不同的模样。值得思考的是,莎乐美受到历代众多文学家艺术家的青睐,通过莎乐美形象的历史演变,他们的艺术创作串起了一段“莎乐美情结”。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西学东渐使现代启蒙初期的中国也参与到编织“莎乐美情结”的行列里来。由于中国当时特有的历史情境和文化背景,原本在世纪末的西方文艺界象征着审美现代性的莎乐美经历了特别的形象解读,成为服务于中国启蒙现代性的艺术形象,对《莎乐美》的翻译、演出和仿作风靡一时。“莎乐美”这一文化现象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不能遗忘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写作的主旨是对莎乐美的形象演变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进行梳理,并就其展开文化层面的解读和阐释。第一章对莎乐美在《圣经》福音书中的艺术原型和《犹太古史》中的历史原型进行了考证和描述,并试图还原曾激起后世艺术家创作灵感的神秘的“莎乐美之舞”的历史真相。第二章梳理了莎乐美在中世纪一千多年来视觉艺术中的形象演变,探讨了莎乐美如何从攀附着伟大圣徒的小人物逐步演变成绘画艺术表现主体的文化原因。论文从第三章转入对十九世纪后期莎乐美进入西方文坛的形象描述。本章主要论述了海涅、福楼拜和马斯涅笔下的“浪漫主义”的莎乐美形象。故事情节虽然各不相同,但这一时期的莎乐美散发出浓郁的浪漫主义风采。第四章挖掘了“象征主义扮相”的莎乐美形象,所涉及的画家和作家——莫罗、于斯曼和拉佛格——都是法国象征派的领军人物。其中于斯曼对莫罗版《莎乐美》的视觉形象所进行的文学描写,使“莎乐美”成为文学界和绘画界引人注目的互文现象;拉佛格的戏仿之作《莎乐美》嘲讽了法国动荡不安的历史、政治和革命以及传统的妇女观,并且呈现出象征主义作品背后隐藏的特殊的批判性和自反性。第五章是本文的重中之重,论述了“唯美-颓废主义”的莎乐美形象。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之交的王尔德的悲剧、比亚兹莱的插画和施特劳斯的歌剧携手打造了莎乐美的巅峰形象,使唯美-颓废的莎乐美在当时的西方社会家喻户晓。唯美-颓废主义作为现代主义艺术的先驱,和象征主义一起揭开了审美现代性的序幕,虽然“短命”,却无可替代。艺术感性之美的“救赎”功用始终是艺术家和理论家探讨的主要命题,唯美-颓废的莎乐美之所以深入人心和久演不衰即说明了这一点。第六章探讨了唯美-颓废主义的莎乐美在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所受到的两种截然相反的解读,一种是以田汉为代表的“去颓废”解读,另一种是以邵洵美为代表的“颓废”解读。尽管二者互为矛盾,却见证了中国现代文学家为中国的现代性所做的最大努力。结语部分从西方宗教、东方主义、女性主义和审美维度等几个方面重新总结了“莎乐美情结”的文化意义。莎乐美的艺术形象经过了千年的演变,至今仍然在世界各地不断上演,涉足各种艺术领域,尤其是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网络时代和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今天,莎乐美的形象演变依然没有停止脚步,这些问题有待我们今后做进一步的探索和讨论。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9
绪论  9-17
第一章 莎乐美人物原型的历史考证  17-31
  第一节 《圣经》福音书中“希罗底的女儿”  17-19
  第二节 《犹太古史》中的“撒罗米”  19-22
  第三节 揭秘“莎乐美谜团”  22-30
    一、希腊文化造就“莎乐美之舞”  23-25
    二、宗教政治虚构“莎乐美之舞”  25-26
    三、国家政治与个人恩怨的合谋  26-30
  小结  30-31
第二章 视觉艺术中莎乐美的千年变相  31-46
  第一节 六至十世纪:《福音书》手抄本插图中的莎乐美  31-34
  第二节 十一至十四世纪:超级舞者莎乐美  34-37
  第三节 文艺复兴时期:美丽少女莎乐美  37-43
    一、十五世纪:莎乐美与约翰的角色置换和女性主体化的端倪  38-40
    二、十六世纪:莎乐美——女性唯美肖像的主角  40-43
  第四节 十七、十八世纪:杀人嫌犯莎乐美  43-44
  小结  44-46
第三章 浪漫主义的莎乐美  46-65
  第一节 海涅的“梦中情人”——希罗底  46-51
  第二节 福楼拜的“神秘舞者”——莎乐美  51-59
    一、“浪漫”的历史小说  52-53
    二、母亲与女儿  53-55
    三、《希罗底亚》中的东方主义  55-58
    四、福楼拜的独创性:浪漫的?写实的?  58-59
  第三节 马斯涅的“殉情者”——莎乐美  59-64
    一、爱情至上的女性主体  60-61
    二、两种女性主体的极端对立  61-64
  小结  64-65
第四章 象征主义的莎乐美  65-84
  第一节 视觉艺术的“恶之花”——莫罗的《莎乐美》  65-74
    一、“致命美女”——图文联手的经典形象  65-71
    二、“致命美女”引发的“颓废欣快症”  71-73
    三、莫罗《莎乐美》的总体艺术性  73-74
  第二节 超凡脱俗的戏仿之作——拉佛格的《莎乐美》  74-82
    一、对多部作品的戏拟  75-77
    二、对法国历史和时政的戏谑  77-79
    三、东方公主的隐喻  79-81
    四、莎乐美之死的象征  81-82
  小结  82-84
第五章 唯美-颓废主义的莎乐美  84-124
  小引  84-85
  第一节 “道德败坏”的禁演剧——王尔德的《莎乐美》  85-102
    一、毁誉参半的王尔德和《莎乐美》  85-88
    二、莎乐美的“父亲们”  88-92
    三、王尔德的独创性  92-96
    四、唯美-颓废的莎乐美和王尔德  96-99
    五、不敢说出口的“爱”  99-100
    六、莎乐美之死:唯美-颓废主义的结局  100-102
  第二节 惊世骇俗的浮世绘:比亚兹莱的《莎乐美》  102-112
    一、王尔德的知音  102-105
    二、独立于文本的插画艺术  105-109
    三、颓废时代的终结  109-112
  第三节 名扬世界的文学交响剧:理查德·施特劳斯的《莎乐美》  112-121
    一、施特劳斯的“去芜存菁”  112-116
    二、莎乐美的舞蹈与绝唱  116-119
    三、从禁演到久演不衰  119-121
  第四节 审美现代性的形象代言人  121-124
第六章 莎乐美在中国  124-145
  小引  124-126
  第一节 启蒙主义的莎乐美:艺术和人生的艰难调和  126-135
  第二节 唯肉主义的莎乐美:海派“颓加荡”文学的圭臬  135-143
  小结  143-145
结语:莎乐美情结的文化意义  145-153
参考文献  153-159
附录一  159-161
附录二  161-166
后记  166-167

相似论文

  1. 东北满族民居的文化涵化研究,TU241.5
  2. 金源文化影响下的阿城街区建筑改造设计研究,TU984.114
  3. 吉林市历史风貌区保护研究,TU984.114
  4. 科技博物馆建筑设计研究,TU242.5
  5. 新世纪高层建筑形式表现研究,TU971
  6. 当代品牌展销店建筑设计研究,TU247
  7. 中国当代汉语诗歌阐释方法上存在的问题,I207.25
  8. 女人与城市二重奏,I207.42
  9. 影视剧时尚元素研究,J905
  10. 航天科技研发建筑设计研究,TU244
  11. 高校艺术教学建筑设计研究,TU244.3
  12. 白族文化对学生德育的影响,G410
  13. 校园文化语境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研究,G633.2
  14.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15. 新建本科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G641
  16. 苗族传统文化与苗族教育的关系研究,G759.2
  17. 电视文化生态的建构,G220
  18. 中国电视媒体话语范式演变的多视角分析,G220
  19. 三亚俄罗斯旅游者的旅游行为研究,C912
  20. 云南民族旅游地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变迁研究,F592.7
  21. 利用荆门地区文化资源开发农村初中美术校本教材的实践与探索,G633.955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世界文学 > 作品评论和研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