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运输毒品罪

作 者: 李士勇
导 师: 游伟
学 校: 华东政法学院
专 业: 刑法学
关键词: 毒品犯罪 制造毒品罪 行为人 大学出版社 教育出版社 运输行为 共同犯罪 犯罪形态 从重处罚 承担刑事责任
分类号: D924.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213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运输毒品罪是当前刑事犯罪中发案较多、涉及面广、危害较大的一种犯罪形式,特别在作者工作的单位——铁路公安部门,运输毒品犯罪已成为列盗窃罪之后查获的排第二位的犯罪形式,是重点打击的犯罪之一。虽然我国1997年刑法对该罪的定罪和处罚作了明确规定,但笔者感到在司法实践中仍有许多问题存在争议,值得探讨。本着为司法部门特别是本人工作单位打击运输毒品犯罪提供一点参考和借鉴的初衷和良好愿望,作者选择了运输毒品罪作为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选题,以期能对司法部门打击运输毒品犯罪有点滴之借鉴。本论文分为运输毒品罪的犯罪构成、运输毒品罪的犯罪形态、运输毒品罪的相关法律问题、对运输毒品罪的立法和司法建议四个组成部分。全文共约3.1万字。第一部分:运输毒品罪的犯罪构成。在这一部分,作者详细分析了运输毒品罪的客体、客观方面、主体和主观方面特征,重点分析了该罪的直接客体和犯罪对象、运输行为的界定和分类,特别对未成年人犯罪和单位犯罪以及如何认定明知、对象认识错误等问题作了剖析。第二部分:运输毒品罪的犯罪形态。在这一部分,作者首先阐述了当前理论界关于认定运输毒品罪既遂的三种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特别对如何认定起运,结合司法实践提出了个人的看法。对如何区分运输毒品罪和非法持有毒品罪作了详细阐述。第三部分:运输毒品罪的相关法律问题。在这一部分,作者对运输毒品罪共同犯罪从重处罚的情节、毒品的数量、毒品的质量等四个方面从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的角度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个人的观点。第四部分:运输毒品罪的立法和司法建议。在这一部分,作者提出了5条建议,主要有:将运输毒品罪从选择性罪名中独立出来、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完善财产刑、制定不同种类毒品间的换算标准、加强毒品的定性定量分析等。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指导教师游伟教授的悉心指导,在此作者表示衷心感谢,同时也感谢华东政法学院所有给予过帮助和指导的教师和朋友们!

全文目录


论文摘要  2-3
Abstract  3-7
一、运输毒品罪的犯罪构成  7-25
  (一) 犯罪客体特征  7-10
    1. 关于运输毒品罪的直接客体  8-9
    2. 关于运输毒品罪的犯罪对象  9-10
  (二) 客观方面特征  10-15
    1. 关于运输毒品行为的界定  11-13
    2. 关于运输毒品行为方式的分类  13-14
    3. 运输毒品犯罪行为与合法运输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行为的界限  14
    4. 运输同贩卖等行为方式的界定  14-15
  (三) 犯罪主体特征  15-17
    1.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是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问题  16
    2. 单位毒品犯罪主体如何适用《刑法》第356条的问题  16-17
  (四) 犯罪主观方面特征  17-25
    1. 关于明知的认定  17-20
    2. 主观方面应包括间接故意  20-21
    3. 运输毒品罪的主观动机和目的不是该罪成立的必备条件  21-22
    4. 认识错误问题  22-24
    5. 共同犯罪故意的认定  24-25
二、运输毒品罪的犯罪形态  25-33
  (一) 关于既遂的认定标准  25-30
  (二) 关于人货不分离时起运的认定标准  30-32
  (三) 关于人货分离时起运的认定标准  32-33
三、运输毒品罪的相关法律问题  33-38
  (一) 共同犯罪问题  33-34
  (二) 从重处罚的情节问题  34-35
  (三) 毒品的数量问题  35-37
  (四) 毒品的质量问题  37-38
四、关于运输毒品罪的立法和司法建议  38-41
  (一) 将运输毒品罪从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中分离出来  38
  (二)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38-39
  (三) 对运输毒品罪的财产刑进行修改  39-40
  (四) 制定不同种类毒品之间的换算标准  40
  (五) 对查获的毒品作定性定量检验  40-41
参考文献  41-42

相似论文

  1. 社会行为与建筑空间的关联性研究,TU-024
  2. 行为空间界限与其建筑空间特性研究,TU-024
  3. 哈尔滨城市空间环境视觉导识系统研究,TU998.9
  4. 三亚俄罗斯旅游者的旅游行为研究,C912
  5. 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旅游环境伦理研究,F590
  6. 风险视角下新浪微博融资行为研究,F49
  7. 声誉对学前儿童违规行为的影响,B844.1
  8. 体育新闻报道中的侵权行为研究,G812
  9. 粤东地区农村生物教师行为发展问题研究,G633.91
  10. 小学英语教学中促进学生课堂参与的策略研究,G623.31
  11. 赖尔的行为主义,B089
  12. 中学教师团队心理授权、组织公民行为与团队绩效的关系研究,G443
  13. 高校离退休教职工旅游行为特征分析,G647
  14. 双酚AP型苯并噁嗪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TQ320.1
  15. 新型阳离子疏水改性聚丙烯酰胺的合成及应用,TQ323.6
  16. 棉铃虫和烟夜蛾生殖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S433
  17. 热应激肉牛营养与环境调控技术及其行为研究,S823
  18. 基于软件行为监控的自调节方法研究与实现,TP311.5
  19. 基于行为模式的小区公共家具用户需求研究,F426.88
  20. 影响服装重购行为的品牌形象要素的实证研究,F274
  21. 两种赤眼蜂寄生行为的比较及种间竞争的研究,S476.3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刑法 > 分则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