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交往空间现状存在问题反思的基础上,立足于当今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采用理论分析和" />
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城市居住区公共交往空间的整体营建

作 者: 彭琳
导 师: 施维琳
学 校: 昆明理工大学
专 业: 城市规划与设计
关键词: 公共交往空间 交往 居住区公共空间 整体营建
分类号: TU984.1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404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增进现代城市住区的邻里亲和,维系传统居住共同体的亲密、互助,已经成为近些年来我国建筑规划理论界所关注的重点。论文在对城市居住区交往空间 的学位论文">公共交往空间现状存在问题反思的基础上,立足于当今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践考察的双重视角进行研究的。文章力求对现实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剖析并讨究其深层次的人文价值,结合建筑学及其他多学科的最新理论成果,对以人为本的城市居住区公共交往空间的整体营建理论与方法进行综合的研究。论文首先对近些年来建筑规划理论界关于城市居住区公共交往空间的营建理论进行了细致地梳理。进而,论文通过历时的方法将城市居住区公共交往空间放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以及国家城市、社会结构演变的历史背景下,以此来切实把握城市居住区公共交往空间发展的内在根源和历史脉络,为论文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提供依据。与此同时,论文对在当代城市社会结构变迁下的城市居住区人的交往现状与趋势进行剖析,以期较全面地把控城市居住区公共交往空间发展的内在机制。最后,论文得出结论,认为需要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现实交往的现状与趋势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角度去探索城市居住区公共交往空间的整体营建。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一章 导论  9-21
  1.1 问题的提出  9-13
    1.1.1 城市居住区公共空间营建的理想  9
    1.1.2 城市居住区公共空间的现状  9-12
    1.1.3 可能——价值取向的错位?  12-13
  1.2 论文的研究视角、内容、方法  13-17
    1.2.1 人文视域——本文研究视角的确立  13-14
    1.2.2 人文视域内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6
    1.2.3 论文的研究框架  16-17
  1.3 相关概念释义  17-21
    1.3.1 邻里关系和邻里交往  17-18
    1.3.2 公共空间与公共交往空间  18-19
    1.3.3 整体营建  19-21
第二章 我国当代城市居住区公共空间营建相关理论基础  21-43
  2.1 行为相关理论  21-27
    2.1.1 行为心理与环境相互作用理论  21-26
    2.1.2 主体间交往与空间理论  26-27
  2.2 空间理论  27-32
    2.2.1 空间规模认知论  27-28
    2.2.2 空间体系营造论  28-30
    2.2.3 空间功能混合论  30-32
  2.3 交往研究  32-36
    2.3.1 日常交往与非日常交往的特征分析  32-33
    2.3.2 邻里交往行为  33-36
  2.4 日常交往及其群体组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36-43
    2.4.1 公共空间的使用  36-40
    2.4.2 邻里交往的地域范围  40-41
    2.4.3 非正式组织交往活动的相关特征  41-43
第三章 我国城市居住区交往特征与空间的历史发展规律  43-71
  3.1 交往特征与空间形态的演变  43-55
    3.1.1 原始聚落  43-44
    3.1.2 传统城市  44-48
    3.1.3 民国至解放初期的里弄  48-49
    3.1.4 单位大院  49-50
    3.1.5 居住小区  50-55
  3.2 发展规律和特征简析  55-71
    3.2.1 发展动因——社会结构的变迁  55-61
      3.2.1.1 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  55-56
      3.2.1.2 城市社会“世俗化”的加深  56-58
      3.2.1.3 城市生活方式日益深化与多元化  58-60
      3.2.1.4 城市社会空间的流动性  60-61
      3.2.1.5 城市社会结构的分化与社会成员“异质性”的深化  61
    3.2.2 新型邻里关系  61-71
      3.2.2.1 一种新型的邻里关系  62-67
      3.2.2.2 交往的趋势  67-71
第四章 城市居住区公共交往空间整体营建的策略建构  71-99
  4.1 城市居住区公共交往空间的整体营建  71-73
    4.1.1 整体营建的意义  71
    4.1.2 整体营建的内容  71-73
  4.2 整体营建的基本原则  73-74
    4.2.1 整体性原则  73
    4.2.2 公平与共享原则  73
    4.2.3 生态与持续发展原则  73-74
  4.3 整体营建的策略建构  74-99
    4.3.1 搭建交往心理平台  74-79
      4.3.1.1 适度保障同质居住  74-75
      4.3.1.2 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  75-76
      4.3.1.3 社区中心的建设  76-79
    4.3.2 公共空间形态的系统建构  79-94
      4.3.2.1 适宜行为发生的空间属性  79-84
      4.3.2.2 空间的系统建构策略  84-94
    4.3.3 良好的空间建设机制  94-99
      4.3.3.1 规划设计及建造阶段的公众参与  94-96
      4.3.3.2 持续维护发展阶段的公众参与  96-99
第五章 城市居住区公共交往空间整体营建的实例分析  99-109
  5.1 武汉万科四季花城——中国内地城市居住社区探索  99-103
    5.1.1 公共空间的形态  99-101
    5.1.2 完善的公共交往心理平台  101-103
  5.2 台北市的社区规划师制度——一种运营机制  103-109
    5.2.1 关于社区规划师制度  103-105
    5.2.2 社区规划师制度的实践  105-109
结语  109-111
参考文献  111-115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会议  115-116
致谢  116

相似论文

  1. 大学生人际压力与人际交往效能感、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B844.2
  2. 交往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G641
  3. 垘原资明四种交往分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G633.3
  4.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交往的缺失与张扬,G641
  5. 农村生源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G645.5
  6. 中日民俗中禁忌文化的对比研究,K893.13
  7. 大学生社会化网络交往问题研究,D669.5
  8. 初中生人际交往恐惧的现状调查与团体干预,B844.2
  9. 中职生人际交往行为问题探究,G715.5
  10. 家庭教养方式、性别角色意识与高中生异性交往行为的关系研究,B844.2
  11. 从游戏内人际交往活动看网络游戏成瘾及脱瘾,C912.3
  12. 交往范式及其对泰国社会现代转型的启示,B089.1
  13. 大学交往德育模式建立及其实施策略研究,G641
  14. 江西高校Office Hours制度应用研究,G434
  15. 文化贸易与我国对外文化交往的制度创新,G124
  16. 基于代际传承的道德延续与转变,B82
  17. 多民族混合学校中学生的心理地位、人际交往能力对社会适应性的影响,B844.2
  18. 论交往与人的发展,B038
  19. 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研究,B516
  20.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实现研究,D64
  21. 地方人大在中国议会外交中的定位与作用,D624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 城市规划 > 城市规划布局 > 居住区规划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