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当代汉语诗歌阐释方法上存在的问题
作 者: 方婷
导 师: 胡彦
学 校: 云南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 阐释 意义 审美 行话 秩序 词语
分类号: I207.2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5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艺术(尤其是诗歌)深受阐释之困,同时也无法逃脱阐释。这是矛盾,也是常态。现代汉语诗歌亦无可免。本文试图以建立在文本细读基础上的当代诗歌批评的四部专著(其中包括《中国现代诗导读1917—1938》、《在北大讲堂上读诗》、《二十世纪中国探索诗鉴赏》、《站在虚构这边》)为范本,力图从意义、秩序、行话和词语的角度来思考我国当代汉语诗歌阐释方法上存在的问题。这四个文本大体上可以分为学人解诗和诗人解诗两类,本文本着理解和批判的眼光分为四个部分对其进行整理:诗歌阐释过程中对意义的追问和意义之外的延伸;阐释过程实际上是如何发现诗意的过程;什么是真正的艺术阐释领域的行话;诗歌作为一种词语的写作是如何被建构起来的。通过此论文的写作,对中国当代诗歌阐释的现状进行较为细致的阐述,尝试联系西方诗歌批评的理论和中国古典诗学阐释的思想,为当代汉语诗歌的阐释提出一点个人的思考和见解。
|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Abstract 5-6 第1章 前言:关于诗歌“阐释”的基本研究情况 6-11 1.1 东西方“阐释”或“阐释学”的缘起 6 1.2 西方阐释学的流变 6-7 1.3 当代中国现代汉语诗歌阐释的研究动态及现状 7-9 1.4 外国当代诗歌阐释研究的动态及现状 9-11 第2章 意义和意义之外 11-17 2.1 阐释“学” 11-12 2.2 意义的虚构 12-14 2.3 意义之外的倾听 14-17 第3章 诗意的发明与秩序 17-22 3.1 言说的无序 17-18 3.2 中心的消失 18-20 3.3 秩序 20-22 第4章 批评的行话 22-29 4.1 批评的“自说自话” 22-24 4.2 “术语”的偏差 24-27 4.3 “行”与“行话” 27-29 第5章 作为词语的写作 29-36 5.1 词的飞行 29-32 5.2 词的被困 32-33 5.3 词的一夜 33-36 结语 36-38 6.1 关于此文 36 6.2 关于此文写作的几点说明 36-38 参考文献 38-40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40-41 致谢 41
|
相似论文
- 会展建筑空间复合化设计研究,TU242
- 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舞蹈课程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G834
- 从南北方蒙古族服饰差异看环境对审美心理的影响,J523.5
- 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说”新探,B521
-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创新精神与现实意义,A841
- 后冷战时期国际关系民主化探究,D819
- 自主课堂构建,G424.21
- 中职幼师语文教学与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G633.3
- 初中物理教学人文基础的研究,G633.7
- 电视传播中的粉丝文化效应,G223
- 河南省燃化集团并购仰韶华源燃气公司案例研究,F271
- 权力和利益界定的国家战略,D80
- 形式、意义、运用相结合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研究,G633.41
- 高中古典文学教学与当代高中生人格培养,G633.3
- 地方性知识研究,N02
- 遮蔽于意义之中的真之理论,B81
- 塔尔斯基真之定义与意义理论关系的探析,B812
-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伦理研究,B82-05
- 概念隐喻的认识论意义,B842.1
- 接受美学视野下的高职院校审美教育内化问题研究,G718.5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诗歌、韵文 > 新诗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