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作 者: 徐文
导 师: 王胜今
学 校: 吉林大学
专 业: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转移模式 制约因 对策研究
分类号: F323.6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447次
引 用: 1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农村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关键又必然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本文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视角,以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理论、历史进程和现实对策为研究对象,试图在理论、历史和现状研究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探索出新的路径。本文首先在界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理论进行了梳理和研究。其次,本文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和转移的历程进行了研究,揭示了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地域、产业、方式、效益、阶段性、不平衡等六个方面的特征。再次,本文分析比较了中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模式,对中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的特点进行了横向比较。最后,本文在深入分析制约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因素、市场因素、政策因素和素质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五种对策。本文分为四个部分:(1)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理论研究;(2)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进程和制约因素研究;(3)中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的比较研究;(4)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研究

全文目录


内容提要  4-9
前言  9-15
  一、中国农村劳动力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9-10
  二、中国农村劳动力的现状  10-13
  三、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  13-15
第一章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理论  15-31
  第一节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概念界定  15-19
    一、农业、农民、农民工与农户  15-16
    二、劳动力、农业劳动力与农村劳动力  16-17
    三、农业剩余劳动力与农村剩余劳动力  17-19
    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19
  第二节 国内外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  19-26
    一、国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  19-24
    二、国内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  24-26
  第三节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转移现状  26-31
    一、发达国家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26-29
    二、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劳动力转移  29-31
第二章 中国农村劳动力过剩的原因分析  31-40
  第一节 二元社会经济结构  31-33
    一、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形成和演变  31-32
    二、二元社会经济结构转换的特征  32-33
  第二节 经济发展水平低  33-36
    一、经济发展阶段与经济发展的总水平  33-35
    二、农业生产力水平与经济势差  35-36
  第三节 农村人口增长快  36-40
第三章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历程  40-57
  第一节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历史回顾  40-44
    一、改革开放前的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  40-42
    二、改革开放后的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  42-44
  第二节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44-46
  第三节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征  46-51
    一、转移的区域特征  47
    二、转移的产业特征  47-48
    三、转移的效益特征  48-49
    四、转移的阶段性特征  49-50
    五、转移的方式特征  50
    六、转移的不平衡特征  50-51
  第四节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意义  51-57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促进意义  51-53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优化意义  53-54
    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协调意义  54
    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拓新意义  54-55
    五、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培育和带动意义  55-56
    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减压意义  56-57
第四章 中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模式分析  57-76
  第一节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模式  57-64
    一、就地转移模式  57-60
    二、异地转移模式  60-64
  第二节 国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  64-67
    一、政府主导型模式  64-65
    二、自由迁徙模式  65-66
    三、战略发展模式  66-67
  第三节 中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比较  67-76
    一、转移的步调不同  68-69
    二、转移的吸引力不同  69-71
    三、转移的形式不同  71-72
    四、转移的地点不同  72-73
    五、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的区域特征  73-76
第五章 影响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要因  76-95
  第一节 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因素  76-82
    一、土地制度因素  76-79
    二、户籍制度因素  79-82
  第二节 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市场因素  82-84
  第三节 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因素和素质因素  84-95
    一、政策因素  84-92
    二、素质因素  92-95
第六章 促进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95-118
  第一节 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95-100
  第二节 大力发展非农产业  100-106
    一、调整农业结构  100-101
    二、实行农业产业化  101-104
    三、推进乡镇企业发展  104-106
  第三节 统畴城乡协调发展  106-108
  第四节 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  108-113
    一、加快发展小城镇  109-110
    二、加快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进程  110
    三、加快农村非农产业发展与农业结构升级  110-111
    四、激活农民消费,扩大农村市场需求  111-113
  第五节 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  113-118
    一、把提高劳动力素质作为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  114
    二、加强农村教育,注重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  114-116
    三、提高农村生育和生活质量,增强农村人口的健康素质  116-117
    四、提高农村干部、农民企业家和回乡知识青年的素质  117-118
结语  118-120
参考文献  120-129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29-130
后记  130-131
中文摘要  131-134
ABSTRACT  134-138

相似论文

  1. 宁波市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S727.2
  2. 中学生学业不良的成因及对策研究,G632.0
  3. 广州市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G633.96
  4. 中小型体育赛事营销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研究,G80-05
  5. 冲突管理视野下高校课堂管理研究,G647
  6. 我国碳减排服务外包理论与对策探索,X321
  7. 中国电子政务现状及发展研究,D630
  8. 农民工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412.6
  9. 海峡两岸高职教育资源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G719.2
  10. 福建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健美操专修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G807.4
  11. 基于统一战线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D613
  12. 当代中国慈善行为的道德解析,D632.9
  13. 远程开放教育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G434
  14. 南昌市六所高校附属中学实施体育“新课标”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G633.96
  15. 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G649.2
  16. 信息空间视角下的高校科技成果转移模式研究,G644
  17.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德育功能研究,D632.9
  18. 江西省高校武术散打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G852.4
  19. 贫困移民扶持开发对策研究,F323.8
  20. 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在中国证券市场的运作研究,F832.51
  21. 广州交通执法工作者职业压力研究,C913.2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中国农业经济 > 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 > 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